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碳消費方式是在全球環境惡化和能源危機下產生的新型消費方式,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就我國城市居民低碳消費的現狀來分析我國低碳消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樹立低碳消費理念,完善低碳消費市場機制,優化低碳消費結構等實現低碳消費方式的途徑。
【關鍵詞】城市居民;低碳消費方式;實現途徑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能源和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為此,世界各國都出臺了各種政策文件為各行業的低碳減排做政策導向。如200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2010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低碳經濟,綠色發展”,我國地球日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0年“6.5” 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低碳減排,綠色生活”。從公眾對低碳生活的態度看, 低碳正成為一股時尚潮流, 低碳生活正在成為有品質生活的標志。因此,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1.低碳消費方式的概述
低碳消費是從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承擔社會責任角度出發,在生活消費過程中減少資源浪費和防止污染而采用的一種理性消費方式。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可以反映其消費生活特征、消費價值觀、消費偏好與消費習慣。在實際消費生活中,它內在地通過消費偏好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對不同消費品的選擇必然引導著不同消費品的生產, 從而不同的消費方式必然引導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因而, 廣大民眾可以通過現實的消費需求引導低碳生產的方向, 同時又通過消費需求的有效實現進一步推動低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低碳經濟” 就是實現低碳消費的最佳模式。“低碳經濟” 不僅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 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 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改變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費模式和消費方式, 從而充分發掘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同時,倡導節能減排,大力推進低碳經濟也必須依托于低碳消費生活才能實現真正的節能減排目的。
2.我國城市居民低碳消費現狀
2.1低碳消費觀念淡薄
近兩年,低碳一詞可謂流行至極,但真正崇尚低碳生活,認可低碳生活,實踐低碳消費方式的人確是少數。究其原因:其一,宣傳不到位,對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理解有偏差。其二,對低碳的認知和實踐存在偏差。一些消費方式明知高碳卻已成習慣,比較難更改;一些消費方式則明知低碳卻難實行。政府與公眾的消費慣性使得低碳實踐難行。如政府的形象工程、各大游樂場所的構建;公眾對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的使用,明知是典型的高碳行為,卻難以戒除。其三,現在對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宣傳更多地停留在口號階段,沒有將其上升為內在的消費文化。一些不良的消費嗜好還存在,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市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消費行為中存在著高能耗的巨大漏洞,“面子消費”、“奢侈消費”還不少。
2.2低碳消費市場體制不完善
目前低碳消費沒有成為生活主流,與其市場不完善是有很大關聯的。其一,國家財政、金融體制對低碳產業扶持不足,因而低碳產品的價格相對較高,這是造成消費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與低碳消費有關的標準及市場準入制度建設不完善。其三,監督機制不健全,使得參差不齊的低碳產品充斥市場。
2.3現有生活消費結構高碳化
實現低碳消費方式的緊迫性,具體表現在吃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現代化消費方式使人們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機械化技術提供的便利和愉悅的同時,也導致人們越來越依賴與自然隔絕的人工環境系統, 依賴于大量消費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動力技術系統。
3.實現低碳消費方式的途徑
3.1政府構建倡導低碳消費方式相關的政策體系
低碳生活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 政府有責任予以倡導并大力推進,配套相關的政策體系及加強體制機制建設。首先,制定必要的對策和法律法規,限制和革除不合理的高碳消費方式,調節人們的消費活動及行為,普及和推廣低碳消費,在制度設計上引導消費者為低碳產品埋單。其次,對低碳產品實行優惠價格,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對浪費性消費和污染性消費課以重稅,對低碳產品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促進低碳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比如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鼓勵引導消費者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燈、高效節能空調。通過財政補貼推廣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等。再次,完善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減少能源密集型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創造低碳產品的供應結構。最后,完善市場的監管制度,加大對非低碳產品的檢查力度,整頓市場秩序,保護低碳消費者的權益等等。總之,要利用多種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效地抑制消費主體的高碳消費方式,鼓勵和推動低碳消費的可持續發展。
3.2樹立全民低碳消費理念,引領低碳生活
觀念是行動的前提和先導,在中國推行低碳消費方式必須首先進行觀念破冰。消費者具備較高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及社會責任感是實現低碳生活的終極支撐。盡管“低碳”一詞現在炙手可熱,但真正的低碳生活離我們還有很長的距離,究其原因就是低碳生活理念還未深入人心。因此,展開全民低碳教育,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不斷克服長期形成的高碳消費傾向慣性,才能實現低碳消費方式。
3.3優化消費結構和過程,推進低碳消費方式
在不降低社會人群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進行消費領域節能,消費結構低碳化,可以使得我們的消費方式更健康、更科學,同時也可挖掘降低能耗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巨大潛力。節能科技部組織專家選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個方面的36項日常行為開展了全民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研究,研究每一項日常行為指標的節能減排潛力。結果表明,如果大家都積極參與,36項日常生活行為的年節能總量約為77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2億噸,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具體來說,衣著低碳化就是減少衣服材質的低碳化及動物皮毛的消費,以防人體化纖過敏。飲食低碳化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盡量選取應季的天然綠色產品,加大膳食平衡,培養合理科學飲食習慣,選用節能灶具,節能烹調方式,從而降低飲食消費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建筑節能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陽能利用、推廣節能燈、生態設計等多種手段提高建筑中的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交通節能就是面對大城市機動化及全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出現的交通與環境惡化問題,從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實現在短期內放慢排放量增長速度同時開發替代的新技術和交通方式。日用節能體現在日常生活習慣的節能細節。比如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廢物利用、抵制塑料制品等很多其他的日常節能方法都可以減少能源浪費和二氧化碳排放。 [科]
【參考文獻】
[1]徐紹史.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寫在第41個世界地球日”[J].資源導刊,2010(4).
[2]田晨.低碳是一種更好的消費方式——訪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J].世界環境,2008(2).
[3]劉敏.低碳經濟背景下構建湖南低碳消費方式研究[J].消費經濟,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