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介紹35kV及以下高供高計電能計量裝置電壓互感器A相或C相高壓熔絲熔斷時客戶負荷穩定或不穩定兩種情況差錯電量的正確追補方法。以及故障期間的抄見電量并非是非故障元件的實際用電量分析。
【關鍵詞】電壓互感器熔絲;熔斷;追補電量;實際用電量;計算法;估算法
0.引言
隨著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高供高計客戶數量猛增,由于諧振過電壓、諧波過電壓、雷電過電壓及短路等原因引起高供高計客戶電壓互感器高壓熔絲頻繁熔斷,這就帶來了追補電量的困難,現場運行的35kV及以下高供高計客戶,都是安裝一只三相三線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當發生A相或C相電壓互感器高壓熔絲熔斷時,由于Uab≠0或 Ubc≠0,現場電壓相量關系發生質的變化,所以抄見電量并不是故障期間非故障元件的實際用電量,若仍按書本上理論分析即Uab=0或 Ubc=0計算更正系數和抄見電量進行差錯電量追補,那么計算出來的追補電量與實際相差很大。以前一直沿襲老師和書本上講的計算更正系數和抄見電量方法進行差錯電量追補,也從未對老師和書本上計算法有過懷疑?但隨著近幾年先進自動化設備的運用,發現運用計算更正系數和抄見電量方法得出的差錯電量與自動化的電能量采集系統平衡法得出的差錯電量相差非常大,而且周圍很多其他專業的同事(包括電表計量專業工程技術專家等),只要發生高壓熔絲熔斷這種故障現象,仍運用計算更正系數和抄見電量方法進行退補電量計算,嚴重危害了供用電雙方的經濟利益,作為一名電能計量人員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脫離實際,給供用電雙方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要公平、公正、誠實、守信,讓客戶心服、滿意,真誠服務,共謀發展。不能將這種錯誤計算方法再繼續下去。現通過三個現場實例進行分析。
1.實例一分析:(A相熔絲熔斷,負荷穩定)
根據調度部門人員反映,銀橋變220kV變電所通過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發現該變電站35kV銀新Ⅱ線電量異常,導致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為9.013%(要求±2%)于是在2012年01月10日到現場校表測得該35kV銀新Ⅱ線數據如下:
Uab=72.1V,Ucb=101V,Ia=0.96A、Ic=0.97A、P=83W、Pa=-12W、Pc=95W;UabUcb=420 UabIa=1000、UcbIc=-120、COS?=0.88,電壓互感器是V-V接線,倍率為k=28000,有功示數為124.733kWh,無功示數43.71kvar, A相熔絲剛熔斷時電能表示數(變電站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查詢得)為有功示數為101.65kWh,無功示數31.08kvar,多功能表顯示失壓時間為t=240小時,判斷A相熔絲熔斷,后停電檢查確是A相熔絲熔斷.該客戶三班制制藥行業負荷穩定。
方法(一)、理論(書本上)分析:
A相熔絲熔斷Uab=0V;Ubc=100V,Uac=100V
A相熔絲熔斷期間:平均功率因數為COS?=0.98
正確功率表達式P正=UICOS?
錯誤功率表達式P錯=UICOS(300-?)
A相熔絲熔斷期間的平均功率因數COS?=0.98
更正系數G=UICOS?÷UICOS(300-?)=1.79
A相熔絲熔斷期間抄見電量=(124.733-101.65)×2.8=64.6324萬kWh。
(式一):追補電量=(G-1)×W=(1.79-1)×64.6324=51.0596萬kWh
方法(二):根據現場實測,求出非故障元件實際用電量計算法
正常運行時,總電量為二個元件所計電量的代數和,即W總= Wa+Wc,當A相熔絲熔斷后,由于Uab≠0,電壓向量圖發生變化,使得故障期間A相元件所計電量為負值,則所計電量W總=Wc+(-Wa),這就使得故障期間抄見電量小于非故障元件所計電量即W抄 現場實測相量圖為: A相熔絲熔斷Uab=72.1V;Ubc=100V,Uac=100V A相熔絲熔斷期間:平均功率因數為COS?=0.98 正確功率表達式P正 =UICOS? 錯誤功率表達式P錯=UICOS(300-?) 更正系數G=UICOS?÷UICOS(300-?)=1.79 前面的更正系數計算方法仍與理論計算方法一致,不同的是故障期間 非故障元件C相實際用電量便不是抄見電量,而是抄見電量加上故障 元件損耗的電量才是真正的故障期的實際用電量即: 故障期間實際用電量=(124.733-101.65)×2.8+12/1000×240×2.8=72.6964萬kWh (式二):追補電量=(G-1)×W=(1.79-1)×72.6964=57.430萬kWh 方法(三):母線平衡法(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 正常運行時變電站35kV母線電量平衡范圍為+0.89%,通過電能量自動采集系統查閱該35kV母線線損不合格時開始時間為2011-12-31下午5時,查閱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得: 故障期間1#主變301+2#主變302電量=693.168萬kWh 所有35kV出線電量之和=629.875萬kWh 此時A相熔絲熔斷期間: 線損率=[(693.168-629.875)/ 693.168]×100=9.1309% 若此時線損根據正常運行時+0.89%計算: 所有35kV出線電量=693.168-693.168×0.0089=686.999萬kWh,則: (式三)、追補電量=686.999 -629.875=57.124萬kWh 這是通過母線電量線損平衡分析A相熔絲熔斷期間應補收的電量。因為通過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減少了人為抄表的不同時等一些因數,這個補收的電量能夠更準確地反映該客戶故障期間實際用電量。 (式四)=(式一)- (式三)= 51.0596-57.124=-6.0644萬kWh (式五)=(式二)- (式三)= 57.430-57.124=0.306萬kWh (式一)和(式二)兩者電量相差6萬kWh左右,相對誤差為γ1=-10.62%,(式二)和(式三)兩者電量相差0.306萬kWh,相對誤差僅為γ2=+0.54%, 若沒有自動化電能量采集系統,僅按照書本上方法計算差錯電量,供電公司240小時將損失電量6.0644萬kWh,嚴重危害了供電公司經濟利益,也違背了公平、公正原則。 2.實例二分析:(A相熔絲熔斷,負荷不穩定) 例如在2012年05月26日到現場檢表測得開發區管委會10kV高供高計客戶發現: Uab=41.85V,Ucb=104V,Ia=0.74A、Ic=0.73A、P=47.0W、Pa=-30W、Pc=77W;UabUcb=390、 UabIa=1630、UcbIc=-30、COS?=0.99,電壓互感器是V-V接線,倍率為k=1000,有功示數為1378.84kWh,無功示數691.99kvar,通過負控裝置查得故障時的有功示數為1377.55kWh,無功示數691.21kvar,多功能表顯示失壓時間為61小時,判斷A相熔絲熔斷,后停電檢查確是A相熔絲熔斷,該戶負荷不穩定。現場實測相量圖為: 同理分析,由于該客戶負荷不穩定,不能計算出故障期間非故障元件C相實際用電量,則不能按理論(書本上特例)計算補收電量,否則就嚴重危害供電公司的經濟利益,但該客戶又沒有自動化電能量采集系統,只能以用戶正常月份用電量為基準,雙方協商進行補收。補收時間以電力負荷控制裝置或多功能電能表上記錄為準。 3.實例三分析:(C相熔絲熔斷,負荷不穩定) 2012年10月20日現場校表測得臺北鹽場10 kV高供高計數據:Uab=106V,Ucb=6.9V,Ia=0.35A、Ic=0.43A、P=29.6W、Pa=27.1W、Pc=2.54W;UabUcb=-310、 UabIa=430、UcbIc=-310、COS?=0.768,電壓互感器是V-V接線, 倍率為k=4000,有功示數為748.9kWh,無功示數193.78kvar,通過負控裝置查得故障時的有功示數為746.04kWh,無功示數191.41kvar,故障時間4 .5天,停電檢查是C相熔絲熔斷。(該戶負荷不穩定)現場實測相量圖為: 理論分析:C相熔絲熔斷時Uab=100V;Ubc=0V, Uac=100V;但實際上由于Ubc≠0,電壓向量圖發生變化,故障期間故障元件所計電量為正值即 Wc>0,則抄見電量W總=Wa+Wc,這就使得故障期間抄見電量大于非故障元件所計電量即W抄>Wa,由于負荷不穩定又無法計算出故障期間非故障元件的實際用電量,那么按照理論計算更正系數和抄見電量方法進行補收電量,肯定就多補客戶的電量,這就嚴重危害客戶的經濟利益。 4.結論 當發生電壓互感器高壓A相或C相熔絲熔斷時 (1)客戶負荷穩定:a可按方法(二)根據現場實測法,即計算更正系數和求出非故障元件的實際用電量;b采用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根據電量平衡法計算。 (2)客戶負荷不穩定:a采用電能量自動化采集系統根據電量平衡法計算;b根據《供用電營業規則》第八十一條第2小條要求執行:電壓互感器保險熔斷的,按規定計算方法計算值補收相應電量的電費;無法計算的,以用戶正常月份用電量為基準,按正常月與故障月的差額補收相應電量的電費,補收時間按抄表記錄或失壓自動記錄儀記錄確定。 [科] 【參考文獻】 [1]11-064 職業技能鑒定指導書 《電能表修校》試題庫. [2]DB32/990-2007 電能計量超差(差錯)退補電量計算.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令第8號《供電營業規則》. [4]11-061職業技能鑒定指導書 《用電監察(檢查)員》試題庫. [5]祝曉紅.中國電力出版社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化教材《電能計量》. [6]DSSD331長沙威勝電力有限公司、DSSD71江蘇林洋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三相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