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世界經濟還是處于脆弱的低速增長,所以外需難以顯著提升。第二,消費總體保持平穩。第三,因為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受到制約。房地產投資因為庫存比較高,受到制約。基礎設施投資還會發揮主要作用,但是也因為投融資體制的制約,難以更高規模長期維持一個高速增長,并且投資回報率在降低。第四,當前投資對穩增長還是起到關鍵的作用,但是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在減弱。剛剛講到,我們很多高端制造業產品需要進口,我們很多基礎公共服務是供不應求的,還是需要大量投資的,但是這些投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釋放它的潛力。
預計2015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59.5萬億元,名義增長14.7%,實際增長14.3%,增速將進一步降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1.4%和10.4%,仍然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綜合考慮國內外需求因素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因素,預計2015年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9%和4.6%,外貿順差比今年會進一步擴大。
關于投資消費和進出口,2015年在這方面要挖掘新動力,促進內需與外需平衡發展,使得我們經濟增長更多依賴一些新的動力,挖掘新的潛力。在投資方面,要加快行政審批和壟斷行業的改革,促進現代供給不足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投資。另外,要加快落實3P模式,財政部去年做了很多工作,也出臺了相應的方案,要加快落實。針對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采取不同形式的3P模式,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積極性,要完善多渠道投入回報補償機制,形成可持續的融資使用和償還機制。因為這個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如果機制搞不好,它的作用很難得到有效發揮,所以投資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在外需方面,可以利用當前大宗商品價格比較低的環境,增加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儲備,增加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積極引進技術裝備和人才,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區網絡,以開放促改革。
在財政政策方面,雖然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要使得財政政策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切實實施逆周期的宏觀調控,通過改革提高積極財政政策宏觀調控的效果。我們一方面有大量的財政資金沒有盤活,因為我們現在是個多方面管理的體制,有中央基金收入,有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有公共財政收入,支出方面有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條條塊塊比較多,限制了財政宏觀調控的效果。實際上,如何來切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用于增加減稅力度或者增加民生投資,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保持積極財政政策應有的力度,使得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好的效果。要適度增加國債和省政府的發債規模,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加快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營改增,使得營改增擴大到主要的服務業,產生更好的績效。另外,完善在營改增政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政策。
我們2015年重點工作,一個是穩增長,二是促改革,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們穩增長不是要搞大規模的刺激,不管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還是財政貨幣政策,還是從“三駕馬車”方面來看,都是為了保證一種穩定增長,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一個合理的流動性水平,保持一個中性的操作,即使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者降低利息,也未必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它是為了保證流動性的適度,還是一個穩健的取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關鍵領域的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九個方面重點領域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我覺得除了這些改革,特別重要的是要加強他們之間的配套,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為發展的動力,糾正不合理的激勵機制,讓生產要素更多地從高耗能、高污染、高杠桿的行業中逐步退出,更多進入到綠色產業、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促進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