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紀委干部舉報副市長被訴誹謗。因授意表弟發(fā)布檢舉副市長和紀委副書記腐敗的網帖,連云港市紀委黨風政風監(jiān)督室副主任何福康被連云港海州區(qū)檢察院以涉嫌誹謗罪為由提起公訴,現已被羈押。承辦此案的法官則稱,法院將依法處理案件,不會因涉案雙方身份特殊而區(qū)別對待。(《新京報》)
根據現行法規(guī),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構成誹謗罪的客觀要件之一,是必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那么很顯然,紀委干部舉報副市長是否構成誹謗,關鍵在于其網帖內容是否屬實。起碼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這一點似乎并無確切定論。不知當地是否對舉報內容進行了核查?哪個單位核查的?是公安機關,還是紀委?結論怎樣?而我們知道,公安機關是受副市長領導的,而舉報人是紀委干部,被舉報人之一則是其上司—紀委副書記,這難免讓人對核查的公正性產生一些擔憂。
據悉,舉報的內容主要有:副市長曹永林與多名女性存在不正當性關系,并有違規(guī)使用公車,在高檔會所多次宴請各級人員等違紀行為。紀委副書記王鐵軍利用職務包庇曾任該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長的親屬王某某,并借其母喪事收受禮金近百萬元。實話實說,這些舉報內容并不像“深喉”所為,而是有點“流于表面”。按常理推斷,如果舉報人刻意誹謗,應該“怎么狠怎么來”、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大可能如此收斂和“理性”。據連云港市紀委官網公開新聞顯示,舉報人何福康在2014年前后由辦公室副主任一職更迭為黨風政風監(jiān)督室副主任。據媒體此前報道,該部門工作人員曾多次參與核查機關單位公車私用等違紀情況。他舉報的內容中恰有副市長違規(guī)使用公車的內容,不知是巧合,還是他確實“利用職務之便”掌握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情況?
近年來,因舉報領導而涉嫌“誹謗”的案例委實不少,幾乎成為一種現象。如果舉報人確實無中生有、捏造事實,那么他就是以舉報為名行誹謗之實,我們不妨稱之為“誹謗式舉報”。而如果舉報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誹謗”只不過是被舉報人為自己開脫的借口,那么,這種所謂的“誹謗”就是“舉報式誹謗”—因舉報而獲罪、因舉報而遭打擊報復。很多事實證明,現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在公民舉報以及舉報處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完善法律法規(guī)、及早出臺《舉報法》,才能鼓勵公民如實舉報,同時減少“誹謗式舉報”和“舉報式誹謗”的出現,更好地保護舉報人和被舉報人雙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