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全國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啟示擺在了我的書案上,我足足看了三天也沒有動筆,這讓我想起2011年拼搏十屆國展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投了3件作品,那個時候寫著寫著一抬頭天就亮了,可結果是沒有結果。痛定思痛,這次我真的要好好地研究一番,畢竟我已經50歲了,點燈熬夜對我來說雖然是常事,但年齡不允許我再浪費時光了。
當我看到“提倡文化內涵,注重文字規范。自作詩文優秀者,在同等藝術水準情況下,優先作為入展和優秀作品的條件”時,我翻出自己平時學書時寫的詩稿,選出其中自認為比較滿意的兩首,書寫內容確定了。我又買了30張8尺整張的安徽特凈大白宣,當最后一張大白宣寫完時,我沒有看到一張令人滿意的作品。
3月14日我帶著困惑,來到了省城哈爾濱,在中國書法公益流動大講堂黑龍江省書協骨干作者創作班上,我聽了兩天課,李松教授對于創作者的創作思路、創作態度、碑帖取舍、審美視角等問題作了深入闡釋,在全國大展中獲獎的作者錢松君、曲慶偉、李文寶、金澤珊、吳慶東、欒金廣、劉銀鵬等七位黑龍江書壇精英,先后在大講堂上與學員互動交流。內容包含書法、篆刻、刻字三部分,分別為學員的創作方向進行認真分析。他們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闡釋了書法創作的相關問題,并結合學員的作品進行了現場點評,提出許多修改意見。
這次的學習真的很重要也很及時,回家后,我認真分析和梳理了這幾年在書法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思路,對待十一屆國展,我想之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創作時心急氣躁,所以我告誡自己要平衡心態,把這次展覽當做一次日課。書體上我選擇大字行草,內容還是自作詩,2009年至今我一直在寫米芾,平時對東坡也情有獨鐘,王大令的閣帖也一直在練。這樣,內容有了,書體確定了,思路也清晰了,心態也慢慢地平和了。
我用四張仿古宣粘成120cmx248cm,對于尺寸我是嚴格遵守的,沒有買到8尺整張仿古宣只能粘接了。我想書法創作一如美人穿衣,不濃妝艷抹,總該略施粉黛。最后的書寫是放松的,一得閣普通墨液,新買的農耕筆莊八大幽思中號筆,以閣帖的筆法,寫出了米芾的痛快、蘇軾的內斂。因為調整了心態,筆下自然流露了本真的狀態,整幅作品一氣呵成,酣暢淋漓,氣勢奪人,有魏晉韻味、宋人格調,和自作詩兩首內容相得益彰:“黑白世界寂寞行,聽雪山房筆墨耕。書如佳酒還需釀,豪情萬丈寫心聲。沉著痛快宋人風,我以我法寫南宮。青燈黃卷心相許,不管春夏與秋冬。”
寫完后,因為是八尺作品,我爬上梯子把它掛在了大廳的墻上,看了一下時間,午夜兩點。
4月30日下午3點,我帶著作品來到了郵局,當信封上蓋著清晰的郵戳時,我心里想,十一屆國展結束了。
參加國展比賽有快樂,有痛苦,有希望,有悲觀,無數次地等待結果,等待結果中的煎熬與期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個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