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來說,進行某種程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并不是單純地給學生們講授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也是在以實現以人為本,鼓舞學生為重點。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進行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更給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提出了較高的難題。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多以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將教學任務,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方式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會計教學方法;高職院校;改革
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現狀上看,學生的主要特點就是學習的基礎水平不高,但是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學習欲望,同時,在人際關系以及與人溝通的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無論是在文化課的學習上還是實踐能力上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具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做到以人文本,在調動學生們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將專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高職院校的學生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采用提問式的教學方法
從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上看,主要是以提問式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其中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最終的解決問題三個方面。在運用這種方式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課堂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重點。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會計教學是一種涉及到的范圍相對較廣,復雜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完成。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要讓學生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要形成一種學生成組討論的模式。無論是在案例分析,教學內容講授還是在問題的討論階段都需要形成重點。在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課堂上不斷增強學習的動力。
會計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學內容必須要以提問式教學為主,其中包括借、貸記賬方式的教學,如果學生們對這一概念全面地掌握,并且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就可以完全實現教學的高效性。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一問題還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教師采用提問式教學的方式,將問題體現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分析,根據自身的理解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學生們的印象會比較深刻,還能夠提升教學課堂的氣氛。
2.采用小組是互動教學法
這種做法就是發揮教學實踐性的重要意義,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工作中可以看出,在新知識的講授以及舊知識的鞏固的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主要是由于這種方式在實際的應用中,需要設置一定的實習基地,然后將各種硬件和軟件設備投入到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力量,盡量延長實踐的時間。這種教學方式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可以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方式實施的過程中,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的學生成員要各具優勢,不能將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然后通過辯論,討論或者是競爭的形式加強對內容的學習,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能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做到準確和具體。
3.組織課外教學
在課內教學實施之余,學生們可以進行課外的學習。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的需要來進行課外的實習基地的選擇。由于現如今社會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比較樂于讓實習生來到企業進行歷練。為了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學校往往回和一些對口的企業簽訂相關的實習生實習合同,這樣就會給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實習空間。這種做法主要是以解決一些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在我國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應用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我國有些職業技術學院在加強實踐教學方面非常重視,注重院內的產學結合,統籌規劃教育產業,發揮學院下層二級企業主體的產業資源優勢,使其閑置資源在教育產業得到合理配置。如良好的院內專業生產實踐場所,來自生產管理一線的專業師資,辦在院內的人才市場,面向行業的技術報務中心等,這種緊密型院內產學結合,已成為一些學院實踐教學的先天優勢。使學院成為地方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的培訓基地,成為應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勞動市場對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要求更高,如果還像以往辦學模式——脫離市場,難以滿足企業需要,從而導致就業率降低,影響學校招生、創收和聲譽。所以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對人才培養的最佳選擇,也是確保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通過對國內外職業教育成功與失敗的調查與研究,發現“訂單式教學”恰好能體現職業教育的規律.即根據企業需求計劃招生、有針對性培養、使就業有保障。有些職業技術學院就根據專業不同,與企業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依“訂單”制定課程,聘請兼職教師,定期組織專家進行學術報告會,將“立足市場、產學結合”的理念落到實處。
4.會計教學改革要求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高職會計專業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案決定了會計教學方式必須以“實訓“為核心。
(1)培養一專多能的會計師資隊伍。會計專業的教師在以本學科教學為主的前提下,應根據會計教學的需要和自身條件和興趣,選擇與會計專業相關的課程進行系統學習。這有利于更好地協調課程間的關系,也有利于會計教師從專才向通才的發展。
(2)優化會計教師的知識結構。會計職教師資知識結構中應有三個基礎要素:會計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會計基礎學科知識和相關交叉學科知識。這有利于會計教師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有助于會計教師以簡馭繁、觸類旁通,從而有效地順應會計專業教學對師資的要求。
(3)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會計職業教育目的是培養一定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會計教師要有豐實的會計實踐知識和較高的會計技能水平,并在會計教學中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有利有縮小會計職業教育與社會會計實踐工作的差距,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
5.總結
總之,在會計教學中,各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能弧立的使用某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善于創造條件,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和其他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以達到培養學生運用會計知識的目的。 [科]
【參考文獻】
[1]侯雁.運用情景教學法增強《基礎會計》實訓課的趣味性[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1).
[2]謝瑩.角色扮演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10).
[3]于陽.高職會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