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課題組對民族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調研,圍繞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確立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評估英語學習過程這五個方面展開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并給出相應的結果和分析。
【關鍵詞】民族院校;非英語專業;英語自主學習
1.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國際化的不斷發展,英語水平越來越成為考量大學生能力的一項指標,而自主學習能力也收到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成為了評判一個人學習能力的主要依據。民族院校中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地區,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因此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關于民族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本課題組通過調研大連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同學的自主能力,分析新形勢下少數民族自主學習英語綜合能力,以求能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2.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方法
本課題組對130名大連民族大學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進行了歷時三個月的調查,他們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在該校學習法學、會計、計算機等專業,分別來自漢、滿、回等多個民族,較具代表性。在130份問卷調查中共收回有效問卷114份,有效率為88%。為了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我們采用了定量、定性兩種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
我們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主要圍繞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確立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評估英語學習過程這五個方面展開。問卷選擇項均采用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級,根據不同問題,問卷選項有從“非常明確(A)”到“不明確(E)”或從“很好(A)”到“差(E)”等。
2.2定性研究
同時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手段是訪談。我們隨機抽取了30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實行集體和個人訪談交叉進行的形式,訪談內容依舊圍繞自主學習能力的五個方面。
3.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結果與分析
3.1教師教學目的與要求情況
從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目的的了解情況來看:學生基本上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課堂上不了解老師的教學意圖”,還有83%的同學也表示有類似的情況。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距離感,缺乏適當的溝通。
3.2學習目標的確立與學習計劃的制定
從學習目標的確立與學習計劃的制定方面來看:除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幾乎沒有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更談不上調整學習計劃,也不能很好地規劃自己的英語學習時間。通過深入訪談,我們了解到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我國外語教學強調語言的模仿與記憶訓練,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提出與分析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我國目前的外語教學對學生管理得過于系統、死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充分發揮。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難以培養,影響了外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3.3有效運用學習策略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學習策略了解的不多,80%的同學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學習策略這一概念的陌生感;在會話練習中較少使用有效交際策略;不能很好地使用有效寫作策略。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應該是傳統的英語課堂重學、重知識傳授,輕策略培訓;學習條件和測試體系更注重成績培養而不是能力培養。不過,學生基本上能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和聽力策略。
3.4學習方法的使用
從調查結果看出:學生有時能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切合實際,但當發現學習方法不切合實際時卻不能及時改善,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5英語學習過程的評估
調查結果指出:學生很少與他人合作學習,且不能在課外主動尋找機會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當被問及是否經常去英語角時,有13%的同學坦言從未去過。其他同學雖然去過,卻也因為缺乏趣味與創新性而漸漸失去了興趣。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習英語之初,學校很少為同學提供這類條件,最終使得學生無法適應英語角的氛圍。
4.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4.1改變教學方式,多與學生溝通
現在的課堂多以教師講課為主,形式單一,缺乏新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課堂的效率下降,學生配合度不高,達不到老師理想的效果。且大多數學生不愿意與老師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隔閡。學生不理解老師的目的和意圖,老師不了解學生的想法。所以說,一定的溝通是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覺到他們是課程的主人,才會主動地去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并把它轉化成為他們自己的學習目的。因此,實際形式迫切要求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加強目的性教育。
4.2鼓勵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鼓勵學生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根據目標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鼓勵學生每天給自己布置任務,通過完成學習計劃,給自己成就感,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每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當每天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習慣,英語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4.3分小組進行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溝通。而小組學習可以通過模仿情境等方式,增加使用英語的機會,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組織英語比賽,如:單詞拼寫比賽,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在平時的交流互動中,通過用英語交流,形成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督促,互相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與小組成員一起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在互動中取長補短,對英語學習、自身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4.4鼓勵學生善于運用網絡進行英語自主學習
隨著電子設備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手機軟件和網絡課堂越來越豐富。它們提供了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遍歷的查詢條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資源。另外,許多手機軟件提供更簡單、更有趣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在軟件的帶領下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軟件具有打卡功能,可以自動提醒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打卡功能甚至可以把每天的學習進度同步到朋友圈,便于身邊的朋友互相督促監督。進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目的。 [科]
【參考文獻】
[1]黃瑞紅.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分析及培養策略[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8(4):34.
[2]董雅娟.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外語天地,2010(2):60.
[3]李小芳.民族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調查與分析[J].中國西部科技,200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