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擬想的抗日老兵必是銀齡白發,但眼前這位身穿藍色短袖襯衫,外罩黑色馬甲,頭發略顯灰白的老先生,雖然已經92歲高齡,卻神采奕奕,一張當年戰爭時期英俊瀟灑的軍裝照,更讓我對這位老兵充滿敬佩之情。“抗戰8年,死了很多人,我們的勝利來之不易呀!”程老先生感慨。
“我們都還活著”
程老先生與本刊曾采寫的《一個抗戰老兵的崢嶸歲月》里的熊壽明老先生,共同就讀于廣西桂林黃埔軍校暨陸軍大學,并且是同班同學。戰爭結束很多年后,當程先生偶然得知熊壽明還健在時,不勝唏噓的說“還活著!真好”。聽到這句話,在座之人無不心酸,經歷過無數槍林彈雨、血戰廝殺還能活下來,就不僅僅只是幸運而言了。之后,兩位老英雄見面,聊起年輕時在軍校訓練,大家一起站著軍姿在驕陽烈日下,聽長官訓話幾個小時也無人抱怨,都覺得很感慨。
程西平高中畢業后,正值多事之秋,日軍明目張膽的挑釁愈演愈烈,各地紛紛展開救亡圖存的運動,很多躊躇滿志的熱血青年都加入此列,激情昂揚的氣氛讓原先準備投考大學的程西平更加堅定了棄筆從戎、參軍救國的選擇。
因為有扎實的高中文化水平,程西平被錄入黃埔軍校桂林分校14期9總隊炮科。但因為當時戰事逼近,軍校原本在正常情況下安排的3年課程被壓縮到1年。為此,他與戰友經常白天參與高強度訓練學習,晚上也不忘情勢緊迫秉燭夜讀。忙碌的日子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年轉瞬即至。從炮兵專科學校暨陸軍大學參謀班10期結業后,程西平被分配到湖南桃源,任炮兵排長。
“戰爭年代物價都很高,我們行軍打仗的伙食都很簡單,餓的時候連餿飯都吃得下,餓肚子更是常有的事。沿途經過某些村鎮時,好心的阿婆、叔嬸還會送我們一些簡單飽腹的吃食,像饅頭、草帽餅之類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很自豪,哪怕下一秒就犧牲了也無所畏懼了”。程老先生說這些的時候,眼中熠熠生光。果然,為國為家的事,只要軍民同心,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精打細算護家國
“民國30年,也就是1941年12月,日軍十幾萬人從湖北進攻長沙,我們有20萬人駐守,隸屬第九戰區,由司令薛岳統帥指揮。二戰期間,中國戰場上所用的炮火基本上都是國外生產制造的,我所屬第19團第三營炮兵部隊,配備的就是蘇聯制造的7.62分口徑野戰炮,當時一個連100多人配備有3門炮,如果我們國家當時的軍事力量足夠強大,也不會遭受侵略。所以,斯大林同志提出的‘落后就要挨打’才是清末中國備受欺壓的主要原因”,提起當年的戰事,程老先生顯得激憤起來。
“當時的戰況很是慘烈,我方運用從外圍包圍日軍核心的戰術,炮兵因為是遠距離作戰,就利用地形、樹木掩護步兵沖鋒,日軍戰機在頭頂盤旋,此起彼落的爆炸聲像驚雷一樣,稍不留神就會有人倒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潛藏在植被比較茂密的地方,一旦日軍出現在射程范圍內,就即刻攻擊。為了避免被敵機發現,炮身會被刷成綠色,陸地作戰的士兵穿綠色軍裝就是這個原因了。”不講不知,我們聽了,受益匪淺。
程先生接著說,“雙方激戰了一個多禮拜,死了好幾萬人,用血流成河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最后日軍總算退兵了。仗雖然打勝了,但死去的人卻永遠也回不來了”。想起在戰場上操縱炮火殺敵,程老先生仍不免心悸。“生不見人死不見尸是那個年代最常有的事,所以每次開赴戰場,我們都會提前寫好遺書,好給家人留個念想。炮兵部隊隱蔽得當,傷亡會比較小,雖然經歷過多次戰役,我并未受傷,但也只是僥幸而已”,我們都不僅為程老先生感到幸運,但即便如此,也是險象環生。
“最驚險的一次是,日軍狗急跳墻,竟然派遣了100多個騎兵竄到我們后方進行包抄,幸好前方哨兵發現的及時。我們決定先發制人,在看到日軍影子,大概一公里以外的時候就用榴霰彈進行攻擊,出其不意的阻擊了這次奇襲”。聽到這兒,我們都肅然起敬。很顯然,炮兵不僅僅只需要填裝炮彈發射而已,在電石火光之間還需要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進行計算,炮彈的射程、方向、角度、拋物線、彈著點等,發射時絲毫的偏差可能都會影響到整個戰局的勝敗。
功勛卓著育后人
1945年9月,中國接受日軍投降,8年抗戰終于取得了勝利,程先生被授予抗戰勝利勛章。1946年,被調任聯勤總部廣州水運辦公處參謀主任,奉命協同美太平洋艦隊運送日俘。當時由于美國艦船過于龐大,不能進入廣州內河,因此就采用小型的輪船、商船運往黃埔港,再分批登上美國太平洋艦隊所派遣的“自由輪”返日,包括日俘親屬在內三萬余人,歷時月余才運送完畢。事后程先生榮獲軍委會委員長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頒授忠勤服務勛章。
1949年全國解放,程西平告別組織搬到海南島,退役后移居香港,因喜好及擅長文藝創作,與夫人鐘女士伉儷情深,共同投身教育事業,歷任鳳溪、大光、新法等中學文史教師,執教之余精研歷史,為報章雜志寫專欄,已集結出版《愛情小語》、《香江浮世繪》、《近代名人奇行逸事》、《人生摸索》等膾炙人口,風靡香江等作品。另程先生精研歷史,曾編著中史教科書及中學會考與高考中史輔助讀本,風行香港,被視為有助會考掄元之《天書》。
談到近現代中國與日本的關系,程先生簡明扼要的指出,日本對中國始終是虧欠的。8年的侵略戰爭導致中華大地滿目瘡痍、民生凋敝慘遭淪喪,這對中國人民而言不僅是災難,更是屈辱,而其對此嚴重后果沒有賠償也未做出道歉。日本其實不是敗給了中國,而是敗給了美國那兩顆原子彈。顯然,從這一點而言,國家強盛才是免受侵略的立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