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井下各工作面原煤煤質不斷變化對洗煤工藝環節的不利影響,東龐礦洗煤廠通過創新質量管理、優化洗煤工藝等手段,穩定各洗煤工藝環節的工況,穩定精煤質量,為精煤銷售創造了良好條件,最大程度保證了礦井經濟利潤指標。
【關鍵詞】質量管理;優化工藝;穩定質量
0.前言
冀中能源股份東龐礦洗煤廠1985年5月建成投產,原設計能力為180萬噸/年,原生產工藝為跳汰主再洗,煤泥直接浮選,尾煤沉淀壓濾。經多年技術改造,現在洗煤工藝為原煤50-1mm重介分選、1-0.25mmCSS粗煤泥分選機分選、-0.25mm煤泥直接浮選、尾煤兩段濃縮兩段回收的生產工藝。
2013年以來,東龐礦本部工作面接替、調整比較頻繁,并且隨著開采深度增加,不同工作面的煤質差異加大,給洗選加工帶來了嚴重影響:部分工作面原煤可選性差,細粒級含量高,對重選、浮選環節造成極大不利影響,重選精煤、浮選精煤灰分都不易得到保證;部分工作面原煤矸石含量大,直接造成系統原煤入洗量下降、出現波動,對精煤質量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煤炭市場持續下行,用戶對精煤質量的要求愈加苛刻,精煤質量指標稍有波動,用戶即快速反應,直接影響精煤銷售。為給精煤銷售創造條件,保證全礦、乃至股份公司利潤指標的盡可能完成,東龐礦洗煤廠必須穩定控制好精煤灰分、水分等主要質量指標。
針對以上問題,東龐礦洗煤廠通過創新質量管理、不斷完善優化洗煤工藝等方式,進行了穩定控制精煤質量的一系列探索,實現了精煤質量的穩定。
1.創新質量管理,穩定精煤質量
1.1關注入洗原煤煤質情況,為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東龐礦煤質科是全礦煤質管理部門,全礦毛煤信息都在該單位匯總,東龐礦洗煤廠加強與煤質科的溝通協調,每月及時從煤質科處拿到井下煤質及各煤層產比信息并進行分析匯總,整體了解全月的入洗原煤煤質情況,作為洗煤廠指導生產的重要依據。
東龐礦洗煤廠在原煤入洗皮帶、原煤脫泥篩等處都裝有工業監控鏡頭,洗煤廠調度室作為精煤質量協調、控制的主要單位,可以實時觀測到原煤粒度、脫泥篩脫泥效果等情況,及時了解到入洗煤質變化情況,根據不同原煤煤質情況所對應的精煤質量指標,洗煤廠調度室在第一時間自己調整重介分選指標并安排粗煤泥分選、浮選等崗位進行必要的工況調節,穩定精煤質量。
1.2質量管理過程動態調整,閉環操作
洗煤生產質量管理涉及到調度室、生產、技檢、技術等多個車間、班組,根據技檢車間反饋質量信息,調度室、生產車間及時調整各工藝環節的運行參數,及時關注工況調整后的技術指標是否正常并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調整,最終保證各環節技術指標在內控指標以內,保證精煤質量。
調度室根據快灰、快水等指標,合理控制系統處理能力、重介分選密度、旋流器分選壓力、磁性物含量等參數,保證重介質分選環節精煤灰分指標的穩定(以重介AB系統為例):⑴煤質易選、末煤含量較少時,單系統處理能力270-320t/h,密度設定值1.385-1.420g/cm3,分選壓力2.50kg/cm2以上,磁性物含量330-390g/L;⑵煤質難選、末煤含量較大時,單系統處理能力240-280t/h,密度設定值1.380-1.415g/cm3,分選壓力2.55kg/cm2以上,磁性物含量350-420g/L。具體參數可在以上范圍微調,調整結果以重介質精煤快灰穩定在8.00-8.25%為準。
1.3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考核各項指標
建立健全各種統計分析報表制度,將質量指標數據每日進行統計分析,利用早晚碰頭會時間,向各車間進行通報,督促各車間關注所負責的精煤質量指標并不斷完善。
嚴格落實質量問題分析制度,出現超灰、水等質量問題時,組織相關人員、班組進行分析,分析出造成質量問題的具體原因,將責任落實到班組、到崗位,確保問題及時得到整改,保證精煤質量。
堅持每月組織召開礦級質量分析例會,每旬組織召開廠級質量分析例會。礦級例會上重點傳達公司運銷例會精神,同時對上月煤質工作進行全面總結,特別是針對產品質量與用戶反饋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布局,在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實現質量穩定與成本控制的協調統一。
1.4制定質量問題處理應急預案,保證精煤質量
東龐礦洗煤廠制定詳細的質量問題處理應急預案,當班中出現超灰、超水嚴重等質量問題時,廠調度室嚴格按應急預案處理:⑴及時停車查找影響指標波動的問題所在,問題未得到解決之前不可加煤生產;⑵記錄好有質量問題的精煤入倉時間、入倉號及當時倉存情況,路運銷售精煤時根據質量指標合理安排配倉發運,力爭將其對質量影響減至最低;⑶發生質量問題后,生產中精煤質量指標在兼顧損耗指標的情況下,按下限控制,為精煤配倉發運創造條件。
2.優化洗煤工藝,穩定精煤質量
2.1優化分級環節,保證物料合理濃度,確保高效分選
東龐礦洗煤廠粗精煤、浮精占總精煤煤的比例約34%左右,其比例隨原煤中末煤量增加而增加,其質量情況對精煤質量影響巨大。東龐礦洗煤廠對原生煤泥分級旋流器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從結構參數和操作參數兩個方面優化分級旋流器工藝效果,確定原生煤泥分級旋流器底流口在120~130mm、入料濃度在200g/L以下、入料壓力在0.05~0.10MPa范圍內時,分級效果最佳。底流中-0.25mm細顆粒含量達到25%以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保障了粗煤泥分選、浮選環節的工況及此部分精煤質量。
2.2完成精煤脫水環節擴容改造技改工程,新增精煤脫水面積
重選精煤脫水部分原有工藝是將粗精煤和重介塊精煤一同混合到三臺塊煤離心機里進行脫水。因為原煤中煤泥含量增大,使粗精煤所占比例增大,而粗精煤水分較高,再加之進入精煤離心機的刮板分料不均,使精煤產品的水分波動較大(7.5%-10%)。增加一臺塊煤離心機,使四臺離心機與精煤脫介篩一一對應,不再存在刮板分料不均對水分影響,可以有效控制精煤水分,經統計,塊煤離心機產品水分下降了近0.5個百分點,發運精煤水分下降約一個百分點,因超水造成的產品不合格現象得到大大緩解,有效提高精煤質量合格率。
浮選精煤原來由三臺加壓過濾機處理,井下原煤末煤量增加后,浮精量增加,原脫水能力不夠,造成浮選精礦不能及時得到處理,系統需停車處理洗水,造成浮精集中入倉,影響了精煤的質量。東龐礦洗煤廠增加一臺快開壓濾機,新增浮精過濾面積550m2,有效減少處理洗水時間,保證了生產連續穩定,有利于精煤質量的穩定。
2.3重介系統集控升級建設
洗煤廠重介系統集控升級是在原集控系統基礎上進行的升級與改造,根據洗煤廠目前生產管理系統的實際情況,對系統的硬件構成、全廠控制系統的通訊布網、控制邏輯、控制與管理功能劃分以及子系統搭建等方面,進行整改和功能升級。
改造完成后,洗煤廠生產控制系統(特別是重介質分選控制系統)在控制精度、系統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高,有效保證了重介質分選系統的工況,使重介質精煤質量得到穩定,保證了精煤質量。
3.結束語
東龐礦洗煤廠通過對精煤質量穩定控制的一系列探索,實現了各環節精煤質量的穩步提高,進而保證了總精煤質量合格率連連升高(15年一季度精煤質量合格率達99.39%),助力精煤銷售工作,為礦井利潤指標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