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孩的成長需要多久?從一個士兵成為帶領500多人的部隊營長,顯然需要付出更多,他的成熟和成長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軍人的努力與堅持。
“我想去當兵”
當孫軍那一年脫口對父母說“我想去當兵”時,父母聽后非常吃驚,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但幾天后,父親對他說,“只要你認準的事情,我們都會支持你。”
1973年,孫軍誕生在山西省北岳恒山腳下的一戶農民家里。關于自己的童年,很多人都是模糊而遙遠的,孫軍也一樣。但在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大潮中,父母與鄉親們一起周而復始,夜以繼日勞作,卻依然無法改變當時農村的生活現狀,這是他孩童時代最為深刻的記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推廣至全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人們的辛苦勞作得到了回報,生活條件也逐漸改善。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將他送進學校,孫軍從小懂事孝順,在校學習刻苦,放學一回到家就趕緊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施肥拔草、秋收打場等農活,可謂是學習家務兩不誤。從八九歲起,孫軍就已經會做簡單的飯菜了,等父母干完農活回來,總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飯菜。
由于學習優異,他順利考入縣一中,但由于高考未能正常發揮,他落榜了。那個暑假對他來說,可真是一段百無聊賴的日子。有一天,孫軍與幾個男同學一起搞了一個惡作劇,他們以班上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名義分別寫信給對方,約雙方在某個時間地點見面。信發出后,幾個人就藏在一旁偷著看熱鬧。沒成想,弄假成真,倆人最后竟真的喜結連理,舉案齊眉了,這可真真是最美麗的惡作劇。
孫軍玩鬧之后,還是決定要面對生活的現實。于是,18歲的他開始在建筑工地搬磚、篩沙,一天5元錢,干十幾個小時,5個月之后總算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份近500元錢的工資。后來,偶然一次,他聽說有親戚的兒子要去當兵,不由得心中一動,也萌生了去當兵的念頭。
五味雜陳的軍隊生活
出乎意料的是,親戚的兒子因身體原因未被錄取,孫軍卻通過了層層考核順利接到了入伍通知書。當兵那天,在全縣人民敲鑼打鼓的歡送與父母親友的諄諄叮囑中,孫軍和他的小伙伴們踏上了西去的新兵專列。
開始的幾天,大家在火車上都很興奮,打撲克、下象棋,幫列車員打開水,以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幾個小時后都成了好伙伴,大家互相交流,暢想未來。兩天后,長時間的旅途勞累,讓興奮勁慢慢減去的新兵們東倒西歪的呼呼大睡起來,而孫軍此時卻毫無睡意。想起那天在車站送別的人群中,有一個新兵的哥哥對弟弟囑咐“去部隊后要好好干”,很樸實的一句話卻讓此刻的他如醍醐灌頂,當時他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認為當兵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如今眼見家鄉逐漸遠去,而那種不舍故土、不舍家鄉和父母的感情,讓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到部隊好好干。
經過五六天的長途跋涉,他們到達部隊駐地,從老兵的口中知道所在單位是汽車團,也就是負責運輸的后勤單位。又過了幾天,其他地方的新兵也陸續到達,他們12個人被分成一個班,然后開始訓練。訓練為期3個月,開始的時候,因為都是簡單的列隊、站立、踢正步等內容。所以很多新兵都感覺枯燥無味,度日如年。之后的日子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勞動,慢慢就適應了軍隊的生活。
1993年,孫軍到團司訓隊學習汽車駕駛,第二年因駕駛技能及工作表現突出,被分至八連任副班長,開始隨車隊執行西藏阿里軍分區物資運輸任務。讓他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與戰友們一起摸爬滾打,同進退,共患難。一次,他帶車隊執行空卡邊防連焦煤運輸任務中,3臺車意外陷入河中,孫軍與5名戰士一起想方設法也未能將車開出來。因為離部隊較遠,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而隨身帶的口糧就只剩兩個西瓜和3包方便面了,無奈只能在發出求救信號之后等待援助。白天大家伸長了脖子向公路的盡頭張望,到了晚上就只有數星星的份兒了,就這樣,整整堅持了3天才脫困。多年后,戰友們說起那段往事,還慶幸不已。在特殊的環境和突來的考驗面前,戰友的互相支持與鼓勵,始終都讓孫軍無法忘懷。
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
孫軍勤奮工作,對首長交辦的事務毫不含糊,工作閑暇的時間里,他喜歡讀書看報,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一點,部隊首長都看在眼里。有一次,他看到一名機關干部在做大專函授作業,便順手把習題拿過來看,并一邊看一邊說,“這些題我基本都會做”。這位干部吃驚地說,“真的?你這樣的水平,應該去報考軍校。”這一番話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軍隊院校招生考試開始后,孫軍真就報了名。
高考的失利,讓孫軍記憶猶新,也因機會難能可貴,于是,他熬夜復習,以致廢寢忘食成為家常便飯。8月上旬,孫軍以險過分數線的成績被安徽汽車管理學院錄取。兩年的軍校生活,更讓他如魚得水,學習、操練、攻克一個又一個專業難題……由于軍校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兩年的課程壓縮至一年完成,有的戰友堅持不下來,而他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在離校前,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軍校畢業回到團政治處報到,孫軍就被分配至二營五連任排長,但他不以身份轉變而自居,如常與老戰友們并肩工作,凡事親力親為。有一次,他和戰友們遇見以前八連連隊的隊長時,隊長對孫軍,也對身邊的戰士們意味深長地說“孫軍是個老實人,老實人吃小虧,但不吃大虧,他能入黨,也是他勤奮工作得來的”。
因為工作出色,1998年,孫軍被調任一連副連長,當副連長的兩年時間里,他多次帶車隊完成急難險重的任務,連隊也被新疆軍區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兩年后,孫軍升任連政治指導員。上任后,他對連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并號召全連開展種植養殖,戰士們一起勞作,植果樹撒種子,每次走過掛滿了一顆顆南瓜、提子的花架下,收獲的喜悅都充盈在所有戰士的笑臉上,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連隊年底就跨入了先進單位行列,孫軍也因此榮立個人三等功。
孫軍從一個士兵到排、連、營、團職干部,一直都滿懷感恩之心,并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嚴格管理部隊,從南疆到北疆,他一直致力于運輸戰線的一支拳頭部隊而努力著,這期間的成長是部隊這個大熔爐鍛煉、培養,也是他個人不懈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