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浙江省杭州市派出所對群租房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一間近100平方米的房間內,放置了18張高低鋪,36張床位,甚至廚房也放了床。這讓我們不禁感嘆,100平方米36張床,平均下來,一個人所占的空間連3平方米都不到,同在一個屋檐下,他們要怎么生活?
所謂的包吃住
很多制造業工廠、餐館、酒店及建筑工程等行業,在招聘待遇一欄大多會提供包吃住,初來城市的低收入階層,則會與他人共同承擔高昂的房租費用,于是,就此產生群租的概念。近年,群租在部分城市愈發普遍,因為缺乏嚴格的管理規范,群租房中出現的安全隱患也與日俱增。
王曉最近很是苦惱,她在一家剛開業的西餐廳工作,經理說提供包吃住,卻是同餐廳工作的男女13個人一起住,房子大概100平米,兩間臥室,一間小客廳,隔著一道走廊就是衛生間與廚房,走廊左手邊一墻之隔是另一家,右手邊盡頭住著一對老夫婦。
主臥室放著4張高低鋪,住了六個人,王曉說,最不方便的是,陽臺在次臥室那邊,比主臥小一倍的房間里住了6個男的,每次晾曬衣服,都必須要經過男生住的房間,這讓她很不好意思。之后來的一個送外賣的男人沒辦法住,就在客廳搭了一個木板當床睡。夏天天氣熱,因為時常都有人洗澡洗衣服,廚房的地面就從來沒有干過,而洗衣機的排插有時候就被扔在水里,那上面還插著熱水壺、電飯煲、手機充電器等,王曉每次用都小心翼翼的,但有時還是會被電到。
餐廳是白夜兩班倒,所以凌晨一兩點的時候還有人下班回來,外面的防盜門很重,穿堂風吹過或是稍微大點力氣,門都會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終于有一次,隔壁的大爺忍不住跑過來,很大聲的訓斥:半夜三更回來這么晚,關門還那么大聲,打擾別人休息知道不?你們住了這么多人,居委會肯定不知道,再這樣,小心我去舉報。
后來,大家都忐忑不安地等著哪一天居委會上門,果不其然,街道辦查居住人口,沒有辦臨時居住證的人都躲了起來,經理沒辦法就只好搪塞,居住證正在辦,還沒有那么快之類的借口。王曉說她快受不了了,但是沒辦法,房租那么貴,她一個月2000多元錢工資,如果在外面租房,付了房租,就所剩無幾了。
二房東的額外收入
而房屋租金的水漲船高,也讓某些人看到了其中的高額收益,并以此為業,做起了二手房東的租房買賣。
阿華準備搬家了,因為房東突然跑來說,他們這棟樓的3~4層都不能住人了,這讓阿華有些莫名其妙,房東解釋說,“420住了5個人,不知誰用了劣質的電器,發生火災了,不過幸好消防員來的及時,要不然我就損失大了”。說完就走了,但阿華還是沒理清思路,看起來火災也不是很大,也沒有危及其他,怎么兩層所有的房間都不讓住了?晚上,看到走廊墻上掛著一溜的滅火器,阿華有點明白了,原來這次火災讓警察看到了這里沒有消防設施,所以嚴令整頓了。不過,這么突然,找房子都來不及。
于是,阿華連夜上網,在58同城上搜索就近的房源。費了很大一番折騰,才找著一處小區房。在深圳市區,整套房租的價格大多在3000元以上,與別人合租還能劃算一點。
誰知到了之后,年輕的房東對他說,“我們是12個人一起住,9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人一張床位,650元水電網絡費全包”。阿華跟著他一起走樓梯上到7樓,房子客廳挺大。房東打開其中一間臥室的門,不過五六平方米的空間,靠墻合圍在一起擺了3張上下鋪,房東說,這是6人間。接著他又推開旁邊的門,一間看起來像嬰兒房的小房間擺著一張上下鋪,最后他才轉身指著客廳角落里放置的兩張上下鋪對阿華說,“這張下鋪有個空位,如果沒問題,你可以隨時搬。”說實話,阿華還真沒想到客廳還可以放床的,而且還是4張床,為了節省空間,他們還真是見縫插針!
臨下樓時,阿華又問了一些細節,房東看他真心誠意想租房就跟他說,“這房子其實也是我租來的,4500元一個月,租的時候什么也沒有,沙發、電腦、床,及一些其他的家具都是我自己出錢買的,所以租給你們650元,也算是收點成本”。阿華很快在心里算了一筆賬,12個人,每人650元,一個月也就是7800元,減去原本的租金,每個月也能賺足3000多元,這都相當于一個普通白領的月薪了。在如此高額的收益下,房子的多次轉租的現象也就不無奇怪了,而這也很有可能是房租高漲的推手,租房者在租房過程中不僅要提防中介費、假房源,對于明辨二手房東也要慎重。
合租是非多
都說南來北往,遇見了是緣分,能住在一起更應該成為好朋友,但整日抬頭不見低頭見,也能生出許多是非。與另外兩個同學合租的小李說,“原想著大家都是同學,肯定能和睦相處,沒想到這才過了3個多月,他另外兩個同學就因為生活習慣而鬧分家”。小李和同學3個人租住的是一廳兩室,因為都是男生,也沒有什么不方便的,但人與人相處這件事其實也是一門大學問。
他們房間的客廳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區域,理應整潔干凈。小李說,他的同學偉比較注意生活品味與細節,所以很多時候,公共區域的衛生都是他打掃的。但輝就不怎么注意這些,吃飯之后的碗筷要放很久,等到別人提醒了,才去洗;臟了的衣服經常隨手泡在水盆中,沒衣服穿了才想到。偉開始還幫忙收拾,時間長了,也免不了由提醒升級為指責。直到那天,兩人打起來,陽臺推拉門的玻璃都被他們砸碎了。鄰居以為發生了偷搶斗毆的事,趕緊打電話報警,這件事之后,小陳就對合租很謹慎了。
群租房中,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爭吵打架的不在少數,我們不禁感嘆,雖然年輕氣盛,但也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事不可以心平氣和的說,非要讓父母、朋友擔心,才知道事件引發的嚴重后果。在此,我們也提醒租房的朋友們,面對群租房的廉價,最好考慮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而政府則應完善相關制度,規范租房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