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技工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出發,提出從更新理念順應形勢促進培養、提升師資隊伍力量、校企合作培養等三個方面淺談技工院校學生培養,論述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技工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策略
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基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顯示狀況考慮,提出我國21世紀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體系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全方位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并根據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技能鑒定中心組織制定的試行標準,將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大項:與人交流、數字運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創新和外語應用。
職業核心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活動都需要的,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是一種可遷移的、對勞動者的未來發展起關鍵性作用、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和技術飛速發展的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并不針對某種具體的職業、崗位,對人的終身發展和終身成就影響極其深遠。
1.技工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
在新型知識經濟發展迅猛的科技時代,經濟發展、企業形態和勞動力發展不斷發生變化,社會職業的變換和人員流動也隨之加快。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與社會職業崗位的要求尚有一些距離。從筆者對部分長期與技工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的用人單位訪談的結果顯示,企業認為畢業生能否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往往更取決于職業核心能力。從對用人單位調查來看,技工院校畢業生在“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較弱”、“溝通與合作能力欠缺”、“與人合作精神和能力”、“與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實施以培養人才為目的職業教育作為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企業培養研發型技術能手,還要使畢業生成為有責任感、能吃苦、愛崗敬業的社會人。由于沒有系統、規范的課程體系指導教學,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很難通過量化的評價手段來衡量,其水平的高低往往受到學校的忽視。專業能力可以視為學生進入職稱的“敲門磚”,而職業核心能力則是幫助學生職業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2.技工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策略
2.1要更新理念順應形勢促進培養
在課程上,提高對職業核心能力等泛專業能力的重視程度,將職業核心能力設置成第一課堂,進行必修、選修、就業指導課程專題教學研究。對傳統的講授型德育課程進行課程改革,研究專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校本教材,使用一體化教學、演示法、啟發法、參觀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教授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體會職業核心能力的影響力,提高學生在職場中的自信度。
在制度上,設置主題班會教育、獎勵評優等內涵建設改進學生管理制度,實行學生自我管理或高年級管理低年級,通過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發揮自己的管理水平,既能鍛煉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又能減輕學校的管理負擔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服務。選拔生力軍和學生領袖,發揮他們在組織管理、服務溝通、以身示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養終身教育體系形成良好、積極向上的健康校園環境。
在文化上,建立和諧、創新、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開展各種以學生為主導的活動,如創業大賽、市場營銷比賽、文藝比賽、技能比賽、主題班會、辯論賽、跳蚤市場、拓展活動等,模擬社會文化氛圍,形成校園內的良性競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素質條件,并將其發展成自己的專業和未來的職業,形成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2.2提升師資隊伍力量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這就要求技工院校除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對現有師資進行培訓,通過概念普及、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增強教師對職業核心能力教學工作的認識,用培訓認證方式培養教師教學能力,重點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條件、產生效應等諸方面進行對比試驗研究,為展開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提供科學依據。建立合理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開發科研技術成果,根據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標準確定培養內容和方法。
職業核心能力和傳統的專業教學有所不同,重點在于實踐和應用,應該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能只著重于講授法,而是要用創新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把核心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中。運用“能力本位、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專業與崗位的適應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落實學習任務、實施多元化評價考核檢測教學效果、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實施項目教學法等具體行動,在行動中教學,在行動中育人。
2.3實施校企合作培養
對企業而言,爭取到優秀的人才就等于企業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降低產業調整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人才短缺的風險。技工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科操作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注重應聘者的職業核心能力素質,在對員工進行考核時加入職業核心能力指標,無論崗位如何變遷,專業如何調整都離不開職業核心能力。
技工院校應利用問卷調查、親自訪問、電話訪問、網絡調研、文獻檢索等途徑手段研究企業對崗位知識結構的要求,為開展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技能教育、就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善用頂崗實習時機,把企業辦成“第二校園”創新培養模式,搭建實踐平臺,開展各種企業實踐活動,為職業核心能力提供全面有效的實現途徑,增強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技工院??稍诘诙n堂中聘請企業管理人員、高技能技術人才、創業成功人士進入課堂,以開展就業指導講座等方式,為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指明方向。利用工學結合、產學合作、頂崗實習、參觀企業等形式能更直接體會企業用工情況,將核心能力的培養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推動校企合作雙贏方向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解決問題能力訓練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