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日:“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談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意譯]
從前的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于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問岐伯:“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于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于統馭精神,而專求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