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體健康,安度晚年,可使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健康的身體不僅可使老年人自身的幸福感提高,也可減少子女的日常照顧負擔,使子女更無后顧之憂地投入社會工作。所以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老年人五臟衰退引起的心理情志變化體現為腎氣虛則喜歡安靜,厭惡嘈雜,記憶力減退;脾氣虛則喜歡回憶往事,對當下的事情容易忘記;肝氣虛則容易悶悶不樂;心氣虛則易情感淡漠;肺氣虛則易感悟懷舊,悲從中生。
針對老年人“五臟”皆衰的生理心理特點,除了常見的藥物調理、飲食、運動等其他方式調理保健以外,古琴音樂也是適合老年人的保健養生方式。
古琴音樂以“和靜”為主 古琴音量在10分貝到50分貝之間,適合老年人喜歡安靜的特點,如果老年人能彈奏古琴,那在養生方面又上了一層樓,因為彈奏古琴要求三靜“環境安靜、身體安靜、心靈安靜”,古琴曲舒緩、悠長,仿佛潺潺溪流,溫潤含蓄,能起到靜以養腎的作用。
古琴是一件最好的悅己樂器 老年人由于退休,社會交往減少,在家獨處的時間較多,學習一門樂器不僅可以修身養性也可以排解孤獨之感。古琴入門容易,每天堅持練琴一小時,20節課就可以學完基本指法,并能彈奏兩三支小的曲子。古琴入門曲《仙翁操》,盡含古琴“中和平和”之道。曲簡潔而意境出,形散而法度森嚴,不僅是古琴的入門名曲,也是一首修煉精神的長壽之曲。
古琴曲美利身心 古琴曲美而不艷、哀而不傷,中正平和,清微淡遠能調節情緒,使情緒平和,減少抑郁、憂傷、思念過度等負面情緒的發生。平靜、平和的心態最有利于身心健康。
古琴學習練大腦 古琴曲用的是減字譜,減字譜是把代表古琴指法漢字部首重新組合后形成的左右手指法混合的圖形譜,所以識別古琴譜用的右腦功能,現在學習古琴的教材中減字譜都標注簡譜或五線譜,所以學習古琴曲不僅要辨識減字譜(右腦),同時要唱出指法的唱名(左腦),相當于不但要會認字還要會讀字,對學習古琴的老年人來說就是一種再學習過程,這種學習能協調左右腦功能,起到增強記憶力防衰老的作用。

古琴曲能助睡眠 中醫認為失眠主要與心有關,心藏神,心氣虛或心火旺,都可以使神不守舍,陽不入陰,夜不成寐,導致失眠的發生。大多數失眠有情緒有關。比如興奮、思念、牽掛等,詩經里的“關雎”就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詩句可見過激的情緒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古琴曲音域寬廣,低沉悠遠,散按相和,可以讓人沉浸其中,忘記煩惱憂傷雜念,所以在睡覺前聽聽古琴曲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對老年朋友來說,退休是自我生活的開始,是完成生命小循環后的又一個春天。在無憂的日子里可以重拾年少夢,實現年輕時的未了心愿。愿古琴能給老年朋友的生活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