服裝行業的互聯網+不僅僅是在銷售端,它既包括利用物聯網技術在生產階段的智能工廠,也包括在設計研發階段的大師工藝云服務系統,還包括市場、金融互聯的智能服務。
河南服裝行業正在集體向互聯網+思維做深度探索。5月28日,“2015河南服裝大會暨互聯網+服裝智造論壇”在河南省西平縣舉行,現場座無虛席,共有河南省內外服裝企業家千余人與會。
這次大會的主題,一是總結2014河南服裝行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展望2015;二是如何在新形勢下運用互聯網+做好服裝行業的下一個市場突破口。其中,尤其以互聯網為契機,千人大會探討河南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
可以看到,河南服裝協會主辦的這次會議一個明顯的差別,就是“服裝智造”,字面上的變化,表明了河南服裝行業互聯網轉型的決心。
服裝行業里的互聯網+
提起河南服裝行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河南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通過李剛多年在河南服裝協會的運作,河南服裝行業正在走進引注目新的發展階段。其中,尤其是“巧媳婦工程”、“安家工程”、“品質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資工程”、“新興市場拓展工程”等五大系統工程的開展,為行業環境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互聯網基礎,并產生深遠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河南服裝保持25.49%的高速增長,全省服裝產量13.83億件,第一次實現了為全國人均做一件衣服的歷史跨越。今年持續保持良好態勢,1—2月份,全省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產量2.64億件,同比增長38.76%。
作為此次服裝大會的舉辦地——西平縣,因其具備悠久的嫘祖服飾文化和服裝產業等優勢,駐馬店市政府也準備將其發展成為以服裝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大會期間,眾多與會人士表示,互聯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養有一定的商業環境基礎,互聯網也不是孤立的,需要智能化的產業技術與人才引進。未來企業要想真正在互聯網上淘金,則需要更深的眼光和勇氣。
事實上,最初與互聯網正面接觸的行業當數服裝業。在淘寶天貓等平臺,有數以萬計的網店被拉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使得很多網上生意人賺得盆滿缽滿。
但現在,隨著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加上服裝品牌的貼牌化、無序市場競爭,山寨經濟的擠壓,這個行當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業績已經面臨重創。無論是以淘寶為主的第三方平臺,還是企業自建電商網上銷售終端。
李剛在他所做的2015河南服裝大會工作報告中說,在做大總量為目標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所謂解放思想,首先要認清形勢,把握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趨勢,前瞻性研究互聯網可能引起的行業業態變化和產業顛覆,進而調整心態,轉變思路,堅定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
對此,河南服裝設計協會相關人士說,未來服裝行業的發展,將是一個產城融合的智能化過程。為什么是智能化?這里面不僅僅是互聯網營銷平臺的加入,更多的是運用對各種資源整合的實現步驟。
他把未來服裝產業的發展比作一臺飛機機翼。這臺機翼涵蓋有九大服裝制造運營體系:其中包括物聯網體系、智能工廠、大師工藝系統、供應鏈插座系統、特色引領和多元跟進系統、大眾創業園區、研發事業中心、金融互聯互通計劃、互聯網貿易。這九大系統互為條件,構成一件衣服從產出到銷售的市場新模式。
也就是說,對于服裝行業的互聯網+。不僅僅是在銷售端,它既包括利用物聯網技術在生產階段的智能工廠,也包括在設計研發階段的大師工藝云服務系統,還包括市場、金融互聯的智能服務,而銷售終端只是作為“服裝智造”產業的一部分。
該種觀點也得到了與會服裝界精英與駐馬店市領導的認同和贊可,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鄭州領秀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斌當即就表示,如果西平的服裝產業規劃按照上述樣本做,我一定把廠子從鄭州遷過來。事實上,陳勇斌和他創辦的夢舒雅女褲品牌,目前已經是河南女褲第一品牌。
互聯網思維就是用戶思維
實體店面遭受猛烈沖擊,特別是以百貨、商場為代表的商業業態遭到互聯網千穿百孔的重創之后,傳統的服裝產業面臨歷史上最為嚴峻的考驗;電商平臺砸錢不見水花,不斷要耗光多少服裝制造企業的微薄利潤,但互聯網模式的集體爆發已經勢如破竹;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河南服裝產業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瞬息萬變的行業形勢下,是否企業都應該向互聯網+買單?很多已經在互聯網終端嘗到甜頭的企業可能會簇擁而上,但很多深耕服裝行業幾十年的企業家還是給出了理性的思考。
在互聯網+服裝智造論壇上,中國服裝行業協會蔣衡杰提及服裝企業在競爭中立足的四大要素:一是要有優秀的品質;二是有獨立的設計品牌;三是有成本優勢;四是要物聯高效。其中,他把與互聯網結合的要素放在了最后闡述,顯而易見,企業植入互聯網因子并不是讓企業持續發展的全部。
“互聯網是一種趨勢,是未來各種行業發展都要觸及的東西,但是,它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它只是一個工具,企業家只需要掌握這種技能就好”。 中國褲業企業家協會理事會副會長、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濤如是表示。而就在去年雙十一期間,云頂服飾品牌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突破了5000萬元,成為該企業業績增長的一個突破點。
劉濤說,現在服裝企業遇到的一個瓶頸是,如何讓互聯網思維更多地去引入實體店,而不是放棄實體,另開張去做互聯網?!盎ヂ摼W思維就是用戶思維,企業的銷售應該回歸到產品本身,現在不是互聯網太厲害,而是實體店太落后”。
事實上,電商的競爭比實體更激烈。據劉濤在業內的經驗,滿腔豪情試水電商的很多,但能夠盈利的企業少之又少。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與其把錢投入電商,還不如多做幾個批發檔。
香港錦藝集團副總裁陳錦慶也表示出同樣的看法。錦藝集團是做紡織起家的集團性公司,其在鄭州所做的錦藝輕紡城項目現已成為中部地區承接服裝產業轉移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捌髽I無論是利用互聯網,還是其他平臺,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快速的產品供應鏈反應系統,通過更多的產品反應機制贏得市場先機”。陳錦慶說。
“要做就努力做好互聯網平臺,要么就不做?!币晃粊碜蕴K州專于做電商的老板表示。他建議企業建立自己獨立的互聯網電商品牌,有兩條途徑可以走:首先利用互聯網做好視頻營銷。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日益透明化,通過視頻、物聯網等手段將自己的品牌服裝工藝展示給消費者,這既是贏得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帶來企業文化上的宣傳和推廣。其次是做內容營銷,用互聯網思維做一個有故事的品牌。
事實上,無論是李剛所倡導的堅持擁抱互聯網不動搖,還是業內人士在激烈競爭的槍林彈雨中擠出理性思維空間,市場就擺在眼前,下一個服裝行業的新高地,需要引入更多的思維模式和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