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山石、花木、水等是古典園林藝術的基本組成要素。在我國當前既有的古典園林當中,保存著大量的、珍貴的建筑文化遺產,這些是當時人們對外界事物進行設計,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而設計出的園林建筑,使其審美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這種審美要求仍然是園林建筑藝術的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影響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美學;古典園林建筑;藝術設計;影響
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來看,建筑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其象征著當時的文明以及社會發展歷程,建筑的形態充分體現出了中華人民豐富的創造力。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是由當時文人、畫家等藝術家通過獨特的思維模式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自然式園林。中國古典園林由不規則形狀的自然式山水、形態各異的建筑物、不同種類的植物以及回環曲折的道路組合而成,通過科學合理的搭配而打造出一種富有山水情調的藝術空間,并以良好的藝術形態保存至今。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所以聞名世界,其主要原因也就是在古典園林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美學的思想。
1.傳統美學對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產生的影響
建筑物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建筑都會根據當時的文明以及社會的發展而建設,因此它不僅保存著大量珍貴的中國文化遺產,還充分體現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在封建時代,園林建筑藝術受到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園林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人們將“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融入在其中,將園林建筑的物質外殼當做天地、祖先與人們溝通的媒介,強調當時的等級制度及秩序,順應了當時統治社會的社會政治要求。
過去所建設的園林建筑都處于自然當中,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直到漢朝以后,所建設的園林建筑已經沒有了神秘的氣氛,而是將“師法自然”的思想觀念融入到了其中;而在魏晉南北朝使其,我國園林建筑藝術進入了一個轉折的發展時期,由于當時戰爭頻發,再加上受到當時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建造的園林建筑主要是為了逃脫戰爭,在大自然中尋求寄托,在大自然中游玩、觀賞,此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文人義士,將自然景觀描寫進詩歌當中。但是人們并不能游遍全世界的名山大川,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家中設置相應的園林,希望在簡樸的生活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為自己的心洗禮,修身養性,此時社會中也就出現了私家園林。唐朝以后,人們掀起了建造園林藝術的浪潮,在園林建筑設計過程中,人們將其中各種詩情畫意有機的結合,更具自然化特征,另外,他們還將自然的美態與建筑形態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具有獨特性特點的園林景觀,促進了園林建筑的健康發展。
2.傳統美學對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立意產生的影響
在中國古典園林建設過程中,人們必須要將其功能以及特色充分發揮出來,而這絕不能夠根據外界自然景觀進行設計,而是需要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通過不斷創新來造就具有自然化的園林景觀,從而達到視覺上的美觀。
在《逍遙游》中,莊子將道家思想理論充分融入在其中,強調萬物生存與人之間的關系,要求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不斷追求精神的釋放,要求通過坐忘或者心齋來體現道家思想,做到無欲無求,并與天地相融合,最終達到兩忘的精神狀態。我們將這種思想引入到園林建筑建造當中,也就是人們在建設園林的過程中,絕不可依照自然景色來建造,而是需要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并在其中提取出園林的藝術形象,從而建設出富有特色的園林建筑。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當中,莊子的思想觀念對其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莊子認為,只有將大心轉化為小心,才能夠在現實社會當中不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才能夠在遵循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寄托自己的干凈,使園林達到視覺上的美觀。在建造私家園林的過程中,其設計的景物主要是為人們寄托情感而用,而特別注意到景物的象征性和處理的含蓄性。因唯有象征性,物體以有限的形象而求無窮無盡的意義。唯其含蓄性,人的想象才能得以自由馳騁而獲不盡的氣韻。這時景物已不再是純粹的線條,色彩,質感等的組合,而是在傳統體驗下給予人們以心理的暗示,造園時多以象征的手法,不論景物的名稱、形狀或布置均別有深意,以擴大人們的藝術聯想力。于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有“一池水可為汪洋千項。一堆石乃表祟山九初”之說,從而以少勝多,產生無窮無盡的意境。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詩詞匾聯是達到啟示,象征和意境的重要手法,早已與園林空間藝術融為一體。
3.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布局的影響
從布局上來看,中國園林建筑大多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這兩種建筑布局風格分別我國傳統古典美學中儒家美學思想和道家美學思想的集中反映。
儒家講中庸之道,注重萬物的和諧,中正,均平,循環,建筑的布局喜歡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求得整體的統一性。受儒家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宮區的格局,包括結構、位序、配置皆必須依禮而制,皇家園林中的宮殿建筑和私家園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廟園林建筑在設計上多取方形或長方形,在南北縱軸線上安排主要建筑,在東西橫軸線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圍墻和圍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這些是儒家的均衡對稱美學思想在園林建筑中的反映。
道家主張返樸歸真,無拘無束,任其自然,其建筑無論在情趣上或構圖上都表現出曲折多變和自由活潑。受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在布局時采取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基本原則,力圖使人工美與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色,園林建筑多以輕巧活撥的造型,開敞流通的形式,與自然相諧調,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境地。園林建筑山水園部分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則,返璞歸真,呈現出不規則、不對稱的布局。園林建筑布局上高低錯落,如圓明園、頤和園和避暑山莊在造園的思路上巧用地形劃分景區,在每個景區布置不同意境、趣味的景點,并使用對景、借景、隔景、透景等傳統手法,形成各自的特色。追求天趣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基本精神,把自然美與人工美高度結合起來,將藝術境界與現實的生活事例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把社會生活、自然環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可居、可游、可觀的現實的物質空間。
4.結束語
通過上述,簡單闡述了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而產生的印象。在現代化園林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將傳統美學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其中,從而創造出更美的、更加富有特色的園林建筑。 [科]
【參考文獻】
[1]杜汝儉,李恩山,劉官平.園林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謝建明.論建筑的藝術意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72.
[3]張春彬.解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