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任務之一,然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就必須要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技術的新型農民。本文在對新型農民素質提升的必要性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對當前新型農民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新型農民;模式探究
1.提升新型農民素質必要性探究
1.1農民素質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
農民文化程度的高低,與農業及農業現代化發展緩慢有著直接的聯系。這是以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才是主體,因此,農民所擁有的生產技能及創意能力,與農民自身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
1.2農民素質是城鄉經濟發展的要求
農民素質的提升,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將農村富余勞動力所帶來的人口壓力,轉化成城鎮化建設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并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經濟社會得以協調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
1.3農民素質是農民收入及生產提升的基礎
農民在通過培訓所掌握相關技能之后,便能夠從事具有農業技術含量的相關農業生產活動,這不僅能夠使得農村生產科技含量得到提升,才能夠使農民的收入得到相應的提升。另外,當前我國在農業生產中,所擁有的物質條件及技術設施相對落后,因此,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技術的新型農民是農業生產得以提升的必經之路。
1.4農民素質是是構建和諧農村的主要內容
和諧農村的建設,必須要將農民素質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只有農民素質得到提升之后,才能夠加快農民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到對農村教育、文化等問題的有效改善,避免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經濟與文明不匹配的現象。
2.新型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農民文化水平薄弱
據相關部門統計,當前農村居民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勞動力,僅占全部人數的67.6%左右,而剩下的32.4%的農民,都只有小學文化及以下。這一問題的產生,是受到農村經濟收入不足、農業生產技能水平較低所導致的,另外在科技培訓時,對其認識不足,從而造成農民技術技能得不到提高。
2.2農民科技素質降低
目前,農村居民中,懂得科技及技術的人員不多,在加上農民對科技的認識不足,從而沒有意識去主動提升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雖然一些農民愿意在農閑階段通過培訓來增強個人素質,但是在實際培訓當中,普遍存在學習的持久性與耐心不夠,從而技能得不到有效學習。
2.3農村勞動力信息較為閉塞
當前,大多數農民還無法利用互聯網來獲得信息,其在獲取信息時,主要通過電視、廣播等方式,從而使得信息來源單一,信息傳播速度緩慢,從而他們思想觀念長期得不到更新,對新出來的農業生產技術得不到了解,一味的模仿別人的做法,從而缺乏創新精神。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信息較為閉塞所導致的。
2.4培訓成本較高
一項農業技術的掌握,至少需要25個學時的學習,并且需要花費的費用在800元以上。然而,受到教育部門的經費限制,僅僅依靠政府的單一投入,無法在資金上滿足要求,然而,對于農民來說,由于其經濟基礎薄弱,難以支付相關費用,從而造成培訓人數受限,農民素質提高不上去。
3.新型農民培訓得以保障的措施研究
3.1加快對農民培訓機制的改革
一是要對成人教育在農村中的布局進行調整,對農村成人教育管理機制進行改進與完善,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對其辦學水平進行有效改善。二是要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牽頭的前提下,做到對教育、科技。勞動等相關部門參與的管理機制的構建。三是要不斷深化對農村教育的改革,使農民能夠一邊學習、一邊發展經濟,不斷對市場需要進行探索,從而能夠建立符合辦學規律的管理模式。四是要對教育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加強對養殖大戶、種植大戶及服務大戶的技能培訓,使其成為擁有專業技能的新型農民。
3.2加大對農民培訓的資金投入力度
一是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民培訓教育的支持,保證在培訓時,所投入的經費能夠滿足需要,解決經費缺乏給農民培訓教育帶來的制約問題。二是要將農民培訓,列入到各級財政機制的投入當中。三是要依靠各種辦法,做到對培訓經費問題的解決。四是通過以獎代補的措施,對培訓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單位,進行獎勵,從而調動培訓的積極性。另外,對于縣級政府來說,應當將培訓投入,納入到財政預算當中,做好培訓當中,教材、資料等費用的補貼工作。
3.3加強農民培訓的教師對及陣地建設
當前,對農民進行培訓的一些成人教師,由于其年齡較大,學歷偏低,并不具備實踐能力,從而使得培訓專業水平不足,另外,有農業生產經驗的專業性教師缺乏,也給農民培訓教育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因此,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需要完善對農村成人教育陣地的建設,并盡量像普通教育一樣,列入當地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認真加以解決,配備相應的教學設施,以滿足對農民培訓的需求。
4.總結
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新型農民采取技能培訓是相當重要。只有農民能夠在結合自身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將自己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產當中,才能夠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農作物產品。因此,在今后培訓時,只有對問題進行發現與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才能夠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做到對新型農民的有效培訓。 [科]
【參考文獻】
[1]王冬雪.淺議新形勢下如何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J].現代農業,2011(05).
[2]李連文.創新農民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J].農民科技培訓,2011(04).
[3]潘玉美,滕艷.新形勢下推進新型農民素質培訓的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