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定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是五大名窯中延續時間最長的瓷場,窯場多,分布廣,其融匯的文化元素也很多,總體而言,其面貌復雜龐大,需要研究和細化的問題很多。杭州出土的定瓷,既有北宋的,也有南宋的,時代上不是單一的,包括銘文,有北宋款也有南宋后刻的,釉上釉下都有。實際上,晚唐臨安錢寬墓(吳越王錢鏐父親)中就有定窯瓷器,說明定窯瓷器在唐五代時就已進入吳越上流階層。而不同階段的定窯瓷器,在胎釉特征、裝燒工藝、裝飾工藝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變化發展,拿幾片標本仔細比較,除了器型紋飾,往往還能發現胎質、釉色等方面的不盡相同處,這個不同是風格技術層面的,除了燒制的具體時代差異,可能還有產地差異,很難分辨清楚。
本人也收藏過一些杭州出土的定窯瓷片,這里就以個人所藏談談一些淺見,希望就正于各位方家。
胎釉特征
胎壁普遍較薄,胎質較細,白中泛灰色。釉水多滋潤透亮,以牙白色為主,有的純白,有的閃黃,有的泛青,尤其足圈上掛釉處發青色的現象較多,我個人認為這可以作為區分北定南定的鑒定要點之一。但也有一些瓷片喑啞失澤,釉水偏薄,胎質較粗,色調偏暗,有些屬生燒或微生燒產品。
器型特征
器型上以盤碗盞洗等日常生活飲食用器為主,也有一些瓶、罐、器蓋等器物的殘片,但數量很少。口部殘片有花口式、折沿式,大部分為芒口,芒口邊有的較寬,有些則不明顯,以包銅邊最多,其次是銀邊。器身有折腰式、瓜棱式、花瓣式等造型,有些器壁有出筋。大部分為圈足,也有臥足式、平底式。由于定窯覆燒法的盛行,與同時期其他窯口相比,定窯器的圈足風格非常獨特,圈足底部寬而方,足壁很矮,有一種寬厚沉穩的內蘊。也有一些圈足較高的殘片,這類圈足通常是足底刮釉墊燒的產物,整個器底澀胎也有,可看到明顯的墊燒痕跡,說明定窯的燒制工藝也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單一的覆燒法。
紋飾風格
定窯器素面的較多,有紋飾的也不在少數,紋飾種類基本上可分為刻劃花與印花兩大類。紋樣有植物紋、動物紋等,植物紋中最常見的是蓮瓣紋、蓮花紋,動物紋有魚紋、鳳紋等。蓮瓣紋的表現手法比較多樣,有陰刻,也有類似淺浮雕的凸刻,前者一般刻劃于器物近圈足處一周,后者則飾于器物外壁,也有內面凸刻多重蓮瓣紋的,蓮瓣內填飾篦劃線,如蓮花綻放,十分美觀。淺浮雕式的凸刻蓮瓣紋在北宋非常流行,南北窯口都有,以蓮花式爐最具代表性,定窯中對這類凸蓮瓣的運用很多,也很典型。與此類似,蓮花紋也是兩宋之際具有普遍性的紋飾,一般裝飾于碗盤等器物的器壁或器底,或器壁器底均有,但各自獨立。定窯的刻劃蓮花紋則往往打破器物的分部位構圖,一支蓮花連帶其裊娜的枝葉橫亙連貫于器物的底面與器壁,線條疏朗,走刀流暢,圖案簡潔粗疏卻恣意淋漓。這種裝飾風格既有時代共性又富個性。
與此相反,定窯中的印花圖案則多層層裝飾,主題圖案精美講究,有荷塘圖、鳳銜枝、鳳穿花等,并以回字紋、卷草紋、螭云紋等相輔相成,嚴謹工整。這里有一個現象,印花裝飾的定瓷片有不少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器壁的花紋清晰,器底的花紋模糊,我認為這個可能跟覆燒法有關。對于定窯器中的刻劃花與印花工藝,我個人認為風格相差非常大,無疑是兩個系列,而且一般認為印花是南宋后起的工藝,其層層布局、繁縟精美的風格對后世的瓷器裝飾工藝應該是產生過一定影響的,這里面的問題頗值得深入研究。
總的來說,杭州出土的定窯白瓷數量比較多,范圍也比較廣,一些基建工地、城市生活遺址都有發現過,南宋太廟、臨安府衙署、恭圣仁烈皇后宅等重要皇家遺址也都出土了一定數量的定窯瓷器,而且許多定窯瓷器還帶有宮廷使用的款識,說明定窯在南宋時仍受到朝廷的重視,在白瓷生產中仍具有代表性的地位。當然,說定窯瓷片數量多是相對而言的,比汝窯、鈞窯、建窯這些要多,對于出土量較大的龍泉窯來說,定窯還是少的,如果說杭州出土的龍泉窯瓷片是10箱,那么定窯大概是2箱,這個比例是長期在杭州撿瓷片的人的一個總結。
杭州城出土瓷片有一定的規律性,當年御膳房附近,即今天的東南化工廠附近,出土的東西多,包含的種類也全面,有龍泉窯、定窯、越窯、建窯等,以越窯居多,南宋多,帶刻款多見,如“御廚”。也許都是當年御廚用壞的埋藏坑。再如,杭州卷煙廠附近,即當年的皇宮腳下,出土的東西檔次較高,有官窯、汝窯、定窯、越窯、鈞窯等,器物以陳設器居多。
汝窯雖然有出土,但是數量極少,可以數出來,出了幾件東西。比如帶“奉化”款的波羅子,也稱套盒,曾經出土過三只之多,紙槌瓶半截出過一件,零星瓷片也是不多。鈞窯也是非常少,同汝窯差不多少。建窯也不多,量大的是福建地區偏窯居多。真正水吉窯的少。然而,出土過一片建盞的神品,曜變天目盞,藍色的光芒非常好看,出土地是御膳房附近。
相對而言,定窯數量就多很多,無法數清楚。這說明,一是沿襲了北宋的習慣,二是定窯器的實用性強,需求量大,受眾面廣。定窯在北宋的認知度很高,許多文人包括像蘇東坡這樣的大家都寫詩贊賞過定器。宋室南遷后故都情結非常重,根據史書可知,南宋宮廷使用定瓷的記載很多,此時定窯生產區域受金人控制,定窯產品在宮廷非常珍貴,甚至在宋金相對和平的年代,南宋宮廷也存在去定窯訂燒瓷器的可能性。我在這些定窯瓷片中發現過好幾例有修復痕跡的標本,有一例是裂成兩半的,修復處包過銀,這說明當時的社會非常珍視定窯器。
根據目前所見的杭州出土的大量實物,我認為,南宋宮廷使用的定瓷,由于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不僅有北宋產品,還有金代定窯產品,不一定是很精美的產品,這和越窯的情況一樣,南宋宮廷使用的越窯器有不少質量平平,無法和唐代宋初那樣的秘色瓷媲美。而進入宮廷的途徑除了貿易,應該還有進貢。
比如吉州窯產品,杭州也有很多出土,大多數是盞,有的造型很精美,胎非常薄,釉色燒得很精妙,而這樣的精品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這就說明,由于南宋當時的國力及手工業發展狀況,沒有大量的精品官窯器供宮廷使用,因而南北方各個名窯產品,通過挑選進貢大量在宮中使用,吉州窯如此,定窯也是如此。
宋代杭州城出土瓷片各窯占比例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