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購買商品回家后,消費者又感覺不滿意,想要退貨,多數消費者認為只要商品保持原樣就可以退換貨,事實上,除網絡購物或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等特定情況外,目前的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消費者購買商品只要保持原樣,經營者就必須為消費者退貨。
(2)消費者購買食品里含有異物,詢問可以得到多少賠償,購買到超出保質期的食品或飲料,如何按《食品安全法》要求十倍賠償。
(3)商品質量甄別和鑒定問題。
(4)網絡購物、電視購物、微信朋友圈購物出現的投訴問題。雙“十一”網購高峰過后,消費者咨詢網購退貨的問題急劇增多,因網購退貨引發的消費投訴也隨之增多。
(5)消費者交付定金后,如果反悔或不想消費了,消費者是否可以要求經營者退回定金。一些消費者不了解定金支付后,如果自己違約,定金是不能要回的,由此引發一些不能依法受理解決的訴求問題。
(6)商品超過三包期,出現質量問題如何解決。
(7)個人相互交易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如何解決。
(8)商品三包常識問題、消費合同解除和違約問題。
(9)商品退貨時,所涉及的贈品、積分、購物卷等退還問題。
(10)涉及物價、質量監督、食藥監、衛生、交通、房產等相關部門負責監督管理的消費領域維權問題。
(11)涉及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規定的臨界問題。
據了解,受理信息統計顯示,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不了解消費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消費常識,由此引發一些不該發生的消費爭議。權威人士建議消費者為了自身權益不受損失,應主動學習掌握一些消費知識,包括與消費維權有關的法律法規常識。
消費者投訴數量較多的問題
商品投訴前五位
(1)服裝鞋帽等日用百貨類商品2703件,占商品投訴總量的23.31%。其中,服裝鞋帽數量是1419件。
(2)手機等通訊器材1760件,占商品投訴總量的15.18%。其中,手機數量是1542件。
(3)電視、冰箱、洗衣機及小家電等家用電器商品1645件,占商品投訴總量的14.19%。
(4)食品飲品909件,占商品投訴總量的7.94%。
(5)裝飾裝修材料756,占商品投訴總量的6.52%。
服務投訴前五位
(1)電信服務1294件,占服務投訴總量的19.63%。
(2)互聯網接入服務985件,占服務投訴總量的14.94%。
(3)干洗、美發、洗浴等服務896件,占服務投訴總量的13.59%。
(4)餐飲服務419件,占服務投訴總量的6.36%。
(5)維修服務390件,占服務投訴總量的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