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北方地區餐桌上的食物為之一變。這種改變既有經濟因素(比如綠葉蔬菜價格猛增),也有習慣使然(比如有人甚至認為大白菜等冬儲菜才是好的應季菜)。但不論如何,這些改變并非順其自然的好事,而是一種亟待糾正的落后狀態。
1.大白菜、蘿卜、土豆等冬儲菜當家,深色蔬菜銳減。單獨而論,大白菜、蘿卜、土豆的營養價值并不低,但北方冬季常常讓這些淺色蔬菜唱主角絕非好事,尤其是大部分食堂,“一覽無綠”的食譜十分差勁兒。北方冬季,人們應有意識地增加綠葉蔬菜、紅黃顏色蔬菜的攝取,使營養更全面。
2.腌制蔬菜太多。不論你如何喜歡、習慣吃酸菜、咸菜、咸蘿卜等腌制蔬菜,你都要知道,它們營養價值很低,還會增加食鹽、亞硝酸鹽攝入,很不健康。更重要的,它們是落后時代(沒有冰箱,無法儲存)的產物,終將隨時代發展被淘汰。
3.肉類消費增加。蔬菜品種變得單調,數量減少,往往伴隨另外一個問題:肉類消費增加,涮火鍋、烤肉、紅燒肉、炸魚等菜肴更為常見。動物性食物比例增加常常被闡述為“冬季進補”,但這只不過是一種“無奈”——冬季北方菜價飛漲,而肉價漲幅不大,這就讓很多人覺得“蔬菜太貴,不劃算”。
4.活動量明顯減少。天氣寒冷導致人們戶外活動明顯減少,甚至出行不便,于是衍生出“冬藏”的說法。但不論冬夏,體力活動減少都是壞事而非好事。尤其是在當今普遍缺乏體力活動的時代,冬季也應該多運動。
5.戶外活動(日曬)減少,維生素D不足。依靠普通食物無法滿足身體對維生素D的需要,必須曬太陽才行。然而,北方冬季日曬談何容易。我自己的經驗是,冬季口服維生素D制劑(每天400單位)。
6.其他生活細節問題。除飲食失衡和體力活動減少外,北方冬季影響健康的常見問題還有通風不良,家庭、公交車等過分強調密封保暖,空氣污濁,室內、車內污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