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誰天生就是“社交寵兒”,任何一種人際關系都需要我們從主動接觸,到進階,再到深化,鄰里關系亦是如此?,F代鄰里關系自有當下的特色。
“鄰里公約”開好頭
《華西都市報》在去年9月23日的一篇報道里提到:在第十二屆萬科社區HAPPY家庭節上,來自成都萬科13個社區的《鄰里公約》發起人同時上臺,共同打開了長達10米的《鄰里公約》卷軸,與現場1200余名業主代表共同見證了《鄰里公約》落地儀式,同時給社區志愿者團隊授牌,并邀約業主在微信朋友國分享《鄰里公約》內容,期望感染更多的鄰居加入到共建安全、文明、和諧、美好幸福社區的隊伍中。
成都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周勇在儀式上介紹道,《鄰里公約》由萬科良渚文化村的《村民公約》轉化而來,目前全國萬科社區都在積極推行。
自2013年開始,成都萬科社區志愿者們以“鄰里公約”為主題,通過社區活動、入戶走訪、電話溝通、線上征詢等方式,向社區業主征集公約意見,共收到意見回執近2000條。后經社區志愿者整理提煉,形成了從鄰里見面互相問好到居民文明停車、從關注孩子成長到文明養寵物等條款。
2011年12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9%的人感覺與10年前相比,當下鄰里關系越來越冷漠,40.6%的人不熟悉鄰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認識鄰居。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難,僅有18.5%的人會首先向鄰居求助。由此看來,萬科的《鄰里公約》無疑反映了現代人渴望回歸和諧美好鄰里關系的訴求。事實上,《鄰里公約》的出現只是一個開始,文明和諧社區的建設、鄰里關系的維系仍然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注。
一起做個好鄰居
根據成都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15年1月到6月,成都市商品房施工面積1606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2291億元,增長16.2%。住房的商品化帶來了城市的快速發展,鋼筋水泥不僅架起了高樓大廈,也隔開了人與人的心。
國際知名房地產投資管理及服務公司仲量聯行今年1月發布《2014年全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回顧》報告對高端住宅做了一番總結。報告顯示,2014年成都高端住宅市場全年銷售量達9500套,與2013年基本持平。但2014年上半年銷售量僅約3900套;受多項利好政策公布所刺激,下半年銷售量超過5500套,半年同比增長約40%。
住房建設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它事關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類似于《鄰里公約》的活動。國外也有很多建設和諧鄰里的舉措,其中有一些頗值得我們借鑒:
2011年,新西蘭政府正式把3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定為“鄰居節”。新西蘭人在“鄰居節”當天會認真思考自己與鄰居相處的現狀,以及如何做才能使鄰里關系更友好、讓社區更安全等問題。此外,大家還會不約而同地帶著美食走出家門,與鄰居一邊分享一邊聊天。
2011月10月,美國54名社區居民聯合創建了”鄰里之冢“網站。創建者認為,社區是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根據地,鄰里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建立一個友好、安全的生活環境?!班徖镏摇币缶用駥嵜裕仨毺峁┱鎸嵉泥]箱、家庭住址等。網站負責人會認真核對信息,剔除虛假注冊者,從而保證會員的安全。截至去年10月,該網站已在美國50個州創建了1.4萬個社區分站。
英國政府1982年就出臺了《鄰里守望相助方案》,居民志愿者在當地警方的支持下建立起鄰里守望組織,組成社區工作小組和地方警察一起預防潛在社區犯罪,以此改善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社區感到安全。街道的組長會經常征詢居民的意見或建議,偶爾也會組織活動,比如下雪天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打掃門前的積雪。
無疑,建設和諧鄰里關系需要社區居民付出時間、精力。情感是非常脆弱的寶物,我們都應該意識到一點:鄰里關系需要建立在情感基礎上,加以規則的約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符合現代都市人身心需求的鄰里關系。
鄰里關系類型
第一種:不相往來型
為了一個“家”,陌生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個新的地方,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開始獨立的生活。每個居民都是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成員,但是“家庭成員”之間卻十分陌生。人們往往更愿意關上大門,與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人獨享一方安樂。若非必要,有可能居住幾年后,你都叫不出隔壁鄰居的名字。
點評:在被稱為水泥森林的城市里,高樓林立的小區內,不相往來的鄰里關系幾乎是常態。近幾年,在許多城市里,已經有人開始著手改善這種鄰里關系,大家希望回歸到溫馨和諧的傳統鄰里和睦關系,哪怕僅僅是在碰面時點頭微笑一下,也是融冰的第一步。
第二種:點頭之交型
同一棟樓或同一樓層的鄰居會在很多時候、很多地點巧妙相遇,這是最自然的問好機會。如果選擇視而不見,說不定你的冷漠會讓你失去一個朋友。
點評:這個時候,應該讓搭訕成為一種美德上下班時,鄰居們就像你的同事般和你擠進同一部電梯,傍晚散步時,時不時便會在小區花園里相遇見面了,可以問聲好,或者微笑點點頭,算是打個招呼。又或者隨意地來一句:“這么巧啊!”鄰居一般都會有回應,日子長了,鄰里間就會熟絡
第三種:互借醬油型
做飯時遭遇“鹽荒”,獨自在家換不了燈泡,想吃核桃找不到夾子…家務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帆再好的家庭主婦也有巧婦之困。如果你有一個相熟的鄰居,當然就多了一個好幫手。
點評:幾乎沒有哪位鄰居會拒絕一個真誠尋求幫助的人,尤其是舉手之勞當然,樂于幫助別人可不等于你可以“得寸進尺”,喜歡貪圖小便宜的鄰居,每個人都會避之不及真誠尋求幫助,也請熱情幫助別人
第四種:同仇敵愾型
即使是陌生人,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外來侵犯時,依然會下意識地團結起來,站到一條陣線上。某個鄰居家總是噪音大作,在你勇敢敲門“聲討”時,總會有其他鄰居聞風而來加入“說教大軍”。物管工作不到位,小區屢屢發生偷竊事件,抑或環境衛生越來臟亂,你也總能在物管辦公室里見到自發前來投訴和討說法的鄰居們。
點評:這種情況下的鄰里關系不一定經得起時間的推敲,但也難保不會讓你多一個朋友。
第五種:稱兄道弟型
從陌生人變成朋友,多么美妙的情感體驗,熱情奔放的年輕人喜愛通過一些小花招、小創意,讓鄰居變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誰都有看誰不順眼時候,不過“不打不相識”,一個誤會,一個矛盾,只要你態度友好,解決得當,便有可能多一個兄弟姐妹。
點評:如果你的鄰居是同齡人,平日里不妨找一些理由主動敲門問好,送上一些自己做的蛋糕、餅干,或是邀請鄰居上門作客,小小的舉動或許會讓你收獲一個可以稱兄道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