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城市的居住小區中,對水面景觀的人性化設計已經成為評價一個小區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如今的居住小區水景觀設計并未達到所需標準,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介紹了現代居住小區水景人性化設計的四個原則,并根據這些原則,對居住小區各類物質設施的設計進行了探討,目的是為建設更宜人的居住小區,為人們更好的生活服務。
【關鍵詞】現狀;人性化設計;設施
0.概述
在現代城市的居住小區中,生動多變的水景效果是構成美麗宜居的社區空間,帶給人生活的樂趣,豐富人的視覺感受,吸引人們快樂生活的重要物質元素,對水景合理有效的設計,不僅可以滿足人們視覺美的享受,還可以調節社區環境小氣候,產生跳躍的動感、光感和聲響,增加景觀層次,擴大空間,改善社區生態環境。
1.居住小區水景問題現狀
根據調查,居住區水景周邊是人群活動最多的場所,但是現在國內的居住區水景卻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1)自然式水池如果周邊鋪設太多岸堤石塊,會引起居民的厭惡而影響觀賞游玩。
(2)規模過大的噴泉設施,人們不愿在其周邊停坐。
(3)人造瀑布規模過大會缺乏親切感,暴露的設施會帶來丑陋感。
(4)水景周圍缺乏足夠數量的座椅,因為人們在小區中會希望坐在木凳上而不是石頭上,巨大的水池也會對兒童產生危險。
(6)瀑布噴泉如果天天開放,經濟上的支出會過高。
(7)水景若用冷光照明,配上綠色的植物燈光,會在夜間使人產生陰冷的感覺。
2.居住小區水景人性化設計
2.1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
城市當中的任何一塊地段在進行設計時,都要首先考慮其原有地貌特征,如地形的高低變化,水體的自由走向,設計人員應使方案適應這些特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搬別人的設計,規劃尤其要尊重原有水系的布局,將原有河道與人工設施完美的結合起來,并合理配置水生植物,這樣才能使小區系統更加生動合理,自然美觀。
2.2水景的視覺美化
居住小區內水景的景觀品質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水景系統不同格調、特色的景觀美是通過遠近搭配來實現;水景系統跌宕起伏的節律可由水景的高低錯落、虛實互補來實現;水景疏密有致的韻味可通過其分散聚合來實現;水景中的動靜和聲形的變化可以使使用者各得其所;水景中光影的互動和四時的交替給居住者帶來不同的生活面貌;還要注意無水時的設計及照明,以確保最大程度的景觀品質。
2.3親水活動
水景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僅能供人觀賞,也能供人嬉戲,所以設計出具有對人們有吸引力的水景就是其設計重點之一,要盡量采用較淺的水面,以利于居民靠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設置親水踏步、親水平臺、漫水橋等,使居民盡量能觸摸和感受水體,對水岸也要有合理的設計,使其與居民的散步、休憩等活動相結合。
2.4安全設計
對水景的安全要從人工學角度考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池深設計:硬底人工水面在離岸20m范圍內,水深應小于0.7米,高于此標準的應設護欄。園橋、汀步如果無護欄,在附近2米范圍內,水深應小于0.5m。②護欄設計:由于護欄有一定高度,并位于人們視野之中,所以它的設計非常重要。要求護欄的地基要堅固,形體美觀、不阻隔視線,不易攀登,堅固耐久,示意性護欄高度不宜超過0.4m,臨空高差大于1m的活動范圍處,均應設高度大于1.05m的護攔,并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于1.2m。
3.居住小區設施設計
3.1景橋與汀步
連接水面兩岸的交通設施稱為橋,按類型有平橋、曲橋、拱橋、亭橋、浮橋等,如果水面較淺,可以采用汀步,對橋的設計要注意有合理的造型,還要考慮其位置、欄桿、階梯、寬度、踏面、坡道等的形式,為方便人們交往,可以在橋上設置供人們停留的平臺,也可穿插布置休息、服務設施,并配以綠化,充分發揮橋的裝飾作用。
注意事項:①首先注意便于通行,尤其是主要通道上的橋,不僅正常人,也要讓老人小孩與殘疾人可以使用,輪椅只能上12%坡度下的緩坡,超過這個坡度要適當延長以減小坡度。②橋面要有防滑處理,尤其是拱橋。③在離水面較高的拱橋上要設置堅固耐用的、高度不低于110cm的欄桿。④為了減少人流擁堵,可在折橋上的轉角處設平臺以供游人觀景。⑤汀步要考慮單人的行走寬度不低于60cm,根據人們每步間距,步石間距不宜大于50cm,并可以曲折變化,表面應平坦而不平滑,靜水石面要高出10-20cm,流水要更高一些,汀步要穩定,不能用作主要通道,只能在水體邊角處使用。
3.2噴泉
噴泉的尺度要和周圍環境協調,為了防止不美觀,噴泉噴頭可進行藝術化處理,或將管道設于管溝內,上覆蓋板,噴頭出設有機玻璃,水泵設在集水坑,上設過濾網保護,旱噴泉噴頭可以和有機玻璃結合形成特色鋪裝,并要注意安全性。噴泉周圍座椅的安置應使人們都在可聽可及的范圍內,擴大人們與水池噴泉的接觸面。
3.3駁岸
水域和陸域的交界線稱為駁岸,它的設計要點為:(1)必須考慮安全需要;(2)必須使游人能輕易的接近水邊;(3)必須使人們能從對岸或水面上觀賞到美麗的景色。
它的形式為:立式駁岸;用于水面和陸地高差很大或水面漲落較大的地區。斜式駁岸;人們易接觸到水面,安全性也較高,景觀展示面較大,但要注意這種駁岸的設計要有足夠的空間。臺階式駁岸;適用于廣場水面,它的親水性最高,但感覺較單調,駐足出容易積水和使人滑倒。生態型駁岸;用軟性材料例草坪處理濱水環境,可促進濱水環境生態的良性發展。
在材料選擇上,一般可用山石,卵、礫石,混凝土砌石,樹樁,草皮,裝飾貼面等。水體較小時,可將駁岸做成自由式,較大水面可在適當地方設置平臺踏步以利人們活動,另要注意駁岸不能成為殘疾人的障礙。
3.4木棧道
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厚度一般3-5cm,寬度10-20cm,兩板之間要留出3-5mm空隙,不應拼接,不應接觸地面,而應留有2cm空間以防浸泡,木材應進行防腐處理,連接木板的金屬配件應用不銹鋼材料安裝。 [科]
【參考文獻】
[1]郭笑梅.北方居住區綠化種植與水景景觀設計研究[D].2009.
[2]周濤.居住小區綠地的人性化景觀設計研究[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