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誠信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改善和優化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就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提出了相關意見。
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意見》指出,2009年以來,遼寧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還存在社會信用立法滯后、征信系統建設有待完善、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整體偏低、獎懲聯動機制尚不健全、宣傳教育亟待加強等問題。當前,遼寧省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力推進誠信遼寧建設,切實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對于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0年左右基本建立相應的社會信用體系
誠信遼寧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仍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為導向。為此,《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誠信遼寧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信用基礎性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基本建成,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務市場體系比較健全,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7項主要任務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
根據《意見》闡述的內容,誠信遼寧建設要以信用規劃和立法為保障,以目標績效評議考核為抓手,以征信系統建設為基礎,以信用信息應用為重點,繼續推進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損”的良好社會氛圍。《意見》具體強調了7項加快推進誠信遼寧建設的主要任務,分別體現在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維護司法公正,推進司法公信建設;完善全省統一征信系統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征集、整合和共享;促進信用信息查詢和信用產品應用,規范和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促進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加強信用規劃和立法,保障信用工作有序推進和有法可依;加大誠信宣傳和教育培養社會誠信文化意識方面。
其中,政務誠信是誠信遼寧建設的關鍵。主要是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和服務的全過程,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社會監督和約束,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評議考核和投訴制度,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等;司法公信是誠信遼寧建設的重要內容。要著重在法院、檢察院、公共安全領域、司法行政系統、司法執法和從業人員中加強誠信建設;信用信息查詢和信用產品應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發揮作用的根本前提。各級政府部門要在行政許可、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資質認定等領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積極拓展信用服務產品應用范圍,加大信用服務產品在社會治理和市場交易中的應用;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促進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各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鼓勵與表彰守信行為,限制和制裁失信行為,建立和完善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組織信用文化知識普及活動等。
《意見》說明,誠信遼寧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進而形成推動誠信遼寧建設的強大合力。各地區、各部門要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加大誠信建設制度創新,對各類社會信用主體實施有效監管,推動誠信遼寧建設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并定期對本地區、相關行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總結和評估,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政府目標績效評議考核,加強監督和管理。同時,各級政府要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將應由政府負擔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加大對信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創新示范工程、信用文化知識宣傳和普及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各地區、各部門應抓緊制定具體工作措施,確保誠信遼寧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