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了解珍稀樹種資源,于林區管理上將能提高其管理效率、保證管理質量,為我國珍稀樹種資源的保護作出重要貢獻。本文通過對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的概述、以及珍稀樹種資源種類及分布的陳述,淺要分析了小隴山林區珍稀物種資源的保護現狀,對珍稀物種資源的價值作了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珍稀樹種資源
珍稀樹種作為自然遺產,對森林生態系統起著重要作用,為造林綠化質量與林業經濟效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生物多樣性和林地生產力領域亦有著重要價值。珍稀樹種的數量隨著內外生存條件的轉變不斷地減少,或者分布范圍逐漸縮減。甘肅小隴山林區是我國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區,對其重點保護將能保障區域生態平衡,利于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環境和區域生態安全都將有著重要作用,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森林生態系統須保障其可持續性才能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符合人們的要求。
1.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的概述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的建立時間在1962年,經國家計委批準成立,現今隸屬于甘肅省林業廳。建局宗旨在于學習世界先進林業國家的經驗,提升現有的次生林培育率,實現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用材林、經濟林以及防護林等基地,在實踐過程中總結較為系統的經驗并宣傳推廣。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的管轄范圍較廣,不僅管理小隴山整個林區,而且還對西秦嶺與關山林區的部分區域進行管理,地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時兼有我國南方與北方的特點,作為全國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其總經營面積高達1243.0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的林地有790.70萬畝、灌木林地150.47萬畝、疏林地42.4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26.13萬畝、苗圃地0.2萬畝、宜林地108.84萬畝,共計1118.76萬畝;非林業用地占地面積只有124.29。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活立木總蓄積量共有345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3.6%。當前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現有21個國有林場,11個局直單位,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麥積國家森林公園、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麥槽溝自然保護區、黑河自然保護區),5處省級森林公園(三皇谷、臥牛山、太陽山、云屏三峽、榜沙河森林公園)。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主要管轄的林場在天水、隴南、定西三市,境內地理坐標東為104°22′~106°43′,位于北緯33°30′~34°49′,海拔則在700~3330米,地理位置較為優越;其中年均氣溫在7~12℃左右,溫度適宜;年均降水量460~800毫米,降水較為豐富;無霜期140~218天,利于樹木生長。故而林區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促使動植物的種類繁多,其中野生動物61科,357種;植物則為224科,945屬,高達2700多種(木本植物有800多種),含有南北植物區系的特點,珍稀樹種資源較為豐富。
2.珍稀樹種資源種類及分布
在小隴山林區珍稀樹種資源主要有連香樹、武當木蘭、漆樹、紅豆杉、銀杏、水杉、秦嶺冷杉、大果青、巴山榧樹、油樟、水青樹、厚樸、金錢槭、廟臺槭、領春木、紅樺、白皮松、水曲柳、杜仲、文冠果、櫸樹等21種。這些樹木在我國植物保護范圍內主要為一級、二級保護植物,對其種類與分布的探究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在此簡要介紹前七種樹木的種類及分布。
連香樹主要屬于高大落葉喬木,在植物界中屬于白堊紀孑一種,歸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古老成分,在我國連香樹科僅剩下一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小隴山林區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400~2500m高的山地陰坡與溝谷林區,在立遠、東岔、左家、龍門以及張家等林場均有分布。
武當木蘭亦為落葉喬木,在中國屬于稀有物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具有吸收有毒氣體及灰塵、抗大氣污染等功能,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至1800m的山坡林之間,在附近村莊的屋舍、道路旁亦有部分分布。
漆樹為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其在國際上有著“涂料大王”的稱譽,是天然形成的涂料和油料樹木,為一級用材樹種,從其結構、葉、種子等都可為人們所用,分布在小隴山林區的各個林場中。
紅豆杉為常綠針葉小喬木或灌木,在植物學科的別稱為胭脂柏,為第四紀孑遺的單種植物,對植物區系及紅豆杉科系統發育等具有良好的研究價值,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主要生在在600~1800m的常綠闊葉林或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在小隴山林區多個林場均有分布,為散生物種。
銀杏科樹木為落葉大喬木,其別稱主要有白果樹、鴨腳樹以及公孫樹,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裸子葉獨綱獨科獨屬孑遺植物,在科學研究領域具有特殊價值,為國家以及保護植物。在小隴山林區的徽縣林場和兩當林場分布較為集中。
水杉作為裸子植物,在植物科目劃分上為落葉針葉大喬木,據研究發現其是從古老植物保存下的“活化石”,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古稀名貴植物之一。在小隴山林區多引種栽培,分布廣泛。
秦嶺冷杉為松科冷杉的常綠喬木,為我國特有樹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木材、樹皮、球果等具有良好的功能,同時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小隴山林區分布上多集中在黨川林場和百花林場。
3.小隴山林區珍稀樹種資源保護現狀
自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建立以來。歷屆領導集中堅持以經營林區為基礎,實踐以林為主,林副結合;培育為主,育用結合;全面經營,永續利用的方針將培育珍稀樹種和科學研究有機統一共同促進次生林的向前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有林場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用材林基地的建設事業得到廣泛關注,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關的林業生產責任制度,促進林工商之間的綜合管理經營。經過長期的發展,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在2007年被中國林科院授予林業科研基地的稱號,小隴山林區天然林保護模式得到初步形成,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林業科研以及推廣課題上成就斐然,建局50年來,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先后被相關權威單位、部門授予“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營造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稱號表現出小隴山林區珍稀樹種資源的保護較好,林業實驗局對此作出的重大的貢獻,有效推動了珍稀樹種資源保護進程,為全國珍稀樹種資源保護體系提供了有利條件,亦為對植物區系的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4.探究珍稀樹種資源的價值
珍稀樹種資源在生態、經濟、文化、歷史、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潛在價值亦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抓住林業發展的機遇,良好保護珍稀樹種資源,將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等理念加入林業改革發展進程之中,轉變發展質量,提高林業質量,對人民富裕和生態文化都有著重要影響。保護珍稀樹種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其將為小隴山林區積極發展現代林業、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科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借助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建局50周年慶典之際,積極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小隴山林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助力,持續加強與中國林科院等相關單位的合作,培養優秀人才,創建林業基地建設,積極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不懈奮斗。 [科]
【參考文獻】
[1]成珍君.小隴山林木種苗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及對策[J].甘肅科技,2011,18:175-177.
[2]趙中華,惠剛盈.基于林分狀態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評價——以甘肅小隴山林區為例[J].林業科學,2011,12:9-16.
[3]趙小剛.甘肅小隴山林區珍稀樹種的保護現狀及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0,05:72+95.
[4]裴會明.小隴山林區森林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利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20:17-19.
[5]趙中華,白登忠,惠剛盈,袁士云.小隴山不同經營措施下次生銳齒櫟天然林物種多樣性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3,03:32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