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和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施工技術在整個建筑工程中處于重要地位,需要對其中的關鍵土建施工技術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從而保障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安全順利的進行。
【關鍵詞】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術;分析
1.關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術重要性
在土建工程事業與土建工程的發展規模不斷的進步情況下,它的施工的技術水平在其中也占著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現在建筑領域的競爭環境情況越發的激烈,在土建工程技術的施工中,能否把現代科學技術良好地運用到施工現場來,對工程將來的使用性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根據有關技術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工作來確保建筑質量,不斷借助科學技術,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質量可靠的科學成果。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土建工程的技術水平,不僅保證了工程的質量,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利益。尤其是市場方面的競爭,一個企業要是想在其中成為“領頭狼”或是名氣最大的那個,就要牢牢跟在現在社會科技發展的迅猛步伐,利用高科技來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增加自己的競爭水平。不光是對于國內情況來說要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也要常常借鑒國際上的高科技水平的技術,從而不僅在國內拔尖,也要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訓;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強化對土建施工現場的基礎管理,增強全體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歸屬感與責任感;三是要采取措施對全體職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與安全施工教育,逐漸地消除土建施工中潛在的問題與風險,提升土建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水平。
2.幾種關鍵土建施工技術分析
2.1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對于橫向和縱向鋼筋整體面積大的骨架,可在基礎附近將整片綁扎成大面積鋼筋網片的形式,待加固后,再將其整片吊入基坑內進行安裝,或采取在基礎層上直接進行綁扎的施工方法。對于懸空的鋼筋網片,可采取模板作支架加固、螺栓固定的方法,對于無支架固定的部位,可采用增設鋼筋馬凳加以支撐。進行鋼筋安裝應采取先安裝地板,后安裝立壁的形式,待各種預埋件和螺栓切實固定后,再對架空鋼筋進行安裝,最后進行地基基礎鋼筋網片的安裝。
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一定要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執行,把砼保護層的厚度留足。為了充分保證砼保護層厚度,統一采用保護層墊塊,用比該部位砼強度高一級的砼制作墊塊。要注意使鋼筋綁扎的扎絲頭朝里,避免其在保護層中出現。按照設計圖紙,計算出鋼筋的高度、范圍、預埋的位置并在模板上明確標示,鋼筋交叉點用扎絲扎牢。施工過程中要對易變形的鋼筋設置鋼筋支架,避免發生踩踢變形。
2.2模板工程的技術
2.2.1頂板模板的拼裝要點
首先,頂板模板內支撐鋼管必須有墊塊,防止鋼筋位移。其次,頂板模板內部鋼管排架搭設應保持橫平豎直的狀態,做到縱橫連通,確保鋼筋上下層支頂位置的一致性,鋼筋的連接件需仔細檢查,確定牢固連接。其三,頂板模板要確保第一排次楞枋料緊靠墻板,做好密封,防止出現漏漿。其四,確定頂板起拱的尺寸,一般應該根據根據開間的大小而確定。其五,架設頂板模板的支護結構,調整頂板下部支撐架高度,為確保頂板穩定可以在支撐下采用墊墊板的方式。其六,鋪設頂板的四周模板時,應該確保模板的密封,且保證模板與墻齊平。其七,大模板的配置盡量做到一墻一模,防止出現不必要的質量和技術問題。
2.2.2房屋梁柱模板安裝
在安裝梁柱之前要進行詳細的觀測,一般都是用全站儀來觀測,用錘球的方式進行垂直定位。模版制作時用18毫米的木夾板做原料,用80x100毫米的方木來做模版的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圍柃,螺絲連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由于柱較高四周采用槽鋼斜撐方法。
2.3混凝土工程的技術
2.3.1混凝土攪拌
混泥土的攪拌是進行土建施工的重要一步,攪拌質量的高低對后期質量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的要求進行科學配制。在了解原材料的性能和指標之后應該根據施工當地的具體氣候、環境以及運輸路途、時間等多種情況調節水膠比例。選擇有質量值得信賴的攪拌機生產廠家和出租單位。同時在攪拌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混凝土是否出現離析和泌水的現象。防止坍落度不達標混凝士的使用。
2.3.2混凝土澆筑技術
進行混凝土澆筑前,應嚴格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數量、位置等,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在地基上澆筑混凝土時,必須將淤泥和雜物清除干凈,并采取一定的排、防水措施。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時,應采取由低向高進行分層澆筑的方式,應提前在底層填加類似于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的水泥砂漿,嚴格避免澆筑中發生離析現象。對超過3m高度的結構進行澆筑時,可采取溜管、串筒的方式促使混凝土墜落。在澆筑過程中應隨時觀察支架、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基本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移位和變形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為確保混凝土的完整性,澆筑混凝土必須不間斷進行,當不得不間歇時,必須將間歇時間降到最短,并于前層混凝土終凝前將本層澆筑完畢。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確保混凝土整體均勻密實,新舊混凝土做到有效銜接,混凝土表面光潔平整。
2.3.3混凝土的施工縫技術
施工縫的位置,既要照顧施工的方便,又要考慮留在結構受力最小的部位。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在原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以后才能進行,并應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軟弱混凝土層,然后用水沖洗干凈,且保持充分濕潤,澆筑前,在施工縫處先鋪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將施工縫處的混凝土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2.3.4混凝土的養護技術
混凝土的凝結作用是水泥和水發生水化反應的結果,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初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措施,構建延緩水化反應作用的基本條件,稱為混凝土養護技術。混凝土養護主要是為混凝土自然硬化提供必要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一般采用的養護方法主要有自然養護、標準養護和熱養護等三種方法,依據建筑工程基本情況合理選擇適合的養護方法。待混凝土澆注完畢后,確保在12小時內利用草簾、薄膜等進行覆蓋,并定時澆水加以養護,以確保表面濕潤,嚴格確保養護時間應超過14天。
2.4環境保護技術
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多層建筑的續建施工會使周圍環境產生噪聲和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過程中的聲和光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強化廢棄物的合理處置,成為了土建施工中的又一大難題。針對這種在特殊條件下施工產生的光、噪音、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等污染源,解決方案還是采取專門的措施,來防止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如對混凝土澆搗等其可能產生較大噪音的施工項目,通過設置隔離棚來將泵車產生的噪音隔離;在靠近居民區的地區設置隔音壁來隔離噪音;設立施工污水匯集系統,將施工污水集中處理排放;采用“立體場布”思路,把場地設置在已經建好的建筑結構上,并設置空中材料周轉場地,建立立體的接力運輸、材料堆放體系。
3.結語
土建工程作為建筑工程建設事業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不斷提高土建施工技術,才能夠保證建筑項目施工質量。土建施工技術值得從事土建工作施工人員認真反思總結。 [科]
【參考文獻】
[1]王凱.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05).
[2]劉佳.土建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