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國家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這使森林資源保護和游憩專業這一學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對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文章對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的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指出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是生態學、旅游管理學、林學等的交叉學科, 是林業和旅游結合的一個新專業。提出了自該專業開設以來所出現的問題,包括該專業的學科定位,專業特色,以及學科建設等等,并在我國發展的新時期,基于新的社會需求要求,對這一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策略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國的旅游業在近些年來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旅游業成為我國發展前進最為廣闊的行業之一,尤其是森林旅游業已經成為旅游業中的強力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毫無疑問,這一國策的提出將對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當前,我們應把森林旅游業和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指導思想緊密結合起來這一要求也對高校開設的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1.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歷程
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是我國在1999年在大學設置的新專業,是適應旅游業迅速發展的社會需求而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是在森林資源保護的前提下,為了滿足旅游業對生態旅游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已經有包括北京農學院云南農業大學等所高校開設這一專業。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是一門新學科,在多個學科交叉基礎上出現的新學科招生單位一般都是各地的農學院林學院等等,這一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掌握森林生態系統知識,還要掌握旅游和相關的生態知識,運用這些森林和旅游的生態知識來為生態旅游業以及森林旅游資源的保護服務。
自20世紀90年代,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對生態旅游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森林游憩專業應運而生。根據楊曉云調查,有63%的人對森林游憩專業人才持樂觀態度,有77%的人認為該專業生態旅游方向有發展前途。說明生態旅游人才培養應是該專業的發展主流,同時基于對森林資源的協調開發利用與保護關系的認識,對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人才的培養是該專業的另一方向。因此,森林游憩專業從綜合的角度分析設立森林保護、生態旅游和景區規劃與管理三個專業方向,個別學校還開設了旅游管理方向( 如云南農業大學),授予農學學士或管理學學士學位。設立該專業的學校, 根據各自學校特點和學科基礎定位該專業的發展方向,總體分析各學校課程設置,該專業的主干學科為生態學、旅游學、管理學和林學。
2.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矛盾和問題,由于該專業是在多種學科交叉的基礎上形成的,森林資源保護屬于自然科學類,而游憩類屬于人文科學類所以該專業最大的問題是怎樣把自然科學的課程與人文科學的課程進行有機的融合使我國開設這一專業的近二十所高校中,專業的學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計教學計劃學科發展前景規劃等卻各有不同因此,由于對這一專業的發展和規劃的不合理以及學生對這一專業的不熟悉不了解,因此造成了學這一專業的人數偏低,畢業生的就業率也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結合近些年來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對這一專業的發展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我國的森林旅游業發展迅速,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也給予高度重視,這在為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要把生態二字作為核心,注重對森林旅游資源的保護與管理,進行有效的專業規劃,及時進行課程的設置和調整,為森林旅游業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
3.新形勢下的森林游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
3.1培養目標定位
確立科學的專業培養目標是高等教育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高校要培養合格的人才,首先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在新形勢下,高校培養目標, 應堅持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度統一,根據教育改革發展和社會需要,森林游憩專業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培養科學研究型人才,而是十分注重培養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的人才。這就要求該專業的教學內容在體現知識結構合理化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知識擴張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精通一種技能,熟悉多種技能,朝著“一專多能”的應用型方向邁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為市場提供順應時代要求的合格畢業生的基本要求,素質培養是畢業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條件。因此,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在人才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方面突出辦學特色。
3.2培養業務要求
針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熟練運用生態學、旅游管理學等理論模塊, 創造性地掌握生態旅游資源與項目開發、森林景觀保護與游憩、旅游企業實務操作等基本技能。主要學習旅游管理及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管理及旅游地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并受到旅游資源與旅游地環境評價、規劃、設計及生態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具備分析和解決生態旅游、景區規劃與管理方面問題的基本能力。
3.3重視素質培養
森林游憩教育寓基礎教育和實踐教育于一體, 在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中始終把素質培養放在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條件的位置,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是通過基本的專業課、職業道德修養、生態旅游發展形勢及學科前沿理論等專題講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初步培養其科學、文化、道德、身心等方面的基本素質。如生態學使學生樹立基本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理念,職業道德修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等。同時, 教學環節強化學生技能培養,注重學生知識擴張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4.結語
通過對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學科相關問題的分析,希望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可以在科學化正規化的道路上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楊曉云,歐曉紅,羅明燦等.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結構和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林業教育,2012.
[2]周永斌,宋薇,谷曉萍,馬發旺,張智,魏大勇,張輝.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特色與發展[J].高等農業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