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的產糧大市駐馬店今年夏糧有望再次實現豐產豐收。
6月3日,在綠波蕩漾,素有“中原明珠”之稱的我國最大的平原人工湖宿鴨湖畔,駐馬店市汝南縣張樓鎮雁亭村,麥浪滾滾,萬畝金黃,來自佳木斯、商丘等地的幾十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機器轟鳴中收獲豐收的喜悅。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作為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的產糧大市駐馬店市全市區域小麥正值收割期,如果麥收期間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夏糧有望再次實現豐產豐收。
駐馬店素有“中原糧倉”、“豫南油庫”等美譽
駐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橫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稱。東西長191.5公里,南北寬137.5公里,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8.9%,其中平原占48.3%,山區占20%,丘陵占13.4%,洼地占18.3%;總耕地面積1240萬畝,占全省的11.2%,居全省第2位,人均耕地1.5畝。全市轄9縣1區(汝南、平輿、新蔡、上蔡、西平、遂平、確山、正陽、泌陽縣和驛城區),189個鄉、鎮,2651個行政村,89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312.6萬人,鄉村人口為583.4萬人。
駐馬店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素有“中原糧倉”、“豫南油庫”和“芝麻王國”之稱。全市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400萬畝以上,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00萬畝,糧食總產70億公斤,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八分之一,其中小麥總產占全省的七分之一。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50萬畝,總產11.2億公斤,占全省的15%,居全省第1位,其中芝麻占全省的20%,花生占全省的16%。
駐馬店全市9縣1區均被列為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規劃,上蔡、西平、正陽、平輿、汝南為全國產糧大縣,正陽、汝南、泌陽、確山為全國油料生產大縣,西平、上蔡、新蔡、正陽、泌陽、汝南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正陽、平輿、泌陽分別為全國花生、芝麻、香菇生產第一大縣。
2014年,駐馬店市再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被命名為“產糧大市”,上蔡縣、西平縣、正陽縣、平輿縣、汝南縣被命名為“產糧大縣”。
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河南糧食主產區的駐馬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著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三山一灘”群眾脫貧“四大工程”,農業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
據了解,在2014年秋季遭遇多年不遇嚴重干旱的情況下,駐馬店糧食總產達到147億斤,增長3.7%,實現了“十一連增”。農民持續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62元,增長11.1%,在過去11年中有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據介紹,駐馬店全市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到43個,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0個,居全省第三位。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51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6家,市級303家。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1326家,實現總產值1180億元,增長10.8%。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451萬千瓦,居全省第一位;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2%,居全省第二位。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期間,結合駐馬店實際,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建議: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在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中,駐馬店承擔了全省300億斤中的39億斤。糧食主產區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這些地方往往是財力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同時也是工業欠發達、農產品加工業潛力巨大的地區。
因此,余學友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主產區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在項目資金、金融服務、稅收政策、標準化和研發中心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
夏糧有望再創豐產
今年駐馬店市小麥雖然播期遇雨,播種推遲5?7天,但是,小麥出苗后,各地因地制宜、因苗施策,落實中耕、追肥、化除等各項技術措施,各級農業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強化麥田管理,促進了小麥苗情的轉化升級,越冬期和返青期苗情好于常年。特別是立春過后,駐馬店市多次出現有效降雨,土壤墑情較足,十分有利于小麥生長,為搭建合理群體、培育壯稈大穗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該市、縣農業部門調查,并結合專家分析,今年小麥畝穗數、穗粒數均比上年增加,小麥后期天氣條件基本有利,小麥灌漿較好,千粒重也有增加趨勢,目前小麥正值收割期,如果麥收期間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夏糧有望再次實現豐產豐收。
針對小麥生長情況,提出立足一個“早”字,抓好一個“促”字,指導各地因苗管理,合理運籌肥水,落實中耕、追肥、化除等技術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為多成穗、成大穗打好基礎。據統計,在全市春季麥田管理中,累計中耕166.6萬畝次,追肥416.6萬畝次,化除724.8萬畝次,防治各類病蟲害2473.7萬畝次,平均防治兩遍以上。落實小麥“一噴三防”一遍以上,有效防控了病蟲害的爆發蔓延,保證了小麥正常生長。
按照農業部、河南省高產創建的要求,該市及早安排部署,共建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39個,總面積40.7萬畝。并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的基礎上,開展了5個整鄉整建制高產創建試點活動。在高產創建示范區內,積極整合落實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專家和技術人員,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率先落實各項增產集成技術措施,實行“六統一”,即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供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播種、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化收獲,打造了高標準示范田、樣板田,為全市夏糧生產樹立了樣板,高產示范輻射作用效果顯著。
在小麥生長期間,氣候條件整體有利,尤其是5月份,未出現高溫天氣過程,光照充足,小麥灌漿充分,粒重比常年有增加趨勢。該市汝南縣留盆鎮馮灣村支書、種糧大戶冀志清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之后,他今年夏季種了近1000畝小麥,是全村最多的。總體上算是風調雨順,今年豐收應該沒有問題。
各項保障措施得力
記者從駐馬店市農業局采訪了解到,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麥生產工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對麥田管理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深入一線,對麥田管理工作調研,指導各地落實好各項麥田管理技術措施。
各級農業部門強化責任,落實措施,推動麥田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先后制定下發了《2015年駐馬店市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意見》、《關于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做好小麥條銹病和穗部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及《關于加強災后麥田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指導各地因苗管理,合理運籌肥水,強化麥田管理。
在春季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駐馬店市政府在確山縣及時組織召開全市麥田管理現場會,對麥田管理工作進一步安排和部署,組織動員各地抓住關鍵環節,切實加強麥田管理工作,全面掀起一場“促春管、奪豐收”的攻堅戰和持久戰。針對小麥中后期病蟲害多發、重疊發生的趨勢,各級農業部門積極行動,強化病蟲監測,深入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落實“一噴三防”技術措施,有效預防和減輕了后期病蟲害、倒伏及干熱風的危害,對小麥保粒數、增粒重、奪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在落實惠農政策方面,該市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嚴格按照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充分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其中,2014年全市共落實良種補貼資金1.5億元,累計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1500萬畝以上,進一步加快了農作物新品的推廣應用步伐,使該市農作物優良品種種植面積更加穩定。同時,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指導,認真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調控農資市場和農資價格,較好地保護了農民的生產熱情。
除此之外,還廣泛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結合“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全市組織1000余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以網格化管理責任制為基礎,實行市級專家和技術人員分包到鄉鎮、縣級專家和技術人員分包行政村的工作制,將工作細化、量化到人,全方位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工作,確保責任明確到人,技術服務到戶,關鍵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分階段派出50多次專家組,深入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分析形勢,研究對策,指導群眾落實麥田管理關鍵技術措施。同時,各級植保部門加大病蟲害監測預報力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群眾科學防控病蟲害搞好服務。
根據小麥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農技、植保等專家人員,該市農業部門制作了5期次、每縣區至少制作1期次的電視專題講座,并配備流動字幕在電視臺進行播放,提高麥田管理的針對性、時效性。積極借助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平臺,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加大小麥病蟲害防控技術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級農業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切實加強春季麥田管理技術培訓,通過技術講座、印發資料、送科技下鄉、現場指導等形式,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同時,充分發揮已投入運行的58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作用,全面做好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工作,切實提高科技服務效率。全市累計舉辦麥田培訓班2242期次,印發技術明白紙131.5萬分,培訓農民47.31萬人次。
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統籌安排、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涉農資金,聚攏政策,集中布局,逐步推進,強化管理,服務配套,統籌推進農田水、電、路、林等生產設施建設,集中打造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為糧食增產豐收奠定基礎。
目前,高標準糧田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駐馬店市累計新增高標準糧田357萬畝,占總規劃任務的45.8%,為全市夏糧穩定增產豐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責編:劉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