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朝陽市某消費者一個月之前在某手機店購買手機一部。購買后,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手機內有購買前的通話記錄。消費者立即前往銷售店,認為商家欺騙自己,將舊手機當新機銷售,要求更換一部新機器,但是商家稱只能返廠維修。
【處理結果】 經過調解,商家與消費者協商,同意消費者退貨要求。
【12315點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第二十三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該瑕疵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
手機行業的消費糾紛,在消費糾紛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方面是經營者誠信缺失,謀取利益而忽視對產品質量的保證;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時缺少耐心,沒有做到仔細驗貨,為日后的使用帶來不便。希望經營者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消費者也要做好相關證據的保存,方便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