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板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占據著相當大的工作量。我國的模板技術主要分為如下三種形式:永久式、組合式和工具式。在建筑施工中運用模板技術,需要考慮降低支拆模板的施工量、提高模板的施工頻率,進而有效的減少結構工程費用、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模板技術;施工要求;控制要點
0.前言
模板技術是按照混凝土結構和構件的設計要求,依據一定的幾何尺寸、規定的位置建造成模型板,進而利用模型板對建筑進行施工。在進行施工中對于模板的選擇要注意其施工的實際情況與模板的適合程度進行選擇,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出模板最佳的效果,實現建筑施工企業最大的經濟效益。
1.模板技術工程施工要求
為了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結構施工的安全、施工工程的質量、工程的施工進度以及降低施工成本,模板施工技術要滿足如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1.1要明確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尺寸和位置
這部分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截面尺寸、標高以及形狀等方面,使其達到工程設計的要求。
1.2確保剛度、強度和穩定性
由于模板具有承受澆筑混凝土的質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等作用,因此需要對整個模架體系進行剛度、強度及穩定性受力驗算分析,采用相應的模架體系,才能保證在進行混凝土的振搗、養護、澆筑時,不會導致混凝土構件和結構失去平衡或者遭到破壞;塑性變形多,不能承受載荷;結構向可變體系發生轉變,導致結構和構件不穩定等現象。
1.3構造簡單、方便操作
混凝土結構構造要滿足鋼筋安裝、綁扎以及混凝土進行澆筑、養護的需求。由于構造受力明確,因此,適合進行集中制造,使模板具有機械化、制造工廠化的特點,進而節約原材料。另外,方便靈活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勞動強度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1.4模板要嚴密接縫
如果接縫沒有達到要求,那么就要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處理,例如:可以使用海綿條、薄鐵片等,從而保證不出現漏漿情況。
2.模板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控制要點
首先考慮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性能,保證建筑施工的安全。此外,還要考慮降低整體工程的綜合成本,盡可能的縮短施工所需的時間。因此,在實際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以下四點模板技術要點:(1)在模板施工技術運用過程中,首先要保證混凝土結構及其相應部件能夠以指定的尺寸被安裝在預定的位置上,模板施工技術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圖紙設計要求;(2)選用的模板一定要有足夠的剛強度和穩定性,用以承受來自混凝土及側向的重力,且在具體施工操作過程中,要盡量防止模板承受極限壓力;(3)模板盡量采用簡單的構造方式,以便隨時進行裝卸,且模板必須達到相關規范的標準;(4)模板必須緊密連接,不得出現因接縫存在空隙導致泥漿滴漏等問題,在接縫處要另外采用加護技術。
3.模板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3.1模板施工基本技術
施工中按規范、標準要求進行作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充分發揮模板施工技術的作用,模板施工技術在工程中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節約工程成本。在模板施工中其技術的應用也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施工要求,如必須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對模板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施工工作進行作業,必須對混凝土與其他材料制定的位置進行確定。測試確定模板的強度,必須使其強度與相應指標相符合,保證模板承受壓力在規定范圍內。根據簡單拆裝的原理,在模板結構中必須確保結構的簡單性,確保工程結束后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其他技術要求,如模板連接必須契合,可以有效避免滲水現象的發生等。
3.2模板配置技術
在對模板進行配置時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圖紙的尺寸要求來進行配置的,特別是對于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構件來說可以直接按照施工圖紙來配置,不過其中的一些斷面比如模板、橫檔等與構件之間的距離就需要按照相應的規范或者是查表來進行配置。對于比較大比較復雜的構件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對這些構件進行放大,然后取樣。也就是說根據圖紙的要求在地面上畫出結構相等的實體形狀,然后根據圖紙和實體形狀的尺寸比例計算出實際的尺寸,然后結合計算出的尺寸進行模板的制作,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制作的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制作時占據的空間也很大,所以目前基本上是采取利用計算機的方法來對模板進行制作。
3.3模板安裝技術
模板安裝支設是建筑工程模板施工中的關鍵環節。模板上必須有固定預埋件,焊接鋼管和鍍鋅鋼管要準備充足,模板之間、模板與元件之間的連接必須牢固且無縫隙存在,對于那些用于拉伸或制動的元件也要保證其安裝的精確性和牢固性。事實上,在實際施工中模板或元件的安裝位置或精確性難免會出現偏差,但是一定要將偏差控制在限值范圍內。支設模板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梁下地基土應能承受住建筑物自身重力和施工過程帶來的各種作用力,避免支設期間地基下沉影響建筑物穩固性。
3.4梁模板施工技術
梁是建筑重要的支撐結構,因此梁模板工程施工必須要嚴格遵照施工要求開展。其一般施工過程包括:支架搭設-支柱頭模板-鋪設底模板-拉線找平-封側模-預檢等幾個環節。梁模板安裝要根據不同的組成結構進行,第一,大龍骨一般采用48×3.5的圓形雙鋼管,小龍骨則采用60mm×80mm的方木,兩類骨架的跨距都等于支架立柱的跨距;第二,梁底模板的鋪設。梁底模板在鋪設時要嚴格根據支架標高施工,并且在主次梁交接的部位,要先主梁后次梁的順序進行;第三,梁側模板的鋪設。在梁側模板安裝時,要根據側模板、壓腳板、斜撐的順序進行施工。
3.5模板拆除施工技術
當模板混凝土澆筑達到一定強度且進行拆模是不會給模板帶來損壞時即可按照順序進行模板拆除工作,由于底模拆除具有一定特殊性,對拆除時間的確定必須結合有關規范要求。頂板后澆帶模板以及支撐與其周圍的頂板模板是相互獨立的,在拆除頂板模板時應保留后澆帶模板,當后澆帶澆筑完畢且達到設計強度后可按照要求及時將模板和支撐拆除。拆除完畢后,應及時養護,可在混凝土和模板的接觸面上均勻涂上隔離劑,防止兩者的相互粘結,提高建筑物的美觀效果和使用性能。
4.高層建筑模板施工技術
4.1組合式鋼模板體系
組合式的模板結構比較簡單而且在施工過程中方便進行裝拆。在拆模后還能夠保持表面平整。這種模板的使用性和通用性都較強可以適合各種高層建筑的結構體系。
4.2大模板體系
大模板體系相較于組合式的模板體系而言其整體性較好,剛度也較強。但是這種模板體系的耗鋼量太大,裝拆的工作量較大,而且這種模板一般只能適用于相對應的施工中因此通用性較差。
4.3滑膜體系
滑膜體系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在施工過程中可以確保施工質量的完善。但是滑膜技術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點如耗鋼量大,其支撐桿容易變形,對建筑施工造成一定的損失。
4.4爬模技術
爬模技術主要是借助于豎向結構作為支撐點,再利用爬升設施進行自下而上的爬升。爬升技術在應用中結合了滑升模板與大模板的原理逐漸成為現代高層建筑中的新型模板技術。
4.5模板安全措施
針對模板工程的特點,編制模板安全施工組織計劃。做到安全組織措施到位,安全技術交底到位,安全例行檢查到位,安全宣傳教育到位。
5.結束語
模板技術是一項極具綜合性、且收益較高的施工技術,應用模板施工技術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在建筑施工模板技術應用過程中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模板,并不斷對模板施工技術進行優化處理,同時嚴格把好施工材料的質量關,確保施工材料均能滿足施工及設計要求,發揮模板技術的優勢。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