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監測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科學技術活動,其直接目的就是獲取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環境信息,為科學的環境管理工作服務。本文論述我國環境監測的現實狀況,闡述了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對環境監測的相關環節提出了建議。同時本文對中國環境監測發展的壓力進行了描述,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環境監測;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0.引言
環境監測在我國的環保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環境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監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項不可以缺少的工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環境監測不僅能夠為環境質量的狀況的評價提供一定的基拙,還能夠為環保部門進行管理制度以及法律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據,還能夠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加強對其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1.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現狀
1.1監測人才依然欠缺
就目前來看,隨著環境監測工作的不斷發展,監測人員與日益發展的環境監測工作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因為編制不足的原因,所以從事環境監測的人員的數量不多,并且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技術基拙薄弱,無法滿足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并且對于一些關鍵崗位,缺乏符合要求的技術復合型骨干人才,整體素質低下。特別是一些區級和縣級的環境監測站,隊員素質不高的問題更是突出,無法形成監測能力。
1.2環境監測能力仍顯滯后
目前,環境監測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監測能力也相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人員以及儀器的配置上面還不夠完善,使得環境監測的能力還有些滯后。在環境預警、應急方面,因為現場缺乏監測儀器,并且缺乏環境應急監測車輛,所以環境預警能力和應急監測能力還比較低下。此外,環境監測的人員知識結構老化,業務能力也是層次不齊的,對環境監測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影響。現有的監測能力與拓寬的環境監測領域有差距;常規監測能力尚存不足,由于硬件條件差,不能全面開展國家和省里要求監測的項目,不能全面地發揮監測的職能;區、縣級監測站監測能力差距明顯。
1.3環境監測工作質量仍然偏低
在環境監測的工作中,缺乏應有的激烈競爭機制,導致對人才的引進以及管理工作很不樂觀。一些監測站因為存在編制問題,所以通常只采用保守的方法,導致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監測隊伍人才的不足的另一個現象就是缺乏復合型的高級人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某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環境監測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監測任務越來越繁重,監測人員、技術、設備跟不上,疲于應付。這種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局面,弱化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服務質量,導致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偏低。
1.4經費缺失仍是環境監測的突出問題
目前監測工作要求的經費和檢測資金來源的渠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仍然是經費問題,這無疑給環境監測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只有擁有大量的資金,才能夠完成環境監測繁重的工作任務,才能夠完成減排監測、污染源監測以及土壤調查等工作。資金不足的現象還會導致空氣自動監測系統不完善以及標準化建設落后的現象。雖然目前環境監測機構得到了一定的資金投入,但基層環境監測機構的建設還有待提高,很多區、縣級的監測站監測設施不足,有的監測站不僅缺少合格的監測用房和必要的監測設備,還沒有相配套的通信平臺。由于監測站的經費不足,監測人員的工作費用難以得到保證,使得監測人員缺少積極性,影響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效果。
2.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方向
2.1建立環境質量考核機制提高環境監測的執法力
各級領導必須加強對環境質量變化的重視,將環境質量作為環境保護考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依據。環保局應該制定環境質量目標考核與生態環境補償辦法,對每年政府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如果未完成目標任務,將會從其的財政資金中,扣除一定數額的資金。
2.2要健全環境質量監測制度
科學制定環境監測方案,確定環境質量監測范圍、項目、頻次,組織實施環境質量監測,組織開展環境質量監督性監測。根據地區的環境監測數據評估和預測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健全環境質量監測制度。
2.3加強例行監測擴大監測領域
監測站根據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和實際監測能力,要積極率先把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威脅城鄉居民食品安全、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逐步納入例行環境監測,要探索擴大環境監測領域,逐步開展生態、土壤、生物、振動、光、熱等監測,加強輻射環境監測。
2.4整合監測力量加強區域、行業、企業聯動監測
以市環境監測站為技術龍頭,整合行業監測站、企業監測站以及其他監測機構共同參與污染源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和環評監測、實施聯動監測。通過市站帶行業站、企業站的方式,使各級、各行業、各企業環境監測人員在干中學、學中干,提高全市環境監測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為全面履行新時期環境監測使命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今后,環保局要制定對行業、企業環境監測站的管理辦法、將其納入管理,逐步對行業、企業監測站監測技術能力、監測范圍進行認定,認定后的行業、企業環境監測站可受市環境監測站委托開展其內部認定的監測范圍內的監測工作。
2.5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
要按照環保部關于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的部署,積極組織所屬環境監測站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工作。以“以獎促治”村莊(鄉、鎮)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農村地表飲用水水源、地下飲用水水源、空氣、土壤等要素監測。環境監測站要逐步建立農村環境監測制度和技術規范體系。
2.6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監測體系
進一步建立健全排污企業自行開展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制度,規范企業自測行為;理順企業自測、主要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監測和環保部門對污染源排放的監督性監測的關系,充分發揮各自監測的作用。
2.7規范污染源監督性監測說清污染源狀況
要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的管理,要督促排污企業加強污染源監測基拙設施如排污口、監測平臺等規范化建設,為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提供基拙保障。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排放基拙信息檔案,組織編制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報告。要加強對企業排放重金屬的監測和排放區的環境質量監測,摸清重金屬排放對環境的影響,統計區域重金屬排放總量,分析其與周邊區域環境質量的關系,逐步開展污染源溫室氣體監測工作,為溫室氣體減排莫定基拙。
2.8加快能力建設保障運行經費
目前,黨中央已經出臺了很多的舉措,這些舉措對于擴大內需、促進增加等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環保的投入方面也大大的增加,所以不許緊抓這一有利時機,使用好中央補助資金,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資金,加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強化環境監測基拙能力,著力解決監測技術人員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監測用房面積不夠、監測儀器設備缺乏、監測運行經費不足等問題,保障監測工作正常開展。
2.9關心環境監測隊伍發展
要結合機構改革,健全監測管理機構,同時加強環境監測機構的領導班子建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因地制宜地出臺相應政策措施,要保障監測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探索建立監測人員工傷、保險等制度,確保監測隊伍穩定。加強人員培訓,優化監測體制,提高整體監測能力。以建設“學習型監測站”為向導,全站(每個崗位)、全程(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全員(所有人員)終身自覺主動學習,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促進全體職工的全面發展。為鞏固學習成果,堅持全員“季考制”。要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業務培訓和碩士高等學歷人才培養。要加強科研學術活動,成立“站學術委員會”。加強對技術人員的指導,還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赴國家級優秀監測站實地學習取經。
3.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對于社會環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加強對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根據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環境監測工作的不斷發展,為環境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科]
【參考文獻】
[1]孫慧芳.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1(08):199-200.
[2]王耀琴,楊順生,王文勇.淺談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與發展現狀[J].中國測試技術,2003(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