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制球形儲罐》
標準編號:GB 12337-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鋼制球形儲罐(以下簡稱“球罐”)的設計(包括規則設計和分析設計,下同)、制造、組焊、檢驗與驗收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設計壓力不大于6.4MPa、設計溫度范圍按鋼材允許使用溫度的桔瓣式或混合式以支柱支撐的球罐。
本標準不適用于下列球罐:
a) 核能裝置中的球罐;
b) 經受相對運動(如車載或船載)的球罐;
c) 公稱容積小于50m3的球罐;
d) 雙層結構的球罐。
發布/實施日期:2014-09-03/2015-02-0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代替GB 12337-1998。
修訂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的附錄F為推薦性,其余技術內容為強制性。
本標準與GB 12337-1998《鋼制球形儲罐》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根據TSG R0004《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GB150.1~150.4《壓力容器》修改相關內容;
——設計壓力的適用范圍由4.0MPa提高到6.4MPa;
——增加了球殼用鋼板厚度不宜大于50mm的規定,相應的修訂了鋼板的厚度適用范圍;
——球殼材料增加到14種,新增材料:Q370R、15MnNiDR、15MnNiNbDR等;
——支柱與球殼連接型式取消了U型柱結構和翻邊結構,增加了長圓形結構;
——增加了盛裝毒性程度為極度或高度危害介質的球罐,進出口應在上極開孔的要求;
——取消了球罐人孔、接管法蘭密封面應采用凹凸面的要求;
——根據GB 50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地震載荷的計算;
——根據GB 50009《建筑結構荷載規范》修訂風載荷的計算;
——增加了外壓球殼的計算內容;
——產品焊接試件由3塊改為2塊,分別是立焊、平焊加仰焊;
——增加了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方法及對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優先采用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的要求;
——增加了球罐內側宜采用熒光磁粉檢測的要求;
——增加了不宜采用γ射線全景曝光射線檢測的要求;
——增加了附錄A標準的符合性聲明及修訂;
——增加了附錄B安全附件及附屬設施;
——增加了附錄C風險評估報告;
——增加了附錄D應力分析設計球罐。
本標準由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2)提出并歸口。
《品牌價值 質量評價要求》
標準編號:GB/T 31041-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在品牌價值評價過程中對影響品牌價值的質量要素的評價要求。包括評價的總體要求、評價要素、評價方法、評價程序和評價報告。
本標準適用于處于品牌建設不同階段的各類組織,為組織提升品牌價值提供質量要素方面的評價和改進依據。
發布/實施日期:
2014-12-05/2014-12-3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標準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全國品牌價值與價值測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2)提出并歸口。
《品牌價值評價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標準編號:GB/T 31280-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企業品牌價值評價的測算模型、測算指標、測算過程等內容的相關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企業或企業集團品牌價值評價,也可作為行業組織和第三方對企業進行品牌價值評價的依據。
發布/實施日期:2014-09-30/2014-12-01
發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標準內容: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全國品牌價值與價值測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2)提出并歸口。
《品牌價值評價 銀行與保險業》
標準編號:GB/T 31044-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銀行與保險業企業品牌價值評價的測算模型、測算指標、測算過程等內容的相關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銀行與保險業企業或企業集團品牌價值評價,也可作為行業組織和第三方對企業進行品牌價值評價的依據。
發布/實施日期:2014-12-05/2014-12-3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標準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全國品牌價值與價值測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2)提出并歸口。
《品牌價值評價 交通運輸業》
標準編號:GB/T 31046-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交通運輸業品牌價值評價的測算模型、測算指標、測算過程等內容的相關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交通運輸業企業或企業集團品牌價值評價,也可作為行業組織和第三方對企業進行品牌價值評價的依據。
發布/實施日期:2014-12-05/2014-12-01
發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標準內容: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全國品牌價值與價值測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2)提出并歸口。
《品牌價值評價 石油和化學工業》
標準編號:GB/T 31281-2014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品牌價值評價的測算模型、測算指標、測算過程等內容的相關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石油和化學工業的企業或企業集團品牌價值評價,也可作為行業組織和第三方對企業進行品牌價值評價的依據。
發布/實施日期:2014-09-30/2014-12-01
發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標準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全國品牌價值與價值測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2)提出并歸口。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
標準編號:GB/T 15835-201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出版物上漢字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用法。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出版物(文藝類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公文,以及教育、媒體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數字用法,也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發布/實施日期:2011-07-29/2011-11-01
發布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代替GB/T 15835-1995。
修訂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與GB/T 15835-1995相比,主要變化有:
——原標準在漢字數字與阿拉伯數字中,明顯傾向于使用阿拉伯數字。本標準不再強調這種傾向性;
——在繼承原標準中關于數字用法應遵循“得體原則”和“局部體例一致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措辭上的適當調整,以及更為具體的規定和示例,進一步明確了具體操作規范;
——將原標準的平級羅列式行文結構改為層級分類式行文結構;
——刪除了原標準的基本術語“物理量”與“非物理量”,增加了“計量”“編號”“概數”作為基本術語。
本標準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歸口。
《標點符號用法》
標準編號:GB/T 15834-201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現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用法。
本標準適用于漢語的書面語(包括漢語和外語混合排版時的漢語部分)。
發布/實施日期:2011-12-30/2012-06-0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代替GB/T 15834-1995。
修訂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與GB/T 15834-1995相比,主要變化有: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編寫規則(GB/T 1.1-2009),對本標準的編排和表述做了全面修改;
——更換了大部分示例,使之更簡短、通俗、規范;
——增加了對術語“標點符號”和“語段”的定義;
——對術語“復句”和“分句”的定義做了修改;
——對句末點號(句號、問號、嘆號)的定義做了修改,更強調句末點號與句子語氣之間的關系;
——對逗號的基本用法做了補充;
——增加了不同形式括號用法的示例;
——省略號的形式統一為六連點“……”,但在特定情況下允許連用;
——取消了連接號中原有的二字線,將連接號形式規范為短橫線“-”、一字線“—”和浪紋線“~”,并對三者的功能做了歸并與劃分;
——明確了書名號的適用范圍;
——增加了分隔號的用法說明;
——“標點符號的位置”一章的標題改為“標點符號的位置和書寫形式”,并增加了使用中文輸入軟件處理標點符號時的相關規范;
——增加了“附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主要說明標點符號不能怎樣使用和對標點符號用法加以補充說明,以解決目前使用混亂或爭議較大的問題。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對功能有交叉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做了區分,并對標點符號誤用高發環境下的規范用法做了說明。
本標準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歸口。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標準編號:GB/T 16159-2012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現代漢語的規則。內容包括分詞連寫規則、人名地名拼寫規則、大寫規則、標調規則、移行規則、標點符號使用規則等。為了適應特殊的需要,同時規定了一些變通規則。
本標準適用于文化教育、編輯出版、中文信息處理及其他方面的漢語拼音拼寫。
發布/實施日期:2012-06-29/2012-10-0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代替GB/T 16159-1996。
修訂內容: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與GB/T 16159-1996相比,主要變化有:
——將原標準中正詞法的具體規定、用法調整為分詞連寫、人名地名拼寫、大寫、縮寫、標調、移行、標點符號使用等7個部分的基本原則。其中,把原先按詞類分節的部分歸到分詞連寫規則之下,并增加了“縮寫規則”和“標點符號使用規則”;
——取消原標準中與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并列的“虛詞”一節,把虛詞詞類提升,與實詞詞類并列,以貫徹按詞類分節的原則;
——修改了原標準中關于非漢語人名、地名的漢語拼音拼寫規則;
——參照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的規定,補充了“漢字數字用漢語拼音拼寫,阿拉伯數字則仍保留阿拉伯數字寫法”的規定;
——增加了在某些場合,專有名詞的所有字母可全部大寫,也可不標聲調的規定;
——增加了變通規則,以照顧某些領域的特殊需要。
本標準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歸口。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標準編號:GB/T 7714-2005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各個學科、各種類型出版物的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著錄順序、著錄用的符號、各個著錄項目的著錄方法以及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標注法。
本標準適用于著者和編輯著錄的文后參考文獻,而不能作為圖書館員、文獻目錄編制者以及索引編輯者使用的文獻著錄規則。
發布/實施日期:2005-03-23/2005-10-01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修訂狀況:代替GB/T 7714-1987。
修訂內容:本標準與GB/T 7714-1987相比,主要變化有:
——依據ISO690-2國際標準增加電子文獻的著錄規則。為了滿足知識經濟時代電子文獻的著錄需求,不僅參照ISO690-2,在“4 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部分為電子文獻的著錄增加了“4.6 電子文獻”,而且為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分別在“4.1 專著”、“4.2 專著中的析出文獻”、“4.3 連續出版物”、“4.4 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4.5 專利文獻”中增設了“引用日期”和“獲取和訪問路徑”2個著錄單元;
——根據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實際需求簡化了文獻著錄規則,刪除了GB/T 7714-1987《問候參考文獻著錄規則》“3.1 專著”與“3.2 連續出版物”中的“文獻數量、叢編項、附注項、文獻標準編號”4個供選擇的著錄項目;
——明確規定本標準的著錄用符號為前置符,規范了標志符號的使用方法。
本標準由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