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應用課程作為高職院校開設最廣泛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由于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考核方法不合理以及學生層次不同等因素,導致這門課程開設的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實踐水平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問題的能力也不強?;诖?,筆者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師的綜合素質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日后運用計算機來解決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 教學改革 課程設置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6-0076-02
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文件,提出諸多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其中包括對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改革的意見。文件要求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規范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應用作為一門高職院校各專業必須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改革勢在必行。
一 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概述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高職高專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是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也是為后續很多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計算機基本技能的課程。該課程講授的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軟硬件的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主要講授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三大組件)以及計算機網絡的相關知識。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日后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和信息素養。該課程的實踐性強、影響力大、受益面廣。
二 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
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時長為一學期,課時數不統一,大部分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課時數約64節,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基本上各占一半。學生在一個學期之內學完64學時,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學生通過國家計算機一級考試的人數也非常少,再加上這門課程有些章節的實踐課和理論課1∶1的比例并不合適,比如有關Office軟件章節,特別是文字處理軟件Word和表格處理軟件Excel,還是需要多一些強化的訓練,否則學生很難熟練掌握這兩個軟件的操作,學生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不夠就會導致學生的上機考試成績不理想,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過級率不高。
2.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學生不重視公共基礎課的學習
高職新入學的學生有高中起點的學生,也有中職起點的學生;有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也有來自偏遠山區的學生;有重視公共基礎課的學生,也有忽視公共基礎課重要性的學生。目前教學非常難開展的原因,很多來自于學生層次的不同,因為學生層次不同,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層次也不一樣,導致教師的授課內容很難把握。每章節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授課就會導致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覺得老師的上課內容過于簡單,而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覺得老師的上課內容很難掌握,導致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不好。該門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除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的軟硬件組成原理兩個章節以外,大部分的章節內容重在實踐,而學生不重視該門課程,也不加強實踐操作,導致課程開設的效果不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不夠。
3.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和優質教材
該門公共基礎課程理論課基本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實踐課采用在機房上機的方式。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僅采用多媒體教學和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是無法適應該門課程的開設要求的。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對知識掌握不夠又導致上機實踐難度增加,再加上缺乏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而且適合教學的優質教材也非常缺乏,這樣就會出現惡性循環的結果。
4.教學考核方法不夠合理
該門公共基礎課程最初采用純理論考試,而后主要采用“一考定終身”的上機考試模式。盡管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將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但是由于授課教師對平時學習監管力度不夠,期末考試又采用單一的考核方法,導致學生積極性受挫,考核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參加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過級率也不高。
三 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1.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調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比例,同時要加強課程開發
2015年7月27日印發的教職成〔2015〕6號文件要求定期組織修訂公共基礎必修課的課程標準,同時還要求公共基礎課要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要占總課時數的一半以上。教育部的教學改革意見提出必須要加強實踐性教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大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如果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不協調,就會導致課程的教學效果非常不好。筆者認為,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首先要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安排好各章節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做好授課計劃,同時要協調好上課機房的安排。
2.充分利用網絡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
由于高職學校學生計算機掌握的水平層次不一樣,以前的以教師為主的多媒體教學加上機實踐的教學模式不能完全適用于當前的教學。我們應該利用一些優秀的網絡平臺和教學技術來充實我們的教學,比如目前發展非常迅速并且應用非常廣泛的MOOC、微課以及世界大學城云平臺等技術,我們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制作相關章節的不同層次的視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學習。首先要求學生去網絡課堂學習掌握相關的內容,學生也可以參加MOOC優秀資源的課程學習,然后利用世界大學城云平臺或者一些教學系統軟件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廣泛運用啟發式、項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教學信息反饋,同時針對學生的層次以及學生遇見的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相關實踐內容,在實踐的過程中解決學生遇見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像Office軟件這些模塊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提高計算機的實踐操作水平。
3.對考試方式進行改革,一部分可用以考代評
在對該課程進行考核時,單純的理論考試或者上機考試都不能完全反映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該門課程進行考核時不僅要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的結合,還應該將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納入考核方式中,要加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要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同時還可以舉辦計算機技能大賽,在計算機技能大賽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的加分。在課程的整個考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必要的環節加強監控,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
4.注重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整體素質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開設最為廣泛的公共基礎課,每個專業對這門課程都有一些專業方面的需求,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師,不僅僅要提高自己的本專業水平,還需要學習補充上課班級的相關專業課程,比如醫學方面的專業,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將該門課程和醫學知識相結合,為醫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計算機基本技能。這樣一來,教師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加強學習,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掌控課堂。
四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對網絡課程、MOOC資源、微課視頻的制作、分層次的實踐內容的制定都需要時間。通過改革,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會顯著提高,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能力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斌.論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時代教育,2013(9)
[2]陳坤.淺析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教育改革與創新問題[J].科技風,2015(4)
[3]孫永國.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分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
[4]代小紅、王光利.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