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了長達8年的路邊免費停車福利之后,深圳進入了史上最嚴厲的交通處罰時期。政府為了治堵,推出全國首例政府接管停車位的實驗,對市區全部路邊泊位實施停車收費,然而半年之后,不少市民卻反映路邊停車收費貴,軟件不易操作,其合法性、收費去向也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泊位劃好 沒人停車了
自今年1月份深圳施行路邊停車位收費后,道交中心頻繁秀出“成績單”,以證明這項實驗的治堵成效。截至今年4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福田區平均車速上升11.4%,南山區平均車速上升9.0%,羅湖區平均車速上升6.0%,鹽田區平均車速上升12.2%。然而車速提升的同時也出現了路邊停車泊位使用率偏低等情況。
有關調查稱,在福田中心區、新聞路、商報東路等附近,劃了泊位的路段,停放的車輛少了很多,泊位空置的現象較為常見。很多都是馬路的一邊劃好了線的泊位,無車停放,但另一邊沒有劃線,卻整齊地停放了一溜的私家車。有車主表示,其他沒地方停,泊位收費又貴,看到別的車停在路邊,也就停了,其實并不清楚到底該怎么繳費,是不是要繳費,但是看到前后都有車停,也沒有貼罰單,干脆自己就插個空停進去了。而一旦這樣的問題發生在某些單行道或較為狹窄的路段,車停在路邊,造成更多的擁堵。
另外,一些老住宅區并沒有規劃路邊停車位,或小區停車場僅供業主使用,但也有部分停車場容納外來車輛,路邊停車位開始收費后,很多車輛因此轉往小區停放,導致小區停車位緊張。在福田區的某小區,以前都允許外來車輛進入,之后卻又告知外來車輛夜間不得進入。于是,好多業主晚上回家在小區里找不到車位,就把車停到離沃爾瑪較近的停車場內,買點東西就可以免費停車了,9點多又開出去,然后在路邊停到早上避免收費。
對此,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歐可繼表示,50%是泊位占用的理想狀態,既有利于短時停車,也有利于對動態交通的調節。而當前泊位占用率為30%,主要是費用杠桿起到的調節作用。
收不收費與收費很貴
具體到收費標準,深圳全市被劃分為三類區域,一類區域為中心城區,工作日白天(7:30-20:00)首半小時5元,之后每半小時10元;非工作日白天(7:30-21:00)首半小時2元,之后每半小時4元,目前大部分車位屬于一類區域??傮w來看,短時路邊停車并不會產生較高成本,而長時停車收費則遠遠高于路外停車場,這便產生了廣為市民詬病的“全天停車費286元”的說法。
相比之下,部分可容納外來車輛的小區停車場,收費標準從10~15元/小時不等,全天60元封頂,反而還便宜一些。在路邊休息的一位小車司機說,真要辦什么事離開太久,他會找周圍的小區停車場,如果是暫時離開或人在車上,也還是喜歡跟大家一樣,停在不收費的路邊。
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公共服務部部長范文忠稱,收費的初衷在于用經濟杠桿“治堵”。“道路停車就是允許你停,但其實我們規劃的原理是不想讓你停,你最好別停。”路邊泊位提倡“臨時”停車,若長時間占用車道,將影響正常交通。最初也有專家建議干脆禁止路邊停車,但考慮到市民仍有停車需求,才沒有徹底禁止。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路邊停車位理應收費,因為道路屬于緊缺的公共資源,如果部分人占據公共資源而不付費,對其他市民來說很不公平。
5月,市民薛斌已經因為違章停車被罰了兩次,罰款總計1000元。他覺得在深圳開車是一項高風險的作業,被罰頻率最高的三種情形:踩線、違章停車、闖紅燈,其中違停已經上升到第一位。而且罰款規則也挺“任性”。在泊位內超時(超過預購買的停車時間)停車的,要在車輛駛離泊位后次日24時前補繳2倍停車費。未啟動繳費程序的(停車十分鐘內,沒有在手機上預購停車時間),除須補繳停車費外,還要接受至少500元處罰。
誰是合適的管理者
既然,路邊停車位屬于公共資源,那誰是最合適的管理者呢?很多人認為是政府?!吧钲谀J健钡莫毺刂幵谟冢ㄟ^專門立法,專門成立事業單位,使整個收費項目變成了純粹的政府行為。
其他城市把路邊停車收費權讓給企業,的確不利于交通秩序的改善。比如,部分車輛亂停車就會影響城市交通秩序,收費企業與執法部門之間不一定會建立協作關系。此外,即便政府規定了收費標準,要求企業公開收費賬目,也難以保證公共資源管理帶來的收益不會流失。
對于收支公開的問題,范文忠堅稱將“每年公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若要提前,必須向政府提交申請,“也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公開”。官方稱收費的錢進財政專戶,但市民其實更想知道,這筆款項具體花在哪,花得是否合理合法。
深圳一家停車管理公司的總裁楊義平稱,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仍然通過政府招投標,將路邊停車管理全權外包給私人企業,采取人工收費或咪表收費。“這叫做政府甩包袱的游戲,政府也會配套執法,也會有不作為?!蹦撤N程度上,道交中心擔起了這個“包袱”。
一位業內人士稱,目前深圳共有100多萬個停車位,路邊泊位即使全部建成也僅占到整個停車市場的近3%?,F在最流行的方式是“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達到共享技術和政策資源的目的,“其實這也就回到了政府是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問題。”
深圳收取路邊停車費的想法實際上已經醞釀了3年,其間除了技術研發,更經歷了漫長的立法準備。不過,政府接管停車位后,等于是政府壟斷了路邊停車位經營權和收費權,這是否符合簡政放權的改革思路?且深圳路邊停車收費在壟斷經營的情況下,缺少競爭機制,獨此一家的事業單位能否提供合格服務,收支如何徹底公開透明……這些問題,仍是“深圳模式”需要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