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5年 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廣告法,新版廣告法將從今年9月1日起實施。修訂后的廣告法規定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戶外發布煙草廣告;禁止向未成年人發送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
未成年人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現在,很多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就開始吸煙了,當然都只是偷偷摸摸的進行。有些學生認為這是一種很神奇、很瀟灑的表現,有些學生還是受老師吸煙的影響。
筆者在中學讀書期間,就曾碰到過這類情況,幾個學生不分男女的聚在一起,躲在角落里吸煙,完全一副大人模樣,似乎還很享受。有些從來不吸煙的學生,看見這種情況,就會湊上去,而吸煙者往往會遞上一根,不吸煙的人不好意思拒絕,便會試著抽上一根。
再者,隨著一些黑社會、暴力類影視劇的傳播,經常出現一些學生吸煙的鏡頭,未成年人在這種司空見慣的環境中,容易被潛移默化,從而在某種條件誘發時,開始嘗試抽煙。在一些初中、高中校園能看見不少吸煙的學生,吸煙的學生似乎更加明目張膽,都不怕老師查,有些人甚至對查的老師進行言語或暴力威脅。
不過,影響未成年人吸煙的還有家庭因素。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吸煙的,這種環境有可能導致孩子吸煙,孩子可能會有好奇心理,一旦處于好奇心,可能就會抽上一次兩次。當然,父母吸煙,不只是可能導致孩子吸煙,還會讓孩子一直處在二手煙的生活環境中,對孩子的健康同樣會造成傷害。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孩子的身體健康,就要遠離煙酒,做個好榜樣。
銷售與宣傳難以得到監管
雖然我國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向未成年人售煙”“學校周圍不得賣煙”,但據《2014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報告》顯示,80.5%的吸煙學生在購買卷煙時沒有因為不滿18歲而被拒絕;64.3%的吸煙學生可以在學校周邊買到卷煙。
許多商家的法律意識淡薄,明知道校園周邊不允許銷售煙草,卻還偷偷銷售煙草。筆者的老家,一些校內小店就名目張膽的銷售香煙,還將煙草按支銷售給購買力較低的學生,完全無視法律規定。這些商家把煙賣給未成年人的理由大都無非兩條,一是“孩子家里來了客人,家長叫他們來買。”二是“我不賣給他,他也會找其他地方買煙,上門的生意干嘛推掉?”在一些鄉村或城郊,小店鋪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的行為幾乎沒有人管。
一些商店雖然不銷售卷煙,但卻銷售類似香煙的玩具,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一些中小學生在路邊結伴偷吸“電子煙”,這些“電子煙”不含尼古丁等成分,能提供西瓜味、草莓味、香橙味等各種口味,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有買過這種玩具的學生稱,學校里很多男同學喜歡買這種東西,“覺得很酷”。店鋪老板稱“供貨商在供貨時,要求搭配進這種東西,周邊所有的店鋪都在賣。”
除了容易得到香煙,學生們接觸到香煙廣告的機會并不少,香煙廣告頻繁的出現在各類媒體上,這些廣泛存在的煙草廣告,可能進一步增加吸煙群體數量,未成年人難免受其害。有些煙草企業以“社會責任”為名,贊助教文衛體等事業,實質是在進行煙草宣傳,誘使更多人吸煙。“煙草希望學校”等標語口號的出現,更是讓青少年早早地就接受了煙草。
多法齊下 也要執法必嚴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時刻牽動著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心。一包香煙,可能誤導未成年人走上不健康的生活道路。但隨著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相信在法律的作用下,未成年人吸煙的不良習慣能夠得到逐漸改善。
學校和家長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監管力量,學校和家長應首先擔負起監管工作,學校要嚴查學生吸煙現象,家長應在自身拒絕吸煙的同時,也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和校園環境。
同時還要堵住銷售和宣傳的渠道。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國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韓國,一經發現向未成年人兜售煙酒的,前兩次警告并處以數額不菲的罰款,以后再發現就要停業1~3個月直至關門歇業。同時,也應對生產學生玩具的商家加強管控,尤其對變相地鼓勵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的商家嚴懲不貸。除了監管香煙及相關制品銷售,在廣告控制上也應加大力度,新修訂的《廣告法》就是更加細化了香煙廣告發布的限制。
其實,我國有不少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草傷害的法律法規,如《煙草專賣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和《廣告法》,但一些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總是存在執行力度不夠或執行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有的形同虛設甚至是一紙空文,社會需要一個好的法治環境,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不究的現象采取零容忍。
各方力量都應把各項法律法規落到實處,為學生學習和生活努力營造安全、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