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推動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進程。近年來,高校普遍擴招,為更多高中畢業生提供了步入大學校園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國民素質,但也引發了一系列就業問題。對此,政府等部門必須積極推出就業政策,以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本文主要從政策網絡視閾研究大學生就業政策。
【關鍵詞】政策網絡 大學生就業政策 政策主體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6-0023-02
近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迅速增長,造成較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問題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并有效貫徹和落實,能緩解就業壓力,使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其優勢。
一 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特征及存在的不足
1.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特征
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就業問題凸顯。無論是往屆畢業生,還是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都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就業形式多樣化。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新興行業的發展,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形式,如酒店試睡員等。其次,就業結構不平衡:(1)熱門行業供大于求,冷門工作供不應求,供需矛盾凸顯;(2)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區域,吸引著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而其他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弱;(3)人才結構不合理,表現出人才過于集中和過于分散兩個方面。再次,就業信息的時效性較差,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大學畢業生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其所需工作崗位是存在的,由于就業信息不通暢,導致企業和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需求都未能得到滿足。最后,大學畢業生的心理缺乏規范性引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畢業生有畏難心理,高校及相關部門應對大學生加以正確引導。
2.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存在的不足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雖然提出了一系列就業政策,但仍然存在不足。
政策主體之間存在著溝通問題。大學生就業政策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高校、用人單位、社會公眾等,而政府占據著主導地位和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政策主體之間存在著溝通不足的問題,未能協同合作。首先,政府的就業公布制度缺乏科學合理性。高校公布的畢業生就業率是政府公布就業率的主要依據,其信息內容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真實性。其次,缺乏有效的就業信息監控制度,使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彈性較差,容易產生供需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政策主體之間存在著功能結構問題。政策難以有效貫徹落實是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推出,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大學生創業需要經濟、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而政府未能給予大學生創業足夠的經濟、技術支持,導致政策未能有效落實。
政策主體間存在著環境適應性問題。首先,政府推出的大學生就業政策缺乏創新性。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與工作崗位差距較大,使大學生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其次,高校培養大學生時缺乏實踐,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困難。
二 政策網絡視閾推出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必要性
基于政策網絡視閾的大學生就業政策,具有必要性。首先,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凸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多,加大了就業需求,就業問題逐漸凸顯。目前,我國高校發展和畢業生就業情況而言,就業難的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持續。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既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又帶動了社會就業。有關部門有必要從企業等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以更好地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其次,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由于管理低效,使政策難以有效貫徹和落實。例如:大學畢業生往往被北上廣等大城市所吸引,希望在大都市中一展身手,更好發展,而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小。由此可見,要進一步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僅憑借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社會多個政策主體進行有效組織,建構完善的政策網絡,為大學生就業營造良好的環境。
三 政策網絡視閾下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發展
1.充分發揮政策網絡主體的作用
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是社會公共問題,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并與其他政策網絡主體協同合作,以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首先,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提高就業問題的重視程度和就業工作的地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社會就業。政府要加強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制定和研究,以發揮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積極解決就業問題。其次,政府積極調整角色。由于政府具有其他政策主體所不具備的資源優勢條件,因而應積極轉變角色,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一是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引導,有效消除地區歧視、性別歧視等,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使大學生在崗位競爭中保持平等,優勝劣汰。最后,充分發揮多維政策網絡主體的聯動作用,建立或完善科學合理的就業狀況公布制度和就業信息監測制度。
2.構建和優化政策網絡結構
首先,發揮大學生就業政策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和實現充分就業。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逐漸凸顯,主要表現在就業門檻提高和崗位設置有限兩個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強公平公正就業環境的營造。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滿懷理想和抱負,其就業不僅是謀生需要,而且是為了在社會上立足,實現自我價值。為大學生營造有利的競爭環境,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其次,加強就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一是政府完善相關制度和確保制度的有效落實。二是加大信息輸出力度,加快就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就業信息展示是就業信息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重視為就業信息平臺的建設提供經濟支持。此外,應加強對無用信息的剔除,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信息。三是擴大信息共享范圍,使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就業信息,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及企業的工作需求。最后,建立健全就業保障組織或機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切實的保障,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3.政策網絡生態的優化
環境對大學生就業發揮著重要影響,良好的就業環境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此,有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政策網絡就業的生態性。
首先,提高政策頂層設計的合理性。一方面,政府等有關部門應明確就業領域的細節,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可靠的環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經濟政策等政策的輔助性作用,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有利條件。其次,高校作為政策網絡的重要主體之一,在大學生課程設置方面,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關聯性,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再次,用人單位應制定合理的用人標準。最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合理選擇工作。
四 結論
就業問題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與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持續增加,就業問題凸顯,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相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就業政策,提高就業問題的解決能力。政策網絡作為政策分析工具,能夠對大學生就業政策制定提供實踐基礎。總之,積極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和提高其就業能力,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迎果.國家促進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云南大學,2012
[2]申怡.后危機時代大學生就業趨向調查研究——以湖南部分高校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錢晶.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實施效果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張可.大學生創業政策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5]許小石.大眾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化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04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