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復回憶錄》問世,這是廣大讀者期待已久的事,是值得慶賀的喜事!
幾年以前,當閻明復同志在三亞撰寫他的回憶錄時,我有幸閱讀了他的初稿。一周以前,他的秘書給我打電話,要我在首發式上做一個發言。我想,這不難,我只要看看目錄,憑記憶就可以寫一個發言稿。但是,當拿到新書以后,書中的每一章都把我吸引住了。我花了3天半的時間,把書從頭到尾重讀了一遍。
《閻明復回憶錄》從他的童年寫到20世紀80年代末,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內容非常豐富,但是涉及最多的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中蘇關系。這方面的內容占全書的70%以上。目前,我承擔了研究1949—1991年中蘇關系史的國家課題,這與《閻明復回憶錄》所涉及的時間范圍基本上一致。幾年來,我大量搜集和閱讀了國內外有關這一時期中蘇關系的著作。在這里,我想把《閻明復回憶錄》與國內外已經發表的著作加以比較,看看《閻明復回憶錄》有什么特點,它的學術價值和意義在哪里。
第一,從1952年陪同劉少奇參加蘇共十九大并見到斯大林,到1989年陪同鄧小平會見戈爾巴喬夫,作者參與和見證了中蘇關系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為了完整和真實地再現歷史,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引用大量的檔案資料,中蘇兩國領導人會談的一些原始記錄,通過《閻明復回憶錄》首次與廣大讀者見面,所有這些大大增加了該書的真實性、史料性和權威性。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沒有類似的著作,當然今后也不可能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閻明復回憶錄》在國內外是獨一無二的。我相信,鑒于該書內容之豐富和可信度之高,中蘇關系的研究者,會將此書放在案頭,經常查閱。我還相信,《閻明復回憶錄》將在國外引起廣泛的興趣和反響。
第二,眾所周知,中蘇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國家關系。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俄國那樣,對中國國內的發展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自上世紀20年代初孫中山提出“以俄為師”以后,中國人一直在走俄國的路。即使到現在,中國國內的政治生活也還不能擺脫一個“蘇聯問題”。《閻明復回憶錄》詳細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全面學習蘇聯、蘇聯全面援助中國的歷史。這是新中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關鍵階段。記得在閱讀《閻明復回憶錄》初稿時,有的同志曾提出,有關蘇聯專家在中國全國總工會講課的內容太多、太具體了,要不要刪減一些。我說,這些內容非常寶貴,而且越具體越寶貴。看了這些材料,你才能知道我們的一些理論體系和制度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才能知道我們的路是怎么走過來的。所以說,《閻明復回憶錄》不僅是研究中蘇關系人員的必讀之作,而且對研究黨史、國史,對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三,《閻明復回憶錄》首次比較科學和全面地回答了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中蘇兩大國從結盟最后走向分裂,這是冷戰年代國際關系中的最大事件,對兩國自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響。關于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國內外有許多論述,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除了這個問題太大、太復雜以外,還由于許多內幕還不為人所知,有些問題還處于敏感狀態。探討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這是個世紀性課題。上世紀80年代,戈爾巴喬夫上臺后,下決心改善中蘇關系。他委托蘇聯部長會議原第一副主席阿爾希波夫組織研究蘇中關系的歷史,特別是研究兩國關系破裂的原因,以便為蘇共中央制定新的對華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阿爾希波夫不負重托,組織眾多蘇聯學者和當事人進行討論和研究,最后形成一個《總結》報告。阿爾希波夫對中國非常友好,上世紀50年代任蘇聯在華總顧問長達8年之久,與中國老一代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作為翻譯的明復,深得阿爾希波夫的厚愛和信任。1995年夏天明復訪俄時,阿爾希波夫出于對俄中關系未來發展的期待以及對明復的友情,把《總結》報告的內容告訴了他。《總結》報告的基本觀點是:蘇中關系破裂的主要責任在蘇聯,是赫魯曉夫把意識形態分歧擴大到國家關系,對中國施加壓力造成的。江澤民主席在得知《總結》報告的內容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要求大家研究:“中蘇關系破裂,中國方面有什么責任?”為了回答江澤民主席的問題,在明復的領導下,1997年12月和1998年4月,圍繞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和中蘇大論戰,在京東的燕郊分別舉行兩次大型研討會。我負責會議的組織工作和文字工作。參會者包括參與這一時期中蘇關系的外交部和中聯部的領導、中央領導的翻譯、參加撰寫“九評”的“秀才”以及研究中蘇關系、國際共運的學者。特別應該提及的是,楊尚昆同志對研討會也非常關心。明復及時向他匯報討論的情況,對于他就一些問題發表的看法,明復也及時向我們傳達,這樣就形成了會內和會外的互動。研討會結束后,由我執筆,把大家發言的主要內容綜合成兩個“紀要”,題目分別是:《對中蘇關系破裂原因的再認識》《如何認識60年代的中蘇大論戰》。總的結論是:在國家關系方面,蘇聯的責任更大;在意識形態方面,中國的責任更大。僅從中蘇各自參加討論的人員構成來看,蘇方的《總結》報告和中方的兩個“紀要”無疑是相當權威的,結論也是比較客觀和科學的。后來,江澤民主席和其他中央常委同志看到了兩個“紀要”,高度評價了研討會,并表示“完全贊同”“紀要”的觀點和結論。《閻明復回憶錄》把中蘇兩個方面的總結都收了進來,使過去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的材料公之于眾,從而引發更多的人去思考這些重大問題,這是《閻明復回憶錄》又一新穎之處和貢獻。
上述兩次研討會以后,明復又提出一個建議:把俄羅斯方面蘇中關系的當事人和學者請來,雙方坐在一起,共同總結教訓。為此,我兩次出訪俄羅斯。遺憾的是,當時俄羅斯形勢有點像中國文化大革命,蘇中關系的當事人和學者分成了不同的派別,不愿坐在一起開會。結果,明復的意愿未能實現。
明復為人謙虛,保持低調。他常常說,“我只是一個小翻譯。”從《閻明復回憶錄》來看,對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關系的歷史,他不僅掌握豐富的資料,而且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閻明復回憶錄》堪稱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關系史的精品力作,權威之作;明復堪稱這一時期中蘇關系史研究的帶頭人和開拓者。
當然,《閻明復回憶錄》也不是完美無缺,還有不足之處,特別是,他一生中一些重要的經歷沒有包括進來,作為“回憶錄”是不完整的,希望今后能夠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