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裂縫是橋梁施工以及后期養護中常見的問題,本文擬據筆者多年的施工經驗談談裂縫產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最大力度的預防和控制裂縫,保障民生安全。
關鍵詞:橋梁裂縫種類;形成原因;預防措施;裂縫處理
一、鋼筋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分析
鋼筋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較多,也比較復雜。常規裂縫機理有:干縮裂縫、地基下沉裂縫、應力集中裂縫、荷載引起的裂縫、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等。造成裂縫的因素有時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現結合多年的施工質量管理經驗,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裂縫形成的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方面:
(1)水泥凝結時間或膨脹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穩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鎂,這些成分和水化合后產生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2)骨料中含泥量過大,則隨著混凝土的干燥,會導致不規則的網狀裂縫。
(3)堿—骨料反應:玄武巖、輝綠巖等堿性骨料可能與堿性很強的水泥起化學反應,生成有膨脹能力的堿—硅凝膠而引起混凝土膨脹破壞,產生裂縫。
(4)水泥水化熱,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1~2周出現等距離規則的直線裂縫,有表面的也有貫通的。
(5)混凝土的硬化、干縮、澆筑兩三個月逐漸出現及發展,在窗口及梁柱端角出現斜裂紋,在細長梁、樓板、墻等處出現等距離垂直裂紋。
(6)接槎處理不好,從混凝土內部裂縫,潮濕地方比較多。
2、施工質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過分振搗,模板干燥?;炷琳駬v后,粗骨料下沉擠出水分和空氣,造成表面砂漿層,它比下面混凝土有較大的干縮性,待水分蒸發后,易形成凝縮裂縫。
(2)混凝土振搗后過分抹平壓光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砂漿層,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引起混凝土表面碳化收縮。
(3)由于施工工藝不當引起,致使支座處負彎矩筋下陷,造成保護層過大。固定支座變成塑性鉸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處產生裂縫。施工中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規定強度,過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達到終凝前就上荷載,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彈性變形及支座處的負彎矩,致使混凝土在強度低或無強度時,承受彎、拉、壓應力,導致樓板產生內傷或斷裂。
(4)后澆帶施工不慎造成露面裂縫。為了解決混凝土收縮變形或溫度應力,規范要求采用后澆帶施工法,有些后澆帶施工不能完全按規范要求施工,如板的后澆帶未獨立設置支撐系統,大梁兩邊的樓板不均勻沉降都可能造成樓板的裂縫。
(5)露面墊層內鋪設的安裝水管、電線套管鋪設不當,如水管、電線套管鋪設不夠牢靠、集中鋪設、上下交疊鋪設致使水管、電線套管上皮在墊層厚度1/3以內,保護層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線長度方向產生裂縫。
(6)目前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的較大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平均5-7天左右一層,最快甚至不足5天一層。因此當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不足24小時的養護時間,就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這就給大開間部位的房間樓板容易產生裂縫。
二、預防混凝土橋梁產生裂縫的措施
1、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混凝土配合比的選擇水泥。
1)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如選擇中低熱水泥、緩凝型減水劑、摻用纖維、采用低熱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選用水泥時,應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收縮性小、和易性好和節約水泥為原則。同時應注意其特性對混凝土結構強度、耐久性和使用條件是否有不利影響;對于砂石材料應控制其級配、含泥量、針片狀含量、壓碎值指標、有害物質含量在規范允許范圍。
2)有針對性地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如減少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適當增加粉煤灰或磨細礦渣的摻量、適當摻加高效緩凝減水劑,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總水化熱和熱化熱釋放的峰值,從而減小混凝土因水化熱導致幾外溫差過大而產生的裂縫;在滿足施工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減少膠凝材料總量,以減少混凝土的干縮裂縫。在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時應考慮施工季節、結構形狀、模板形式、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因素對橋梁結構抗裂性能的影響。在施工中,大多施工單位往往只注重混凝土強度而忽視其變形特性和工作性,而混凝土變形特性和工作性恰好是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所在。
2、加強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時混凝土橋梁結構施工的保護措施。
橋梁在夏季和冬季施工中最容易出現裂縫問題,因此要積極巡查,發現小的裂縫及時處理,不留隱患;另外在夏季和冬季施工過程中也要研究制定妥善方案,確保工程的順利施工。
低溫情況下,在大平面混凝土施工時,有時晚上澆注的混凝土,到了早上混凝土表面會出現與鋼筋網片相呼應的裂縫,縫間砼面下陷。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入模溫度越高,外界溫度越低就越明顯,但是澆注的時候又不能覆蓋。此問題可以在澆注完后先刮平,等略有強度時用抹子壓實后就迅速通蒸汽,一般溫度不超過零下20度時一天后就可以不用蒸汽而直接表面覆蓋保養,不會出問題。
3、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無筋或少筋混凝土中埋放塊石、混凝土早期升溫階段采取散熱降溫措施、混凝土降溫階段采取保溫措施、合理設置施工縫、采取二次抹面、加強混凝土養護等措施;進行混凝土溫度應力計算,對薄弱部位采取加強措施。
4、混凝土原材料方面
(1)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高早強水泥,不使用民辦小廠生產的水泥,水泥投入使用前認真對水泥標號及安定性進行實驗。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應采用水化熱的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以降低水化熱。
(2)采取嚴把原材料進貨關、認真地對進場砂石骨料進行檢驗,嚴格控制砂的粒徑及含泥量。
(3)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的水灰比。嚴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減小孔隙率和砂率以減少收縮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強度。
(4)采用外加劑和摻合料:混凝土中摻有減水、塑化、引氣、緩凝作用的外加劑,不僅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由于水灰比的降低,對提高泵送混凝土強度,減少混凝土收縮、裂縫都有積極作用。
5、施工質量
(1)對不同的混凝土構件,應有針對性的采用相應的澆筑工藝;澆筑大體積混凝土首先應制定詳細的澆筑施工方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大面積樓板混凝土澆筑應事先進行合理的分縫分塊,安排合理的澆筑順序,減少施工冷縫。
(2)混凝土樓板澆筑完畢后,混凝土終凝前分兩次抹壓,第一遍普通搓毛抹壓,第二遍時應重點對出現裂縫的部分進行拍打,使其二次液化,彌合裂縫,達到消除收縮裂縫和沉降裂縫的目的。
(3)嚴格控制板面負筋的保護層厚度:現澆板負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鋼筋上面,與梁筋應綁扎在一起;其下面應按適當間距用鋼筋馬凳撐起,并用鋼絲固定或混凝土墊塊等措施固定負筋的位置,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板面鋼筋不再下沉。
(4)后澆帶的施工應認真領會設計意圖,制定施工方案,杜絕在后澆處出現混凝土不密實、不按圖紙要求留企口縫,以及施工中鋼筋被踩彎等現象。同時更要杜絕在未澆筑混凝土前就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
(5)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線管在敷設時盡量避免立體交叉穿越,交叉布線處可采用線盒,原則上不允許線管三只交疊,保證線管在混凝土的中間位置。線管盡量順著受力鋼筋的方向布置。同時在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宜采用放射性分布,盡量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確保線管底部的混凝土澆筑順利和振搗密實。
(6)材料吊卸區域的露面裂縫防治:嚴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趕工,杜絕過早上荷載和過早拆模。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混凝土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8-9天一層為宜,以確保樓面混凝土獲得最起碼的養護時間??茖W安排樓層施工作業時間,在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的24小時以前,可限于做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避免沖擊振動。24小時以后,多層綁扎構造柱鋼筋,高層可先吊運少量暗柱和剪力墻鋼筋進行綁扎活動,做到輕卸輕放,以控制和減小沖擊動力。
三、混凝土橋梁裂縫的修補
混凝土裂縫是最常見的工程病害,但大部分裂縫都可以通過修補使混凝土結構物恢復原有功能。常見的修補方法有:表面涂抹水泥砂漿法、表面涂抹環氧膠泥法、表面鑿槽嵌補法、表面貼條法、壓力注漿法、開槽填補法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的新的修補材料,如混凝土修補膠、注縫膠、混凝土快速修補劑等,使裂縫修補的效果更好,工藝更簡單,費用更省。這些新材料、新機具和修補方法經過近十來年的現場考驗,證明耐久性令人滿意,目前這幾種方法已經在許多維修改建加固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
修補混凝土裂縫的工序如下:裂縫清理→粘貼注漿咀和封閉裂縫→試漏→配制注漿液→壓力注漿→二次注漿→清理表面。
1)裂縫清理:縫中如被泥土粉塵堵塞,可用小型工業吸塵器吸出。沿裂縫兩邊約5cm的混凝土表面要用濕布擦去塵土,但要注意縫中不得進水。
2)粘貼注漿咀和封閉裂縫:注漿咀宜用粘咀用漿騎縫粘貼,注漿咀的間距與裂縫寬度有關,其間距參考表2。當裂縫數量較多時,具體作法如下。首先,在預計要貼咀的裂縫位置貼上醫用白膠布,再用窄毛制將封縫用漿沿裂縫來回涂刷,使裂縫封閉。大約10分鐘后,揭去膠布條,露出小縫。然后,用粘咀用漿將注漿咀在預留的小縫處騎縫粘上,整個底座都要用粘咀用漿包嚴,固化后周邊可能有裂口,必須反復用封縫用漿補上,以免注漿時漏漿。
3)試漏:試漏要逐條裂縫進行。每條連通的裂縫,先將注漿咀用鋁鉚釘堵上,留一個咀用補縫器壓氣,在封閉的裂縫上涂肥皂水進行試漏。對于有經驗的操作者,也可不必試漏。
4)配制注漿液:注漿操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進行,氣溫在30℃以上時,半天時間就可注漿。注漿前先配注漿液,在塑料杯中分別倒入注縫膠甲液和乙液,按重量比甲液:乙液=2:1混合均勻備用。
5)注漿:用補縫器吸取注漿液,插入注漿咀,用手推動補縫器活塞,使漿液通過注漿咀壓入裂縫,當相鄰的咀中流出漿液時,就可以拔出補縫器,堵上鋁鉚釘,將補縫器移到相鄰注漿咀重復注漿。垂直縫,一般由下往上注漿,水平縫,從一端向另一端逐個注漿。如果裂縫較細時,可以使用補縫器上的彈力裝置對注漿液自動加壓,此時,一個人可以同時照看若干個補縫器。
6)二次注漿:為了保證漿液充滿,在注漿后約半小時,可以對每個注漿咀再次補漿。
7)檢查:注縫膠的強度發展與環境溫度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20~25℃)1天后開始固化,1個月后達到要求強度。檢查注縫質量可以用小型空心鉆機,跨縫鉆取芯樣,進行檢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橋梁出現裂縫是難以避免卻又有措施可以預防的,因此,一定要加大施工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相關技術標準,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安全完工,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加強監督檢查,有效預防并從源頭控制裂縫產生,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并處理,保障國計民生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公路施工手冊-橋涵.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