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母豬的生產性能指的主要是母豬的繁殖能力,主要受到母豬的利用年限。生產仔數(每胎產仔數。年產仔胎數)和仔豬的成活率。均勻度等指標構成。綜合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就需要做好母豬選種。配種技術繁殖母豬的飼養管理。早起斷奶,提高仔豬斷奶窩重。做好疾病預防。
【關鍵詞】母豬;仔豬;繁殖;早期斷奶;預防疾病等
如何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是養殖戶能否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關鍵,下面就如何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介紹幾項繁殖技術,飼養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及采取的綜合措施,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看法。
1.選好后備母豬
(1)現代農業,良種良法是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基本要求,因而選擇后備母豬必須符合品種要求,選留的后備母豬應符合選種計劃規定的品種或雜交組合。如三元雜等。(2)后備母豬的個體選擇:要求母本繁殖性能良好,產仔數10頭以上,如不清楚母本具體情況,應選擇在良種種豬場購置。后備母豬要求肢體建壯,特別是四肢結實,可承受公豬爬跨,背膘良好,這樣的母豬泌乳能力較強,體型方面,腹部成弧線形下彎,這樣的體型有利于受精和胚胎著床.(3)母豬的第二性征要明顯,陰戶發育正常并要求大,微下垂,這樣有利于交配和產仔;有效乳頭不低于7對,排列整齊,無內翻乳頭,瞎乳頭,小乳頭等,乳頭大且末端鈍園較好,這樣的泌乳能力較強。
2.配種技術
配種技術對于母豬的利用年限和受胎率的高低有很大影響。
(1)根據不同的品種,選擇適當日齡體重的母豬在發情期間配種。正確掌握后備母豬的初配時間。一般來說,雜交品種,初配時間不得低于8個月,體重不得低于120 公斤,要抓好第二地三個發情期配種,過早過遲都不好,早配,產仔數小且體質弱,晚配,母豬利用年限短且容易難產。掌握好“老配早,早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的原則,如能在第一次配種后隔8到12小時重復你復配一次,能進一步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2)正確掌握母豬的發情狀況,其表現為:采食量下降,表現不安;陰戶腫脹,有粘液流出;呆立不動,按壓背部,靜立不動,兩耳豎起;如果群養,表現為爬跨其他豬或接受爬跨。
3.母豬的飼養管理及注意事項
3.1飼養技術
(1)對于后備母豬及空懷母豬,要飼喂優質的后備母豬料,保持良好的膘情,使其能正常地發情和配種。
(2)妊娠前期(配種后一個月內),應控制飼料量,使母豬處于半飽多些的狀態,飼料中,能量和蛋白的含量要相對低一些。因為母豬大量采食產熱對子宮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胚胎著床,導致產仔數減少。
(3)妊娠中期和后期要逐步增加母豬的采食量,同時配合一定量的清粗飼料,使母豬吃后有飽感,注意對母豬膘情的控制。對于太肥的,要適當減料,對于膘情差的,要加大飼喂量。所喂飼料以含蛋白質,鈣質豐富的精料為主,同時可補充青綠多汁的青飼料。飼料必須新鮮,發霉或有毒飼料會造成早產或流產。
(4)妊娠末期:最后一個月,是胎兒增重的集中期,60—70%的體重都在這時候增長,因而必須增加飼料的營養水平,提高蛋白質和能量的含量。粗蛋白含量16—17%.分娩前7天,膘情好的母豬要適當減料,以減30%為宜,以免壓壞仔豬,并可減少便秘,預防子宮炎,乳房炎,產后無乳癥;膘情差的,不能減料,以保證母豬體質健康,有好的泌乳力。產仔當日不喂飼料,以減輕內容物對胎兒的擠壓,產后第二天逐步由少到多喂飼料,直至自由采食。
3.2注意事項
母豬懷姙期間,要注意保持安靜的環境,避免大的噪音和強光刺激,如爆炸聲,電焊等,因為不同個體的母豬對這些刺激反應過敏,造成流產等現象發生;避免刺激性,有毒氣體的影響,無論消毒,還是驅蚊殺蟲,盡量使用高效無毒刺激少的藥劑;飼料要優質,無腐敗,避免飼料中黃曲霉素等霉菌毒素中毒,從而引起陰道炎子宮炎,而導致流產;注意豬舍的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豬舍的溫度宜保持在18—25°,冬春要做好保暖防濕,夏季要防暑降溫。
4.斷奶母豬,后備母豬不發情的誘情措施
后備母豬,斷奶母豬不發情或斷奶母豬發情時間間隔長是瘦肉型母豬及二元雜交母豬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斷奶10天以上不發情的母豬,可采取以下的誘情措施:
(1)用公豬刺激或發情母豬刺激,因為和公豬,發情母豬在一起,會追逐,爬跨,從而促使發情,但公豬刺激的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傷害母豬,以20分鐘為宜。
(2)增加運動,饑餓刺激,拼欄,讓不認識的母豬在一起打斗追逐,加速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發情。
(3)注射激素,對經產母豬有較好效果。但對后備母豬,不建議使用,在飼料中添加促使母豬發情的藥物及添加劑如vite等。
(4)對于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豬給予治療,可用50ml生理鹽水,640萬單位的青霉素,320萬單位的鏈霉素,導管輸入沖洗子宮,每天二次。連續3天,輕微的可肌注長效土霉素氨芐西林等消炎。
5.分娩時分娩后母豬的飼養管理
(1)母豬分娩過程,時間宜短,生產過程越長,越會導致胎兒窒息死亡,因此生產當日不喂料,只喂鹽水和麩皮,以減少胃腸內容物壓迫胎兒,導致難產。如較長 時間不能產出,可注射催產素催產,必要時可用人工輔助接產。人工 輔助接產應剪掉指甲,洗干凈手,用高錳酸鉀等消毒,隨胎盤律動(收縮或伸張)而助產。
(2)產后惡露要盡快處理,胎衣不下可打催產素30—40萬國際單位,肌肉注射,半小時一次,2—3次,確保胎衣排出;肌肉注射抗生素,預防母豬子宮炎陰道炎;用鹽水或高錳酸鉀等沖洗子宮,再注入抗生素(如320萬單位鏈霉素和,640萬單位青霉素)預防子宮炎陰道炎。
(3)細心觀察分娩母豬和仔豬的情況,有的放矢,加以控制管理。如創造干凈清潔的衛生環境,如產后發熱,應注射抗生素,以抗菌消炎;產后拒食,要注意精粗料合理配搭;產后無乳,應添加催乳靈,同時加強動物蛋白飼喂;產后便秘,應加大水的供應量,或飲水中加入多維素,喂些青料等;產后后腿無力,難站立,應滴注氯化鈣,飼料中加大氯的供應,如鈣粉鈣片等。
(4)注意對豬舍環境的控制,盡量保持合理的溫度,冬春要保暖防寒,夏天減溫防暑。
6.提高仔豬的斷奶窩重和管理水平
(1)早斷奶,早配種可有效提高產仔胎數,提高母豬的繁殖率,從而有效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為母豬斷奶遲,失重大,7天發情率明顯下降,一般暖和季節,21天斷奶,冬春寒冷季節,28天斷奶為宜。
(2)提高仔豬斷奶窩重,更好地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均勻度,能有效提高養殖效益,這需要科學管理仔豬,提高生產力,具體措施:1)補鐵,2—3天,注射含硒生血素,豐血素等及時補鐵,可提高仔豬的抗病力,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2)精心管理斷奶后第一周的仔豬,使其處于干燥溫暖干凈的環境,減小應激。7日左右開此訓練補料,少喂勤添,2周后仔豬即能采食飼料,斷奶時要循序漸進,斷奶前幾天,適當減少吃奶次數,而后才逐漸斷奶,斷奶時轉移母豬,仔豬在原環境中一段時間才移欄轉欄。3)加強衛生防疫a加強產前母豬的免疫,應根據當地疫情和本場具體情況實施有效的免疫措施。一般在產前5周和2周給母豬選擇性接種大腸桿菌,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巴氏桿菌,鏈球菌等疫苗。B仔豬免疫,1—3天補鐵(含硒),3—7天接種傳染性胃腸炎疫苗,14—20天補鐵,3—4周接種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疫苗。C對仔豬腹瀉病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防范,如在飼料中有益菌,抗生素,要提高免疫力,加入抗菌肽等。
7.做好疾病預防
(1)偽狂犬細小病毒,乙腦這些疾病直接導致母豬繁殖障礙,致母豬流產死胎。弱仔比例大。
(2)圓環病毒、呼吸和繁殖綜合征,影響母豬繁殖力 引起流產,仔豬大量死亡。母豬感染后會引起免疫抑制。導致反情率高。
(3)口蹄疫,豬瘟,一定要做好防疫。隱性豬瘟常和偽狂犬副傷寒。圓環病毒等繼發感染導致死亡率高,口蹄疫導致心肌炎,流行性腹瀉會導致仔豬大量死亡。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