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事業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已經到了發展的重要時期。水庫建造是我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的重要環節,搞好水庫建造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與水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水庫土石壩加固技術,分析了當前土石壩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點闡述了如何提高我國水庫土石壩加固技術,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參考,以供相關部門或者是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庫建造;土石壩;加固技術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水庫是水利設施建設的重要環節,水庫的建筑不僅可以為當地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還可以促進當地農業以及工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洪澇災害對于居民生活的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水庫都是采用的土石壩的結構,于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土石壩技術相對落后,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在新時期新背景下,不斷提高土石壩施工技術成為水利建設的核心,也是當前水利建設中比較關注的重要話題。
1.淺析當前土石壩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滲漏嚴重
水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將大量的水保存起來,滿足農業、工業以及居民的用水需要。但是目前水庫大部分的水石壩滲漏現象嚴重,導致水石壩出現管涌、流土以及接觸沖刷等滲漏破壞問題。根據有關人員的調查研究,目前造成水石壩滲漏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用于土石壩填土的滲透系數不符合相關的要求,降低了土石壩的防水性能;另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土石壩的填筑壓實度達不到相關的要求,導致水庫出現嚴重的滲水現象;另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對壩基進行防滲處理,一定程度上導致裂縫的產生,從而出現嚴重的滲漏現象。
1.2結構不安全
壩體抗滑穩定性與結構的強度是影響整個土石壩結構的主要因素。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如果壩體抗滑穩定度與結構強度沒有達到相關的規定,就會對土石壩結構的穩定性產生嚴重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如果壩坡的設計比較陡峭且斷面現象嚴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壩坡的穩定性,導致土石壩結構不安全。另外,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不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土石壩結構造成影響,不利于土石壩結構的穩定。
1.3防洪、抗震等功能較差
在水利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將防洪、抗震功能擺在首要位置。水庫的一個主要功能是防洪、抗震,但與西方發達國家比,由于技術因素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使得我國水庫土石壩的防洪抗震功能普遍比較差。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如果不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壩體的設計與施工,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壩體泄水功能下降,從而使得防水功能下降。另外,在水庫壩體施工之前,如果壩體的設計圖紙缺乏抗震方面的內容,也會使得土石壩的抗震能力下降。目前造成水庫土石壩防洪抗震能力較差的原因主要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防洪抗震標準,使得水庫缺乏相應的措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水庫功能發揮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水庫的建設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時期新背景下,要不斷的提高我國水庫土石壩體防洪抗震能力,以滿足人民新的需求。
1.4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出現老化
我國大部分的水庫建成年份都比較久遠,所以導致大量的機電設備出現老化現象,降低了土石壩的安全性,不利于我國水利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土石壩加固技術的幾點淺見
2.1對壩體滲漏進行加固處理
當壩體出現滲漏現象時,不僅會使土石壩的功能下降,還會對壩體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當壩體出現滲漏現象時,一定要對壩體進行加固處理,這樣才能在根本上保證土石壩結構的穩定。在加固壩體的施工過程中,要按照相關的施工標準,嚴格控制滲漏量,將滲漏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另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還要嚴格控制下游剩余水頭,避免多余的水對壩體結構產生破壞,進一步降低下游泥沙的沉降量。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主要是采取灌漿法、斜墻法以及套井回填黏土等方法進行壩體的加固處理。這三種施工方法中,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灌漿法。在具體的灌漿法操作中,根據壩體結構的性質不同,通常采用不同性質的材料進行灌漿操作。灌漿材料主要分為黏土漿、水泥灌漿以及化學灌漿等三種。在壩身和非巖性土石壩的加固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黏土漿或者是黏土水泥漿,對巖基破壞比較大時一般都是采用的水泥灌漿,來增強加固處理的技術效果。當基壩的滲漏現象比較嚴重時,通常采用的是化學灌漿。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灌漿主要有兩種主要方法。一是充填法,主要是利用較小的灌漿壓力把漿液注入到土石壩出現問題的地方,將裂縫等堵住,從而達到加固處理的效果;第二種方法是劈裂式灌漿法,將壩體出現滲透的地方劈開,再進行灌漿,防止滲水再次出現滲水現象。
2.2對壩體裂縫進行處理
在土石壩的病害中,壩體出現裂縫是最主要的問題。當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很容易造成壩體產生裂縫。當壩體出現裂縫后,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壩體裂縫進行處理,從而保證土石壩的穩定性。對壩體裂縫進行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開挖回填。所謂的開挖回填就是指對于那些較小的裂縫挖開,然后注入合適的泥漿。一般情況下,當縫深不超過五米,且屬于貫穿性裂縫的應該首先采用開挖回填的方法對壩體的裂縫進行加固處理;二是裂縫灌漿的方法。與開挖回填方式相比,裂縫灌漿方式的工程量較小,施工操作難度系數不大,適合處理壩內裂縫以及非滑動性較深的裂縫;三是結合開挖回填與灌漿方式。當裂縫較深時,可以在表面進行開挖回填處理對于較深的裂縫則采用灌漿方法。
2.3對滑坡進行加固處理
在外力的作用下,加上自然環境的作用,會使土石壩坡向出現嚴重的變形現象。當壩坡變形現象嚴重時就會導致滑坡現象出現,滑坡現象出現會嚴重影響整個土石壩的結構。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先對壩坡進行嚴格的勘察,找到導致滑坡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關的加固措施來處理滑坡現象。在對滑坡進行加固處理的過程中,要嚴格堅持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盡量增加抗滑力。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要通過拋石固腳阻滑,增加滑坡的相對穩定性。二是搞好清理工作。在對滑坡進行加固處理的時候,要仔細認真的清理壩體周圍的雜物,減少這些雜物對壩體結構造成的影響;三是進行培厚操作。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盡量的放緩壩體的坡度,當壩體坡度保證在一定的穩定狀態后,還要搞好滑坡的定期維護工作。
2.4加強新型材料在加固處理中的應用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新技術被運用到建設當中。因此,可以將新型材料運用到加固的處理當中,從而有效提高加固處理技術。在加固操作過程中,可以用土工網、土工格室以及土工膜,這些材料的運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加固處理的效果,增加土石壩的使用壽命。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要不斷提高土石壩的加固技術,就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規定,遵循壩體加固處理的原則,努力將新型材料運用到壩體的加固處理當中去,從而不斷提高我國壩體加固技術的能力與水平,實現我國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杜華景,王瑞敏,陳國強.淺析防滲墻在水庫土石壩加固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23:51.
[2]張箏,李鐵剛.基于中小型水庫的土石壩除險加固技術實踐探究[J].江西建材,2014,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