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現行《婚姻法》第2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第3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第5條規定“結婚姻自由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可見,婚姻自由是由法律所規定并受法律所保護的一種權利。
【關鍵詞】婚姻自由;結婚自由;離婚自由;法律知識;區域差異
本文主要是將作為大學生調查研究主體,圍繞著“婚姻自由”這一觀點的不同看法進行調查和論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的經濟地區有著不同的婚姻觀念,在不同的民族地區也有著不同的婚姻習俗,在不同的區域所生活的人們對婚姻自由也有著不同的認識。這一切都是源于婚姻的發展歷程所造就的成果。婚姻,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興起與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與解釋。
1.婚姻的歷史淵源
在婚姻家庭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社會有著不同的婚姻家庭制度,社會經濟基礎的歷史類型決定了婚姻家庭的歷史類型。婚姻家庭制度可以分為原始社會中的婚姻家庭制度,即群婚制與對偶婚制兩種不同的婚姻制度,還可以將其分為階級社會中的家庭婚姻制度,即一夫一妻制。原始社會的崩潰過程為一夫一妻制的形成,是以私有制為其經濟基礎,這是人類婚姻家庭制度在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是,這一階段的一夫一妻制又與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一夫一妻制度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我國婚姻歷史中,深受著儒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四權”,形成了“為以禮為主,以法律為輔”的社會觀念。近現代,我國的廣大學者的理論中,將“婚姻”的觀點論述為婚姻是“男女雙方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而締結,具有公示夫妻身份的兩性結合”。
2.婚姻自由的概述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婚姻問題上所享有的充分自主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其內容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結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結婚自由是建立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結婚自由,是實現婚姻自由的先決條件,離婚自由是結婚自由的必要補充。離婚使不自由的婚姻得以解除,為締結自由的婚姻創造條件。沒有離婚自由就根本不可能有完全的結婚自由。
但是婚姻自由是相對的自由,而不是絕對的自由。行使婚姻自由權,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了結婚的條件與程序、離婚的條件與程序,這些規定劃清了婚姻問題上合法與違法的界限。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現行《婚姻法》第2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第3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第5條規定“結婚姻自由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可見,婚姻自由是由法律所規定并受法律所保護的一種權利。任何人,包括當事人父母,都不得侵犯這種權利,否則就是違法行為。使用暴力,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予以制裁。凡符合法律規定,即為合法行為,受法律保護;不符合法律規定,即為違法行為,不受法理保護。
3.調查結果分析
在我校的大學生中,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來自沿海地區的、有來自中東部地區的、有來自農村的、有來自我國疆域邊遠地區的,大家從小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感受的文化習俗以及所接受的教育條件都不一樣。為此,就針對“婚姻自由”這一專題展開調查。題目數量設計只有十個,卻是針對目前我國的婚姻現狀開展調研。其中就主要的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一是當地的婚姻選擇是否是自由的?二是在當地是否有婚姻包辦的現象?三是在當地有沒有買賣婚姻的情況?在調研中還就以此展開的工作對同學們進行了相關的普法活動,這讓大家對法律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圖如下:
城鎮地區:自由選擇91.2%,家庭包辦6.1%,買賣婚姻2.7%。
農村地區:自由選擇56.8%,家庭包辦41.4%,買賣婚姻3.9%。
邊遠地區:自由選擇38.5%,家庭包辦48.8%,買賣婚姻12.7%。
從圖中和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越是發展的城鎮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越好、受教育的程度越是高的地方人們的婚姻自由越是能夠得到保障,婚姻自由這一原則越是得到實現;越是農村與偏遠地區,人們的婚姻自由越是得不到保障,在少數民族地區源于地區的民族文化習俗的影響,尊重其傳統文化的發展,婚姻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在形式上與實質上得到法律的保障。還有一些其它比如婚姻對我們的重要性?在這些問題的調研上,同學們表現的有些茫然,有些覺得應該由家庭和父母的安排,有些則認為婚姻只是作為自己日后結婚只是一個程序,其它沒有太大的意義等。
4.根據現狀,提出建議
4.1加強普法,增強法制意識
其實在我國不同的地區的地方政府對于法制這一塊的工作從未松懈過,可是從事法學這一塊的工作者稀缺,這使得我國國民的法制意識仍然是一個難題的關鍵。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應多設司法專欄,為廣大民眾講解有關法的常識與知識。同時,政府應該在各大高校培養的畢業生的基礎之上,多多宣傳政府對各大高校畢業的畢業生的渴求,吸引本專業和非專業的工作者,讓他們有更大的工作信心。
4.2培養中養興趣,學習中通人情
培養中養興趣,指的是各大高校在教學是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開設課堂,為學生們將知識記于心,為將來落實到實踐中有理論基礎來支撐。學習中通人情,指的是學習的不僅僅是理論,還要與實際相結合,在處理相關法律事務時,不要有“官本位”思想,要有以民為本的思想,與民眾一定要相親相愛,這在實踐之前就要培養這樣的意識。
4.3理論聯系實際,為法制社會開創更好的明天
“我的夢,中國夢”這樣的一個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未來提出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科]
【參考文獻】
[1]朱曉燕.婚姻自由的思考,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4(6):1-2.
[2]賈榮,馬全江.試論婚姻法的倫理性,濱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04.
[3]竇立春.婚姻自由的倫理合理性及其限度—基于黑格爾思想資源的研究.社會縱橫,2012,27(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