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產養殖戶為了追求高產量、高效益,池塘養殖魚類的放養密度不斷加大,造成水質逐步變差,水中有害的硫化氫、氨等增多(易引起魚類中毒,造成浮頭的現象),淤泥層過厚,有機物增多,病蟲害逐年增多,(因水質差造成養殖品種腮部疾病增多,影響魚類呼吸,也能造成浮頭的現象)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大風大雨惡劣天氣引起水質突變導致魚類缺氧浮頭。水中溶氧在臨界溶氧濃度時,生理代謝和生長受到影響,造成魚類生長速度緩慢。如果水中溶氧在致死溶氧濃度時,不能滿足魚類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造成養殖魚類窒息泛塘大量死亡,損失慘重。現在就魚類浮頭的產生原因及解救辦法作如下探討:
由于水域環境的變化,造成水體中含氧量急劇下降,致使魚類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氣,稱之為浮頭。輕微的浮頭可影響魚類生長速度,嚴重浮頭會造成大批魚類死亡。魚類浮頭的原因主要有三種:(1)缺氧造成的浮頭。(2)氨中毒或硫化氫中毒造成的浮頭。(3)鰓部感染造成的浮頭。
1.水中缺氧造成的浮頭
水中溶氧來源主要有三種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空氣中的氧氣向水體的擴散。③通過化學、物理的方法增氧(注、排水,開增氧機,投放增氧劑)。水中溶氧受季節、光照、植物的分布、風力、溫度、鹽度、水深、 水質等影響,因而有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垂直變化,受溶氧來源及以上各因素的影響,有時天氣突變、水質突變等原因造成水中溶氧降低而發生浮頭。具體原因如下:
(1)池塘中養殖魚類的放養密度過高,大量投喂飼料和施肥,殘餌不及時清除,造 成有機物增多水質過肥,透明度低,上下水層含氧量差別大,下層含氧量低,長期又不加注新水,引起缺氧浮頭。陰雨天,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較弱,水中溶氧的補給量少,夜晚植物、魚類和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機物的分解作用卻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以致造成水中溶氧量逐漸減低,引起魚類浮頭。
(2)白天光照充足,水表層溫度高,傍晚若遇到雷陣雨,大量溫度較低的雨水進入魚池,造成池塘表層水溫急劇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使下層水溫高比重變輕而引起上浮,引起上、下水層急速對流,把池中的腐敗物質翻起,加快其分解,消耗大量氧氣,造成水體缺氧浮頭。
(3)池塘中生態系統脆弱,生物種群不完善,自我調節能力差,浮游植物少,池水發白,透明度很大,因此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少而造成缺氧浮頭。
如何觀察養殖魚類的浮頭輕重,便于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損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1)從魚類浮頭的時間來判斷。如果浮頭發生在黎明,一般為輕浮頭。過一段時間,光照充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補充氧氣,就能緩解浮頭現象。如果浮頭發生在半夜,水中的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溶氧量逐步降低,離天亮還要一段時間,浮頭將更加嚴重,甚至引起泛池。(2)從浮頭的范圍來判斷。養殖魚類浮頭局限在池塘中央,一般為輕浮頭。如果浮頭從池塘中央擴展到池塘四周,就是嚴重浮頭,將要泛池魚類大量死亡。(3)從魚類的活動來判斷。有魚類浮頭,受驚嚇即下沉,稍后又上浮,即為輕浮頭。若受驚嚇而不下沉,說明水中已非常缺氧,將泛池死亡,就是嚴重浮頭。(4)從浮頭魚類的種類來判斷。野雜魚與蝦類先浮頭,其次羅非魚、鳊魚、魴魚浮頭,這為輕浮頭。鰱魚與鳙魚浮頭為一般浮頭。草魚、青魚浮頭則為重浮頭。鯉魚浮頭就是比較嚴重的浮頭。如果草魚、青魚擱淺在岸邊,體色變淡死亡,就是嚴重浮頭。
如果夏季天氣悶熱,氣壓低,無風、陰天,將有雷陣雨,有機物加速分解造成水色變黑變濃,水質發生變化,水中溶氧量降低,魚類吃食量減少,聚集在水上層游動激起水花,說明魚類將要發生浮頭,養殖戶必須采取措施,預防浮頭。根據以上的浮頭表現將采取如下的應對措施:(1)沖水急救。發現浮頭,應及時沖水,增加水中溶氧,邊沖水邊排水,減少底層水的對流。(2)增氧機增氧。及時打開增氧機(增氧、攪水、曝氣),形成氧氣高濃度區域,可緩解浮頭現象。(3)化學藥劑增氧。用過硫酸銨或過氧化鈣按每畝100克的劑量用水溶解潑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氧氣,達到增氧的目的。一定注意不要先撈死魚,以免造成浮頭的魚掙扎而死亡。
在養殖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來預防浮頭:(1)根據池塘的養殖條件確定合適的放養密度,搭配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在養殖過程中根據養殖魚類的吃食量適當減少投餌量,定期加注新水,每隔7-10天換掉池塘30%,降低水質濃度,提高水體透明度,每隔10天每畝用生石灰10-15千克潑灑全池改善養殖水體環境,用芽孢桿菌、EM菌原露、光合細菌等有益生態菌改善水質,用底質改良劑改良底質,減少有機物分解,增加水體溶氧量,預防魚類浮頭。(2)在正常的生長階段,堅持晴天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增加水體溶氧量。開增氧機的規律:陰天清晨開機(連續開5-6小時);陰雨連綿,半夜開機;浮頭立即開;魚類生長旺季,堅持每天開。傍晚或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風力大開機時間短、風力小開機時間長,天氣炎熱開機時間長,天氣涼爽開機時間短,傍晚不開機、陰雨天中午不開機。根據天氣、水質、載魚量等情況來靈活地使用增氧機。(3)池塘中浮游植物少的,應種植一部分水葫蘆、水花生、浮萍等植物,通過植物光合作用來增加池塘溶氧量。(4)池塘水質過肥的,適量投放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改善水質。同時,隨著魚類的生長,放養密度大的池塘,應采取捕大留小的原則,適時捕撈達到商品規格的魚類上市,降低養殖密度。
2.氨中毒或硫化氫中毒造成的浮頭
(1)養殖池塘老化,淤泥引起氨和硫化氫中毒主要由下列原因造成。
淤泥層過厚,底質有機物過多,pH值偏低,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氫,造成魚類中毒浮頭。
(2)養殖過程中投餌料過多,殘余餌料不及時清除沉積池底腐爛分解產生氨和硫化氫從而使水體中濃度過高,導致魚類浮頭。
(3)養殖池塘水中浮游植物量較少,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弱,溶氧量低,氨氮不能通過氧化作用變成無毒的亞硝態氮,在水中積累造成氨中毒。浮游植物量少,氨氮不能被有效吸收,造成氨積累引起中毒。
因氨、硫化氫中毒引起 浮頭的魚類主要表現為鰓呈紫紅色,鰓蓋、胸鰭張開,魚體失去光澤,漂浮在水面上。觀察到以上現象應及時采取以下措施:(1)及時換水,邊注水邊排水 ,降低水中的氨 、硫化氫的濃度。(2)開動增氧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有毒氣體排出,避免池塘水質進一步惡化。或者用過氧化鈣用水溶解全池潑灑。(3)用氧化鐵劑,池塘撒入一定量的氧化鐵細屑,與硫化氫生成硫化鐵沉淀,降低硫化氫濃度。同時在魚類生長階段要搞好預防,用生石灰每畝10-15千克潑灑全池,用以改善水質,或定期用枯草桿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改良水質。夏季高溫季節定期加注新水,每天要開一定時間的增氧機。
3.鰓部疾病造成的浮頭
腮部疾病造成的浮頭,主要表現在只是池塘中部分魚浮頭,魚體發黑,行動遲緩,反應遲鈍。開動增氧機,或加注新水,部分魚類仍浮頭癥狀不減輕。腮部疾病有細菌性疾病、寄生蟲引起的疾病。根據養殖魚類的品種,選擇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漂白粉等按一定濃度全池潑灑,同時拌餌投喂大蒜素等抗菌藥物。寄生蟲引起的鰓病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或敵百蟲殺滅寄生蟲。注意要先殺蟲后再治療細菌性疾病。
水產養殖戶應在魚類生長階段,注意勤巡塘,觀察魚類的活動情況,吃食情況,天氣狀況,注意水質與水色變化,切實做到養殖水體水質的肥、活、嫩、爽,減少造成魚類浮頭的各種因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與減少浮頭。如果浮頭發生應分析是何種原因造成的浮頭,及時應對,減少浮頭造成的損失。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