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的內涵遠不止于GDP的增速降了幾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經濟增長動能的切換、市場化、要素改革、國企改革等制度根本性變革都是它不可或缺的要義。哪些行業將在2015年受益“新常態”,帶來投資機會?
“新常態”并非全面下滑
經濟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是我國經濟的“新常態”。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延續下行趨勢,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預計會下調至7%左右。新增長點的培育和新發展方式的形成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國內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依然不強。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以及傳統產業過剩產能的消化會繼續對經濟增長形成拖累。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首位來看,管理層比以往更加注重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在給轉型和改革留出空間的同時,堅守底線管理思維。2015年,7%經濟增速或是最低目標。
這種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已經適應并逐步接受“新常態”。中高速增長并非中速增長,而且按照“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經濟總量翻番目標和穩定就業的需要來看,經濟年均增速需要在7%到7.2%之間。經濟增速下行過程中,結構已經出現積極變化。第三產業的比重在繼續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快于工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隨著改革總體思路和框架逐步清晰,消極因素和積極因素此消彼長,改革效應和經濟“新常態”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周期性邏輯,成為提振市場信心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態下,達成經濟目標主要依靠新增長點和新驅動力。管理層提出的2015年消費、投資和出口的著力點分別是: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
鼓勵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投資,創新投融資方式,消除投資障礙;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由于消費和出口增速空間有限,投資在穩經濟方面仍然起著關鍵作用,預計2015年投資重點在于國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外基礎設施投資等新型的、國際化的投資活動。同時,這類投資活動拉動的國內產能外移和自由化貿易也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為適應“新常態”,在行業投資領域,應該關注一些能適應“新常態”的行業,挖掘投資機會。
前期探底行業迎來機遇
受益于海外經濟改善的交通運輸、外貿服務以及物流等行業,國內經濟新增長點中的高端裝備和工業產業升級。
2015年,分析人士預計世界經濟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根本性改觀,但是增速有望略微回升。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失業率持續回落,GDP增速回升;另一方面,歐洲經濟正在逐步擺脫債務危機的影響,日本經濟也趨于穩定。盡管歐洲和日本經濟沒有顯著增長,但是惡化態勢基本得到控制,四季度以來,歐盟和日本的制造業以及服務業PMI指數保持在50上方。海外經濟改善,對我國出口增長以及對外貿易形成支撐,交通運輸、物流以及對外貿行業有望受益。
盡管我國制造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是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制造業的基礎和優勢也不容忽視。制造業的產業升級以及高端裝備的出口,將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重要增長點,而資本輸出戰略推動制造業“走出去”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新發展契機。一方面,國家重點發展的“一帶一路”和亞太自貿區等戰略部署,為對外開放開辟了新的市場和新的思路,意在通過資本輸出帶動產業輸出,發揮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優勢,先進制造業迎來新需求,而且有助于化解我國制造業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隨著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以及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制造業向智能化、專業化、定制化和信息化轉型將逐步提速。
首創證券分析師王劍輝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以來,國家在推進產業升級以及產業融合方面的進展明顯加快,先后出臺和部署了互聯網、高科技以及信息技術的產業發展以及這些行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政策和方針。微觀層面,國內企業在數控技術和自動化系統集成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具備發展基礎。涉及的產業領域較多,重點關注物聯網、新材料、3D打印、機器人、智能產業等子板塊。
基礎建設受益國家投資
鼓勵“新常態”下的新型投資,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關的建筑、公用事業和油氣管網行業,以及互聯網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有望加強。
一方面,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開放模式已經正式開啟。APEC會議期間,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亞太地區多國普遍認可。2014年10月,亞太21個國家已經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規劃實施初期,建設重點將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以擴大亞太地區和我國內部的互聯互通。建筑、交通運輸、公用事業以及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將明顯受益。
發展基礎設施投資,盡管短期內沒有明顯的盈利效應,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符合經濟轉型和提質增效的原則。一方面,從國內角度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其他區域戰略當中,著力重點都是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發展相對薄弱的區域。在這些區域進行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解決區域發展和經濟結構不均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農村和鄉鎮發展基礎設施,將為城鎮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中長期來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需要不斷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互聯網產業已經滲透到經濟發展中的各個領域,對推動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在經濟“新常態”培育和挖掘新的、可持續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經濟互聯網產業帶來的投資機會,可以從兩個視角進行挖掘。第一,互聯網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包括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提供商、網絡優化服務、應用產品提供商等。第二,互聯網向傳統領域全面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改造著多個傳統行業。例如,在線教育、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等諸多領域。
目前,我國的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既是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被動選擇,也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的主動選擇。政策方面,即“大氣十條”推出以后,“水十條”正式發布已經逐步臨近,土壤和固廢處理領域的頂層設計政策也在醞釀之中,政策持續發力將推動環保行業需求。另一方面,碳排放權、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制度的推出,有助于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
成本下降的行業受關注
成本方面,國內利率下降和國際油價下跌,對建筑、房地產、電力及公用事業等高負債行業以及海運、航運等行業起到減輕成本負擔的作用;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又可以推動農業生產和經營效率的提升。
降息受益行業。央行在2014年11月21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顯示出了管理層引導融資成本下降的決心。降息以及利率下行,在2015年會對高負債行業緩解財務成本壓力起到效果。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資產負債率排名前五位的行業,資產負債率都超過了60%,分別是建筑(80.5%)、房地產(74.7%)、電力及公用事業(67.2%)、鋼鐵(65.4%)和家電(62.9%)。利率下行對緩解上述行業財務成本方面效果會比較明顯。
原油價格下降受益行業。2014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元強勢上行以及需求疲弱的影響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大幅下跌,累積跌幅已經超過了50%。從成本下降的角度來看,航運和海運行業在原油價格下跌過程中盈利改善最為明顯。如果油價低迷時間較長,對拉動汽車消費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土地制度改革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又可以推動農業生產和經營效率的提升。從目前的政策進展來看,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大幕已經開啟。2014年12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審議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并強調要推動三種類型土地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分類實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把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范的土地流轉市場作為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土地改革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土地流轉順暢后對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產生的正面影響;二是養殖企業受益于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村居民加速轉移,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三是農業規模化有助于推動對農業現代化,相關板塊有估值提升作用。
主題方面投資引關注
并購重組以及國企改革有望貫穿全年;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戰略有望形成持續的區域概念板塊熱點。
并購重組過程中投資機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發起并購的公司,通過并購可以實現產業鏈擴展或鞏固行業地位或進行多元化發展,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第二是被并購的公司,尤其是新興產業中的優質公司,一旦被其他公司并購,其股權會獲得較高溢價,而且股東背景提升有助于公司業務的穩定發展。
國企改革相關上市公司的投資邏輯主要包括產業集團的資產證券化、集團內部資源的整合平臺、現代管理制度推升企業管理效率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民營企業盈利空間等方面。從行業角度來看,國企放開競爭性行業,主要分布在商貿零售、食品飲料以及文化傳媒等行業;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公共服務類領域,例如交通基建和公用事業等也會部分放開。從中央和地方的角度來看,央企改革的主要看點在于2014年試點方案的最終確定以及未來試點范圍推廣所帶來的新投資機會。
王劍輝建議地方國資改革的重要看點是提高證券化率,這意味著A股中涉及地方國資的資產注入與并購事件會繼續增加。總體來看,低價、低估值的國資藍籌股具備估值提升的驅動力,值得重點關注。
區域概念熱點。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是201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大背景下,挖掘我國內部經濟增長潛力、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戰略。管理層已經明確,明年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同時要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而且把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有機融合。此外,粵津閩自貿區獲批給更多區域享受此紅利打開了想象空間。2015年以區域為核心的發展規劃以及改革措施會加大推進和部署力度,區域概念板塊熱點有望成為貫穿全年的投資主題。
2015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十三五”不僅是本屆政府落實期施政綱領的核心階段,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五年,“十三五”規劃將以“新常態”為基礎,為各領域的發展指明新的方向。“十三五”規劃思路逐步清晰過程,將為市場提供新一輪產業投資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