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羅斯的聲樂藝術在世界聲樂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聲樂教育也獨樹一幟。進入21世紀,俄羅斯的聲樂教育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其聲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俄羅斯聲樂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大綱 ;教學方法; 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5)12-0082-02
在俄羅斯的音樂史上曾涌現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五人團”、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格拉祖諾夫等一大批優秀音樂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的具有鮮明民族氣質的藝術歌曲、歌劇、交響樂,使俄羅斯的音樂在世界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他們的創作也影響了俄羅斯聲樂藝術與聲樂教育的發展。
俄羅斯的聲樂藝術在世界聲樂史上同樣占有重要一席,它的聲樂教育也獨樹一幟。俄羅斯的聲樂藝術曾經對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俄羅斯最偉大的聲樂教育家——蘇石林最早把歐洲聲樂藝術傳入了中國,他是“中國聲樂的奠基人”,他為中國聲樂教育事業創立了良好的開端。進入21世紀,俄羅斯的聲樂教育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筆者作為訪問學者留學于俄羅斯格涅辛音樂學院,耳濡目染了俄羅斯的聲樂教學,親身感受體會了俄羅斯聲樂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師生們的舞臺藝術實踐教學,同時還多次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和莫斯科師范大學觀摩了聲樂課教學,因此對俄羅斯的聲樂教學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筆者想通過對格涅辛音樂學院聲樂教學的一些感受,特別是其中有特色東西拿來供我們參考和借鑒,旨在能夠促進我國聲樂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格涅辛音樂學院建于1895年,雖然叫音樂學院 但其實是一所專門從事音樂研究的研究院,它擁有系統的音樂教育體系。聲樂是格涅辛的音樂學院的優勢專業學科,擁有眾多國際知名的人民藝術家和功勛演員。格涅辛音樂學院聲樂系學制為五年。其中三年學生就可以拿到本科文憑,接下來的兩年是攻讀碩士學位。下面是筆者自身的學習經歷和學習心得總結出的一些格涅辛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特色。
一、從課程設置上看實踐課教學所占比重大,注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
格涅辛聲樂系設兩個專業:室內樂演唱專業和歌劇演唱專業。除了聲樂專業課還有歌劇表演、合唱、重唱、舞臺對白等實踐課程。室內樂教學每年期中和期末都要進行考試,每學年每個專業老師的班級都要舉辦一場班級音樂會,老師的所有學生都要上臺進行匯報演出,這不但展示了教師教學成果,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歌唱實踐的舞臺。這期間還包括每學期的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會。在格涅辛音樂會的海報鋪天蓋地,音樂廳里每天都有音樂會在上演。在這樣的氣氛和環境下,聲樂系的學生熟悉并適應了各種各樣的考核、考試和音樂會。所以大多數人上臺都不會感到很緊張,這與他們平時在舞臺上的磨練是分不開的。
歌劇表演專業,一個學期大概要上演三到四部歌劇,演出的大多是俄羅斯作曲家和歐洲作曲家的經典作品,包括《葉甫蓋尼· 奧涅金》、《黑桃皇后》、《費加羅的婚禮》、《藝術家的生涯》、《茶花女》等等。通常歌劇表演專業的學生周一到周五的下午進行排練。從總譜視唱、與鋼琴合樂、演唱技巧,到語言、表演、舞臺調度,再到最后的與樂隊合樂,共同完成一部歌劇的排練與演出。通常一個角色有多個候選人,最后從中選出最優秀者來扮演,這其中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每個人都要為能夠爭取到一個角色而努力。通過這種舞臺藝術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聲音概念、歌唱的方法、作品風格等內容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相比在琴房的一對一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舞臺表演經驗,鍛煉了各聲部之間的相互配合、表演、聲音與身體的協調等專業能力,對歌劇從作品內涵到歌劇表演的技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主動參與意識、與他人的合作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藝術創作的潛能,為他們今后的在聲樂領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從教學大綱上看既體現了多元化又突出了民族化
格涅辛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教學大綱體現了聲樂教育中多元化與民族化相結合的理念,除了培養學生掌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更注重培養學生牢固掌握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下面是格涅辛音樂學院一年到五年級的教學大綱:
1一年級
第一學期:17、18 世紀作曲家的詠嘆調、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民歌。
第二學期:19世紀作曲家詠嘆調、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
2二年級
第三學期:17、18 世紀作曲家的詠嘆調、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民歌。
第四學期:19世紀作曲家詠嘆調、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
3三年級
第五學期:17、18 世紀作曲家的詠嘆調或巴赫的作品,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
第六學期:俄羅斯作曲家詠嘆調、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現代作曲家藝術歌曲。
4四年級
第七學期:俄羅斯作曲家詠嘆調、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
第八學期:詠嘆調、外國作曲家藝術歌曲或現代藝術歌曲、俄羅斯作曲家藝術歌曲、現代作曲家詠嘆調。
5五年級
第九學期:準備畢業論文,室內樂作品四首。
第十學期:國家考試(畢業考試),演唱8首作品,包括17-18世紀古典詠嘆調、 19世紀外國歌劇詠嘆調、19-20世紀 俄羅斯歌劇詠嘆調、現代歌劇詠嘆調、 俄羅斯藝術歌曲、外國藝術歌曲、現代藝術歌曲、 民歌。
從中可以看出一到五年教學大綱內容基本相同,只是在四、五年級增加了現代作曲家的作品,擴展了曲目的范圍。每個學期學生要掌握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的作品并且對作品的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
格涅辛音樂學院的教學大綱全面、嚴謹、細致,作品涵蓋了從17、18世紀的古典聲樂作品,到20世紀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真可謂縱橫交錯、品種繁多。這種多元化,縱向看,使學生從宏觀上深入感知到聲樂發展的脈絡,橫向看,認識世界其他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拓寬了藝術審美視野,在提高聲樂技巧的同時使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形成一個立體化的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機制。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綱非常鮮明地突出了本土作曲家的優秀作品。大綱要求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每一學期都要演唱俄羅斯作曲家的藝術歌曲、詠嘆調和民歌。每學期考試要求俄羅斯作品要占到25%。可以看出其在多元化基礎上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創作、弘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從格林卡開始一直是俄羅斯的傳統,這也正是俄羅斯音樂文化經久不衰的原因。
三、從教學方法上看強調作品整體性的把握
在俄留學的一年間,我有幸師從于俄羅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卡列娜·奧列妮琴柯,她曾是大劇院的簽約演員,主演過多部歌劇,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她的教學方法很特別,前20分鐘是進行聲音技巧的訓練,一般要唱4-6首練聲曲,這其中包括連音、斷音、花腔、聲音力度和音色變化等方面的訓練。后面25分鐘是演唱作品,這里老師強調的不是聲音的技巧,也不會告訴你哪些地方應該如何如何,她讓你不停地唱,在短短25分鐘要完成6-8首作品,她強調的是對作品整體風格的準確把握和表達、強調作品演唱的音樂性和的完整性。你在演唱時她很少打斷你,讓你可以一直沉醉在自己的創作中,這樣一來你忘掉了技術技巧對你的束縛,全身心投入到對作品的表達中,反而能很自然地把技巧運用到歌唱中。通過一年這樣的訓練不知不覺中我感到不但聲音技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對作品風格的把握、對作品的藝術處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想這是單純強調聲樂技術和技巧所達不到的,歌唱藝術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四、靈活多樣的評價機制是增強學生舞臺實踐經驗的重要環節
在格涅辛的評價機制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考試本身不是目的,通過考試、考核,促進學生學習、增進彼此間對學習情況的了解、互相促進、增強舞臺實踐經驗,使學生能夠得到經常走上舞臺展現自己的機會。
格涅辛的評價機制靈活多樣,方式很多,考核一般不給成績,只有合格與不合格,考試是有成績的,這里實行的五分制。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在每個學期中會有一個專門的練聲曲的考核,三年級到五年級在每個學期都有一個聲樂室內樂(藝術歌曲) 的考試,除此之外,每學年都會舉辦一場班級音樂會,這種班級音樂會也是專業考核的一種形式。另外,每年的五月至六月期間,五年級還要參加“國家考試”,也就是畢業考試,要演唱八首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作品。學生只有參加國家考試并成績通過后才能獲得畢業證書。經過無數次這樣的考核、考試,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不會再感到緊張和怯場。
總之,通過在格涅辛音樂學院一年的學習我深感,俄羅斯的聲樂教學都是在圍繞藝術實踐這一環節來進行的,全方位立體式的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音樂人才,以期學生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社會需求,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