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澆帶施工技術是建筑結構最為常見的一種,本文結合作者多年工作經驗以廣東省某建筑為例,詳細介紹了超長結構后澆帶在工程中的應用,其中包括后澆帶的布置原則、施工技術,科學地設置后澆帶能夠有效地實現大空間結構,避免沉降和伸縮縫等問題的出現,希望能為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沉降;伸縮縫
一、引言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在設計建筑物的構造時,超長和雙向的超長建筑結構逐漸出現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傳統的施工工藝存在許多缺陷,甚至會拖延建筑施工工期,有些建筑物結構的各項性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引進了超長鋼筋混凝土結構,并且進行了無縫設計,不僅彌補了傳統施工技術的不足,還可以有效地縮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進度。
二、實例概況
廣東省某綜合樓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5.3萬m2,地下室占地面積1.1萬m2。該工程的基礎長度大約是157.6m,寬度大約59.3m。為了確保建筑功能滿足業主以及使用者的需求,需要將地下室建設連接為一體,并采取大底盤多搭結構的方法進行建筑物的建設。
三、后澆帶的布置
設置后澆帶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溫差過大或者是建筑主體出現一定程度的沉降而導致的不良伸縮以及沉降現象,避免這些狀況對建筑物本身的性能造成不良影響。在進行后澆帶的布置過程中,通常來說,25m~45m范圍內安設1道,其寬度在700 mm~900mm范圍內,一般沒有必要切斷鋼筋,還要通過一些手段對鋼筋強度進行加固,對后澆帶左右兩面的混凝土,在澆筑完成2個月后,要對其實施鑿毛處理,在徹底清理干凈后,使用高級混凝土進行澆灌,同時要進行振搗密實以及維護等。圖1以及圖2中顯示了處理的具體方法。如果采用箱形基礎或筏板基礎,其長度大于40m時,就需要在每隔20m~30m的距離位置處設置一道后澆帶,要求后澆帶的寬度在850mm 以上,并且將其控制在柱和墻之間的1/3處,圖3說明了后澆帶的設置位置。
圖1樓板后澆帶
圖2主次梁后澆帶構造要求
圖3底板及外墻后澆帶
四、后澆帶的施工技術
4.1、模板施工
在進行模板的支設時,對于后澆帶來說,需要利用具有較高獨立性能的支模方式進行支設,在對其他部位進行拆模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地控制模板,在提高模板的使用率同時確保混凝土的成型質量能夠達到施工要求。除此之外,要將模板的實際情況作為主要的施工依據,確保模板支撐系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對框架梁位置施工縫的處理,最好在剛開始澆筑混凝土的時候通過擋板進行封堵,在擋板之間要進行鋼管的安置以便于更好地支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確保混凝土在進行振搗的時候保持正常。要使擋板支設和綁扎鋼筋的工作同時進行,擋板能通過木方拼接形成,在背部進行木方橫肋的設計,這樣有利于擋板強度的加強。如果在擋板和梁模板之間出現了裂縫,一定要及時地使用膠帶等工具進行嚴密的封堵,避免裂縫在進行混凝土振搗時加大。對于現澆板部位出現的裂縫,應該選擇由多層膠合板所制造的擋板進行封堵,根據上下層板筋之間的距離,在擋板上鋸出一個大小適中的豁口,該豁口要求跟鋼筋的直徑保持一致。
4.2、鋼筋處理
在整個建筑結構當中,鋼筋是其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所以在實際的施工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地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鋼筋的綁扎工作,避免在支設模板以及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出現鋼筋偏移的現象,從而對整個建筑結構的性能造成不良影響。另外,關于鋼筋的綁扎要避免出現錯綁以及漏綁情況,否則會使結構出現損壞,還要關注鋼筋保護層。關于斷開鋼筋,對其位置要注意針對后澆帶進行有效維護,可以有效地調節接頭所處的具體位置。為了提高施工效率,我們可以通過常規施工措施完成配筋工作,確保其能夠順利穿過后澆帶。在完成該層混凝土的工作之后,可以在3d內把主筋切斷,但是要確保主筋跟后澆帶保持垂直。在進行鋼筋的焊接處理之前,一定要保證后澆帶的時間控制已經滿足了施工要求。
4.3、施工縫的處理
在30d之后,可以開始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首先需要把多余的現澆板以及梁底板等都進行拆除,但是注意不能把必須留下的梁底板拆除掉,一定要避免現澆板出現變形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應該將后澆帶的板底進行保存。剛開始澆筑混凝土后澆帶的時候,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要通過木板等實施鋪蓋處理,這樣能防止對后澆帶邊緣部位或者是雜物帶來的異常損害。當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可以進行時,對后澆帶位置的模板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測試,通過一定的手段來確保澆帶位置的混凝土和施工縫左右兩邊在標高方面相同。發現施工縫時,要盡快解決,主要通過鐵鉆子將施工縫位置余下的混凝土以及木方徹底清理掉,然后將其改成垂直縫。首先需要將施工縫清理干凈,才可以開始在后澆帶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在清理施工縫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底模位置當中存在雜物,還要重點清理水泥漿,然后開始鑿毛處理要求在完成清理工作之后采取必要的濕潤措施,在還沒有開始澆筑之前,需要利用水泥漿進行涂刷。只有在把施工縫位置上所有的水泥漿以及水銹等物質全部清理干凈之后,才能保證鋼筋的性能滿足施工以及使用要求。
4.4、后澆帶內混凝土的級配及澆筑方法
在對后澆帶位置的混凝土進行澆筑時都不能大面積進行,所以在施工作業的時候通常都會在現場進行混凝土的攪拌工作。除此之外,在確定施工標準時,可以選擇高強度的膨脹混凝土來完成澆筑工作,這就首先要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剛開始施工的時候,要對有關材料的性能以及質量進行檢測,具體有:水泥和砂以及石等,這樣有利于對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能盡早實現。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提高混凝土攪拌的均勻程度,避免膨脹出現程度不一的現象,給混凝土的質量以及性能等造成不良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在摻入了微膨脹劑之后,可以適當的延長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在進行機械振搗過程中要遵照相關的秩序,在離縫邊90mm 的地方要停止繼續振搗,防止引起原混凝土發生振裂,再通過人工搗實措施促使施工縫接縫位置的結合更加有效。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時還應該嚴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對養護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確保后澆帶部位混凝土的強度能夠達到施工要求。
4.5、后澆帶的養護方法
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之后,為了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延長混凝土的使用壽命,一定要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通常可以在混凝土上鋪設覆蓋層,進行保水養護工作,要求養護時間在15d以上,并且在后澆帶的周圍設置欄桿,在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了100%之后才可以將模板拆除。
五、結束語
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工程已經封頂兩年,已經初步達到了預期的建設效果,但是在地下室的墻板部位出現了幾個滲漏的地方,在經過修補之后已經不再滲漏。也就是說,通過設置后澆帶能夠有效的實現大空間結構,并且避免了沉降以及伸縮縫等問題的出現,特別是當前形勢下超長結構建筑不斷的增多,為了確保建筑物能夠有較好的使用性能,就應該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以及相關的施工標準進行施工,引進先進的施工工藝,爭取將建筑物的最佳使用效果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資訊.2014(29)
[2] 房哲,傘國濤.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及施工注意事項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8)
[3] 高海峰.淺談后澆帶在建筑施工中的功能及施工技術[J].民營科技.2014(04)
[4] 馮勇.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世界.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