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歲的郭利杰眉眼自帶笑,齊肩長發自帶卷,1.8米的身高,走起路來腰板挺直,如果不是他告訴你,“我已經70 歲了”,你絕對不會將他和“古稀之年”四個字聯系在一起。
見到郭利杰是在他在北京南三環的畫室里,郭利杰的畫室充滿濃濃的墨香,除了一個角落掛著他年輕時的畫作,人物、山水之外,其他的墻壁都被雞和貓占領,還有一塊很小的地方,郭利杰掛著國賓禮特供藝術家書畫評審委員會給他的潤格證書:郭利杰美術類藝術作品國內市場5.8萬元人民幣/平方尺,國際市場1萬美元/平尺。
郭利杰喜歡人多,看見記者,很是開心。“60歲來北京,什么都好,就是有時會覺得寂寞。”但是對闖北京的決定,“從來沒有后悔過。”
60歲之前,在陜西,大家都知道藝術家郭利杰,可是如今,只要提到“中國畫雞第一人”、“畫貓專家”,大家都知道是郭利杰,這是用“實力、勇氣和寂寞換來的榮譽。”郭利杰說。
迷茫
郭利杰是他們那個年代難見的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父親是中醫,母親被稱為刺繡、繪畫能手,受母親影響,郭利杰從小就對繪畫充滿渴望,但是,他似乎并不是那種天賦奇高的孩子,相反,可能有些差。
因為,在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讓大家畫鴨子,滿分5分的鴨子,全班只有郭利杰得了2分,不及格,拿著不及格的作業,郭利杰哭得很傷心,因為同學都笑話他,但是母親卻安慰他:“多練習會好的。”
于是,郭利杰一口氣畫了5、6本鴨子,而這,也成為了郭利杰藝術之旅的開始。郭利杰告訴記者:“從這以后,我的美術成績每次都得高分。”
郭利杰14歲考上初中,那時候的錄取比例是1/50,為了求學,郭利杰每周都要背負20斤重的紅苕和干糧跋涉50多里路去學校。1958年初中畢業,沒想到的是,畢業就失學在家,他當時希望去新鄉上新鄉藝術學校,可是沒有被錄取。
郭利杰很傷心,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他的母親在這期間一直陪伴著他,安慰他,他開始好轉,并開始臨摹母親的鞋樣剪紙作畫。因為那時候家里養了大群的雞,所以,他也寫生。
人生總是有太多的不可思議,一個月以后,郭利杰被聘請為當地中學的民辦教師,月薪4元。當時物價為雞蛋200個/元。于是,郭利杰訂了一份月刊《中國畫》,非常昂貴,每年12元。再后來他到鄭州報考了回民中學,期間他無數次把自己的畫作投稿給《河南日報》,但均泥牛入海無消息。
可是,郭利杰沒有放棄,后來通過努力終于成功考上西安藝苑美校和西安美院,在漫漫藝術之旅上開始了一個新的征程。
那時候,他什么都畫,山水、人物、花鳥,各種嘗試,雖然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名家輩出的藝術圈,這樣的成績根本激不起波瀾。
年輕氣盛的郭利杰立志,“要超越齊白石、超越很多名家。”但是,談何容易。
重新開始
1979年,郭利杰生了一場重病,纏綿病榻一年之久,“有一天我醒過來,看見住在一起的病友都不在了,就問護士,他們怎么出院也不和我打聲招呼。”護士告訴他,他的病友沒有出院,都離世了。
這件事對郭利杰打擊很大,出院以后,“我認真總結人生,也漸漸開悟了。”郭利杰是個不會輕言放棄的人,在這次病愈之后,他開始研究各個名家成名的歷史,他發現,齊白石以畫蝦聞名,徐悲鴻以畫馬聞名,黃胄以畫驢聞名,每一個名家都有一門絕活。“我何不選擇一種動物把它畫絕,聞名于世呢?”
郭利杰出生于河南省武涉縣東張計村,該村與相距20里地的陳氏太極拳的村子相鄰,以孵化雞雛馳名,所以,郭利杰立志要在畫雞上有所建樹。
為了能實現自己的諾言,郭利杰在自己的畫室里養了十幾只雞,從這時開始,他哪兒也不去,不見任何親戚、朋友,只專心畫雞。
他給自己的時間是10年,10年一定要有所成。
為了激勵自己,1987年,他為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并且在自畫像下面寫了一首打油詩激勵自己:“自幼刻苦學畫,年近四十沒啥,所謂大志理想,何年何月才能不是空話,再發奮吧,一米八二,過好這余下的秋冬。”
“這副自畫像一直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就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為了能畫好雞,郭利杰除了自己養雞,他還到農村去看雞,“那時候,滿腦子都是雞。”
有一天,郭利杰去農村寫生,他看見農婦放出睡了一晚上的雞,那些雞都是興沖沖地沖出雞籠,其中有一只雄赳赳的公雞,出籠之后,振翅飛到高處,扯著嗓子,喊出了雄雞應有的氣勢,而這時,東方也開始發亮。
那只雄雞的影子在郭利杰的腦海里始終揮之不去,郭利杰終于頓悟。10年的時間,他終于總結出了畫雞的手法,任何一種形態的雞,他都能畫得栩栩如生。
1990年,郭利杰到北京找導師何海霞,給他看自己畫的雞,何海霞告訴郭利杰:“你成了。”那個時候,郭利杰無法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只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從那時開始,郭利杰在長安畫壇聲名鵲起。
不僅如此,郭利杰還成為了亞運會支援北京的陜西第一人。1993年12月,郭利杰畫的抗日英雄楊虎城一門忠烈獲得一等獎,轟動一時,1995年8月15日,郭利杰在西安舉辦抗日-勝利50周年個人畫展。不僅如此,他創作的書《怎樣畫雞》,出版就脫銷。
郭利杰的藝術之路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但是,郭利杰并沒有停下來。
別出心裁
郭利杰是個一直都在超越自我的人,在他的價值觀里,如果藝術家不走一趟北京,那么,就不能稱為真正的藝術家,齊白石還曾經三進三出北京,所以,郭利杰在60歲那一年,毅然決定,闖北京。
他的這個決定,嚇壞了家人,但是因為對他的信任,郭利杰的北京之行還是成功了。
初來北京,人生地不熟,在西安被簇擁慣了的郭利杰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落寞,但是他堅信,他畫雞的功夫一定能得到業內認可。
于是,沒事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出去轉悠,看展覽,聽關于北京藝術圈的各種新聞,“前三個月,真的是著急,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沒人和我說話,太寂寞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利杰看到一個有名畫家辦畫展的公告,他覺得機會來了,他收好了公告的地址,并且認真詢問了相關工作人員畫展的細節,回到租來的房子里,他就埋頭作畫,他畫了36只小雞,祝畫家畫展成功。
畫展當天,他拿著畫,揣了100張名片,出現在畫家的畫展上,起初,沒有一個人和他說話,發名片人家也不愛理睬,但是當他把畫送給畫家,畫家打開畫,圍觀的人都開始稱贊,畫家也是贊不絕口。
接下來,郭利杰就不用自己發名片了,大家都爭相找他要名片。
這次畫展之后,郭利杰在北京終于有了朋友,他的屋子開始不寂寞了,每天都有人登門拜訪,希望和他學習如何畫雞。郭利杰的圈子初步建立。
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且,那個辦畫展的有名畫家也登門拜訪,希望和郭利杰學習畫雞。
之后,郭利杰似乎不怎么努力,但是找上門來的人卻越來越多。他畫的雞幾經周轉,被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看到,廖靜文很喜歡,就約見他。郭利杰記得很清楚,去的時候,保安說,約見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但是知音總是相見恨晚,這一次談話,從10分鐘變成了一個小時。
郭利杰現場給廖靜文畫了一幅雛雞,廖靜文評價很高,說:“白石的蝦、悲鴻的馬、黃胄的驢被畫壇譽為‘三絕’,我看你畫的雛雞,也可以稱得上畫壇一絕。”
隨著交際圈的逐漸擴大,郭利杰在北京的聲譽也逐步傳播開去。
期間,有一家做掛歷的公司找到郭利杰,2005年,正值雞年,他們希望為郭利杰出掛歷,后來郭利杰的生肖掛歷銷售超過10萬份,如今這個掛歷還掛在郭利杰畫室的墻上,他每次提到這個掛歷,都覺得很驕傲。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2005年和2006年郭利杰成功地分別在北京榮寶齋和軍士博物館舉辦郭利杰“百雞百貓畫展”,時任中國書協主席,沈鵬題寫展標。2011年5月由陜西宣傳部主辦在陜西美術博物館舉辦“情系陜西、郭利杰進京十年從藝50年全國巡回展、2012年5月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辦”,郭利杰從藝50周年作品全國巡回展。
中國美協主席、著名畫家劉大為參觀郭利杰“百雞百貓畫展”后說:雞很有特色,貓很有情趣。
“歲暮但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郭利杰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不管年齡有多大,只要有實力,去哪兒都可以。
如今,郭利杰的作品《一唱雄雞天下白》巨幅被收藏在毛主席紀念堂。《春日融融》一幅被臺灣新竹市美術館收藏,《報春大吉》巨幅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梅花香自苦寒來》巨幅被北戴河賓館收藏,《和諧吉祥》巨幅被寧波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4年,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巴黎舉辦盧浮宮東西方國際藝術展,郭利杰被邀請前去畫雞,因為法國國徽上的吉祥物是雄雞。此行,郭利杰收獲頗豐。
他告訴記者:“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僅是要懂得弘揚自己國家的優秀傳統,還要學會融會貫通,藝術無國界,繪畫無國界。”在繼西安、焦作、北京之后,郭利杰在巴黎也有了自己的藝術館。
問他,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說:“一是因為家境優越,從來不為錢發愁,所以,心思全在藝術上;二是字典里從來沒有放棄二字,一直都在路上。”
接下來,郭利杰準備去臺灣辦畫展,這個藝術家永遠不服老。
責編:范穎華
郭利杰
祖籍河南省焦作市武涉縣東張計村,曾先后就讀于西安藝苑美校和西安美院,在當今畫壇享有“畫雞神手”、“畫貓專家”的美譽。2003年起客居北京,2004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著名國畫藝術家”和“國家一級藝術委員”稱號。
現為文化部中華藝術交流中心副主席,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中國專家學者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創作員、教授,中國部長將軍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北京金大都畫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