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個流傳已久的段子:某國軍用衛星發現,每年9月前夕,中國境內必定有上百萬神秘部隊在各大城市集結,更奇怪的是半個月后這些部隊就神秘消失……投入巨額經費進行戰略研究后,最后得出結論:這是中國學生的開學軍訓。
相信大家每次看到這個笑話的時候都能會心一笑,而幾乎大部分人也都有過軍訓的經歷,軍訓留下的記憶,不僅僅是和新同學或是新同事們一起并肩作戰的感覺,同時也對身體起到了更多的鍛煉作用,最重要的則是軍人堅毅品質的培養。
學生軍訓:培養后備兵員
去年,湖南龍山縣某中學的學生與軍訓教官發生肢體沖突的相關報道引發關注,網友們甚至提出了學生究竟該不該軍訓的質疑。事實上,高校、高中、高職學生要參加基本軍事訓練,這是兵役法的規定。學生軍訓既是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重點,也是培養大批高素質后備兵員的措施,更是國家兵役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用軍事訓練替代一到兩年的正式士兵生涯(如韓國、臺灣等地區)。
在我國,為期兩周時間的軍訓是大學的第一門必修課。但是,不同的學校軍訓地點是不同的,有的學校要去軍營,真實體驗軍營生活,磨練意志;有的學校則在校園中,以操場為訓練場地進行軍訓。大學軍訓留給人們的印象基本是帥氣的迷彩服、訓練場上的汗流浹背,以及皮膚黝黑、說話干脆利落的教官,但事實上,不同學校的軍訓內容不盡相同,有的學校只是隊列訓練;有的學校除隊列訓練外,還要到野外拉練、進行內務整理教育,可能有機會摸一摸真槍,甚至射擊訓練。
以海南某高校為例,新生在入學前要進行為期15天的軍訓,軍訓場地在學校操場內,教官為海南某軍區的戰士。近年來,軍訓內容除了以前的站軍姿、齊步走和正步為主的軍訓“老三樣”外,還增加了音樂方陣、創新隊列方陣、野外拉練等訓練項目。曾在該校擔任了兩年軍訓教練的戰士林教官說,一些軍訓項目,除了增強學生體質外,還有增強集體凝聚力與戰斗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思想上的自立和獨立等優點。
參加軍訓的學生也表示,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一些拓展項目,讓新生迅速熟悉學校和同學,更快融入集體,還有一些小組活動,讓有管理意識和公共服務意識的學生脫穎而出,成為開學后的班干部后備人選。汗水中映著笑容,苦澀中青春綻放,這是絕大多數人對軍訓的感慨。雖然也有不少對軍訓的質疑,但這對于軍營外的學生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軍旅生涯的短暫體驗?
企業軍訓:提升執行力和凝聚力
在90年代末期,大量成功企業的公司墻壁上掛著身著綠色軍裝老總的照片,這些老總用軍事化的方式對企業進行管理。到21世紀,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認識到軍事化管理的優越性和先進性。企業軍訓服務業務也隨之在很多企業的授權和托付下,進行著企業和軍事雙重培訓,在近幾年更是異常的火爆,出現不少專門的公司和機構專職做這方面的服務。
廣州某廣告公司的總經理潘總是一名“70后”,從2006年成立公司以來,一直崇尚軍事化的企業管理,于是,每兩年就會組織一次為期一周的員工集體軍訓,他作為公司最高領導人也參加。他認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就如同一支軍隊,員工參加軍訓,不僅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還可以增強團隊效益,而且一些老員工在公司呆的時間長了,言行舉止已經不太講究,觀念也有所淡漠,軍訓對提升員工綜合素質、企業形象都有明顯的效果。
跟學生軍訓不同的是,受場地限制,該公司的軍訓地點選在了黃埔軍校訓練基地。潘總的團隊除了參加站軍姿、正步走、軍體拳等常規的軍訓內容,還有一些拓展項目,例如信任背摔、翻爬畢業墻等,這些項目的目的就是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協調配合的默契度。
楊爽是這家廣告公司深圳運營部的一名業務員,2012年畢業后入職該公司,對企業文化知之甚少。2013年,公司組織了她入職后的第一次軍訓,當得到通知時,她還有抵觸情緒:每天上班就夠辛苦了,還要軍訓,不是增加額外負擔嗎?但開始軍訓后,她漸漸地理解了公司搞軍訓的良苦用心。“我是踩著潘總的肩膀爬上高墻的!”楊爽說:“我們在一起工作了兩年,從沒如此相互扶攜過:所有人都被別人抱過、踩過、抬過……”這次軍訓讓她真正熟悉了公司的同事,尤其是與總經理、經理等領導患難與共的日子,讓常年在外奔波跑業務的她覺得自己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員。
退伍軍人軍旅生涯的延續
因為軍訓項目被一些企事業單位重視,于是市場上出現不少提供軍訓服務的公司,例如前文提到潘總公司在黃埔軍校參加的企業軍訓,就是市場運營的結晶。
王亮是廣州某軍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軍訓教官,曾入伍當了5年兵,退役后曾在一家大型的商業公司做安保人員,后來在戰友的介紹下進入該軍訓服務公司成為一名教官。如今雖然退役多年,但他身上仍然散發著濃郁的軍人風采。比如坐姿,他總是腰桿挺直,背不靠座椅,雙膝微微分開,雙手搭在雙膝上。
據他介紹,他們的師資隊伍由退伍軍人組成,他自己有5年的軍旅生活經歷,同事也均在部隊服役2~8年不等。他所在公司不僅承接各企事業的軍訓活動,有些學校也會將軍訓任務交給他們。這些教官除了將部隊里的專業訓練帶到軍訓訓練場,還需要學習其他知識,只有高中文化的王亮在學習《運動學》的同時,又“啃”起了《心理學》《企業管理學》《銷售學》等課本,他整合了針對不同職業、不同受訓時間的系列培訓教案,了解不同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樣的培訓以及如何將訓練與工作相連接等。
“在這兒當軍訓教官,讓我經常想到那些在部隊當兵的日子?!蓖趿翆娐蒙挠泻芏嗷貞洠鳛檐娪柦坦?,他也保留著軍隊里的很多生活習慣,他認為軍訓不僅是學員對軍旅生涯的短暫體驗,也是退伍軍人軍旅生涯的延續。
“朋友是我這輩子最引以為傲的?!弊詮募尤脒@個團隊以來,王亮接觸了很多企業、校園的職工和學生,跟不少趣味相投的學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些職工已經換工作,甚至有學生畢業后參軍、考上軍校,都還保持著聯系,逢年過節發個信息打個電話,這份軍營外的“戰友情”讓王亮非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