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廟鎮位于陜西省富平縣東北部,屬半山區。東臨蒲城縣,西鄰薛鎮,南接美原鎮,北靠峪嶺山區。距西安市110公里。老廟鎮境內, 以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為主。
老廟老鼓是陜西鼓舞中獨具特色、形成較早的舞蹈形式之一,蘊含著秦軍戰鼓的“神韻”,承載著歷代鼓藝風格,有著深厚的古文化內涵。

老廟老鼓已有2000多年歷史?!妒酚洝酚涊d,“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泵耖g傳說,秦大將軍王翦曾在金粟山下的黑鷹溝屯兵養馬、訓練軍鼓。老鼓就是當年所使用的軍鼓。
金粟山前,老廟鎮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一”字兒排開,這一帶村民的祖先得天獨厚地受到戰鼓的熏陶,他們取戰鼓壯軍威、鼓士氣之精髓,始創其并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稱“神鼓”。直至清朝末年,這一帶仍盛傳著鼓樂“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動。
老廟老鼓是民間普及率很高、規模很大的一種自娛自樂形式。其陣容大至50多盤鼓100多名鼓手、釵手以及旗手等。
老鼓的表現形式包括兩個藝術項目:一是鼓樂,二是鼓舞。鼓樂的內容十分豐富,鼓曲(鼓歌)常用的多達30多種,如行軍鼓、梅花鼓、纏穗子、叮叮咣、盤帽根、摘豆角、鴿子旋窩、滾核桃、剎鼓、挽袖子、打虎鼓、亂打鞭、放花筒、猴鼓、織錦、一二三、連身轉、喜洋洋、撥棰、過橋、雞上架、當七當等等。
《行軍鼓》是秦大將王翦于金粟山下擊鼓布陣、行軍破敵時所用;《撥棰》從古戰場兩軍對陣、拼殺的場面演繹而來?!秳x鼓》是古譜記載的(殺鬼)祭祀鼓曲。
老鼓鼓譜分激越、舒緩和行進三大類,但均以昂揚、宏大、震撼為特色,有“聲震十里八鄉”之說。
老鼓的樂器分為鼓和銅器兩大類。鼓有常用鼓、大盤鼓和鼓上鼓;銅器包括釵子、銅鑼、引鑼。
鼓舞的動作融戲劇、體育和舞蹈動作為一體,又與鼓調相配合,給人以颯爽、強悍的美感。如《打虎》,既有降虎的現實感又具舞美之藝術,傳神備至。

老鼓表演形式靈活多樣,陣容可大可小,既能廣場演出,又適宜于舞臺表演,如《亂打鞭》鼓舞取材于古時農夫在田地耕作,甩鞭趕牲口的一系列動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盤帽根》反映的是清代農民盤起帽辮下地勞動的場景?!独p繐子》取材于關中農婦紡線纏繐子的系列動作,反映了古代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社會狀況?!而澴有C》是用鼓舞形式表現田野里的鴿子覓食、飛起、盤旋、回窩耍等一系列動作,寓意和平安寧生活。而整理改編的《鼓上鼓》更是匯集了老鼓多種鼓曲、鼓舞之精華編排而成,具有視覺沖擊力和節奏感。

老廟老鼓是從古戰場和戰鼓中繁衍而來的,它的藝術精髓在于“神韻”。 它的鼓曲演奏謂之“一盤鼓”,自始至終,渾然一體,渾厚有力,旋律明快,節奏緊張,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和視覺沖擊力。老廟老鼓擊鼓者邊敲邊舞邊喊,可一人獨舞獨敲,鑼鐃協奏;亦可多人對敲對舞,其神態表情、舞姿動作,都因鼓曲鼓點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老廟老鼓曲舞有著獨特的藝術含量,寄托著人們的理想追求、倫理道德和鄉土風情,對于研究陜西民間生活習俗和鼓舞文化發展歷史,是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
老廟老鼓技藝有三大特點:
中部握棰:在鼓棰的2/5處著手,前長后短,恰到好處,擊打靈活自如。
“兩端交打”:鼓棰前后兩端交叉擊鼓,上下翻飛,花樣多變,形式優美。
“雙向擊打”:擊鼓時一般先左后右、左右交叉,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形式多變,開闊了表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