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化協同解決方案將成為項目團隊的重要業務工具,通過項目不同參建方之間的數據互用提供更好的溝通和協同,極大地方便各相關責任主體和監督管理部門對工程管理決策和質量的管理和監督,解決當前建設領域信息化的瓶頸問題,促進建筑生命期管理,實現建筑生命期各階段的工程性能、質量、安全、進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本文分析了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與策略。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策略
BIM 技術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可以為設計、施工和運營提供相協調的、內部保持一致的并可進行運算的信息。
一、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
在對傳統的信息管理弊端的分析中,不難發現,存在著圖紙化設計欠缺全局功能、信息交流不暢、成本控制“失真”等缺陷,導致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難以實現無縫隙管理。為此,必須引入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信息管理的不足。基于BIM技術條件下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構建,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信息管理模式下項目信息管理的屏障,將工程項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專業、關鍵指標、組織、項目等信息進行整合和集成。并促使工程項目系統內部的資源實現協調一致,以形成項目信息管理的信息流網絡,這一模式的實現推動了項目信息管理的優化提高。
1.以BIM為樞紐的中央數據庫的實現,為項目各方的協同交流提供平臺。從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中我們可以得知BIM中央數據庫,不僅將傳統信息管理模式下存在圖紙化設計的“專業碰撞”導致施工難度增加的弊端破除,更為重要的是,將各個集成階段的資源和數據實現有效鏈接,通過智能化和參數化的手段將本來極為復雜的項目信息以數字化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在關鍵指標集成中,也有效地解決了傳統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工程量計算不得法導致工程造價失準的問題,通過三維或者四維的模式來實現工程實體的模式,進而實現工程造價的精確性計算。
2.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對整個項目的動態控制。基于BIM技術下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的實現,能夠對傳統圖紙化設計中的專業間的協調性不足實現優化,而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節能減排問題、施工進度、工程成本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管線碰撞問題所涉及到的重要參數數據或信息也同樣能實現模擬化管理,以保證對整個項目的動態化控制管理。進而提高工程設計、施工和維護管理的質量、工作效率和科學管理水平。體現信息對工程項目服務的動態優化性。
3.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系統。隨著項目管理周期的不斷縮短,項目信息的也會越來越多,在此過程中,某一階段工程的結束會使某些信息過時,這時就必須要對信息進行處理,否則不斷累積,必然會使信息難于管理。BIM技術項目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從根本上根本這一狀況,因為BIM信息模式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型,而是能夠在項目進展的過程中,隨著數據參數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智能化系統,使得其能夠對項目進展各生命周期實現有效跟蹤,為整個全生命周期的優化管理服務。
二、基于BIM 技術的項目信息管理策略
1.BIM技術人才培養。BIM 技術涉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學、計算機、控制工程等多學科知識,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信息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BIM專門人才培養非常關鍵。作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碩士教育可增設BIM技術的專業方向,大力培養BIM技術專門人才,積極開展BIM應用研究,為BIM 技術提供理論支持和標準研究;BIM 軟件商從實踐研發中加強BIM 產品設計人才和軟件開發人才培養,并大力開展BIM應用專業培訓;建設企業應加大BIM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構建企業級、項目級、專業級BIM 人才結構的合理梯隊;政府為BIM人才培養積極引導和提供環境支持等,從多方面推動BIM 專門人才隊伍建設,為BIM技術的研究、應用和創新提供強力支撐。
2.各參與建設主體積極推動BIM 技術應用。作為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即基于BIM技術信息管理的監管者,具有直接帶動建筑市場變化的優勢,所以建議政府在公共項目中率先規定使用BIM 技術;作為項目業主,即基于BIM技術信息管理的組織與管理者,是基于BIM技術的信息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建議對房地產開發項目、BOT建設項目、設計一施工總承包建設項目等在建設過程中業主與承包商合同較少,便于協調的項目優先推廣BIM技術。對政府和項目的業主也可采取獎勵性政策,以擴大BIM使用者的范圍。如在招投標階段選擇承包商時,采用加分制,鼓勵投標商使用BIM技術;作為設計、施工和項目管理企業,即基于BIM技術信息管理的執行者,應把BIM看成能和其他公司建立差異化的戰略機會,積極應用創新,構建企業級與項目級、后臺與前端的信息流網絡,使信息工作流程標準化、子流程優化、內外部流程集成化,同時加強企業級大后臺信息建設,對項目形成強大的支撐和監控體系,實現項目群的集成信息管理。
3.基于BIM技術的共享信息邊界。信息協同是開放、及時和可靠地信息共享,但需要清晰的定義信息以及信息的邊界。當涉及到建筑業企業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或者管理需求,都會有一部分是受控的信息,因此信息的安全問題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集成模型中,BIM 中央數據庫信息定義分為專有信息和共享信息,明確信息合理、適度的共享空間,各組織、各專業、各項目對應不同的信息模塊,賦予不同的權限,整個項目團隊有控制地訪問一個共享的精確項目信息庫,保證信息提交過程中安全政策得到加強。
4.基于BIM 技術的信息產權歸屬。基于BIM技術的信息網絡和動態優化加強了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項目管理單位、運營單位的協同工作,必將帶來不同參與方不同的利益結果。信息流通中數據的知識產權可能會被誤用、套用以及盜用,這些將會導致BIM模型信息的所有權與責任不夠明晰,容易出現扯皮與糾紛。因此,應積極推行BIM 標準合同示范文本,明確BIM 數據模型的條款、項目交付時的信息責任、項目整個過程中的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質量保證、第三方信息收集方式、信息模型的所有權及責任方認定等內容。政府通過設立BIM技術部門來制定判斷標準、接受投訴、解決爭端、對違例者實施經濟上和行政上的處罰。企業和個人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在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同時,注意保護自身的權益,在BIM項目中互相監督,防止知識產權的侵犯行為。
5.工程項目信息的專業模塊化發展。基于BIM 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是一個海量的信息數據庫,隨著BIM技術的應用發展,工程項目信息集成模型的功能應細分、強化和擴充。形成辦公系統、資源管理系統、過程控制系統和項目管理系統等專業系統,以專業模塊化結構面向市場,實現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BIM 人員在同一個BIM平臺上使用支持項目所有階段和所有參建方的軟件工具,分工不同而又協同工作,滿足工程項目不同單位和部門不同層次和要求的信息使用需要。
總之,BIM技術所具有的可視化、協同性、模擬性、關聯性和一致性的特點,可以有效解決建筑工程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信息化管理問題。而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的構建,更使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如虎添翼”,保證項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科學開展,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夯實根基。
參考文獻:
[1]邱闖.基于建筑信息建模(BIM)的丁程項目管理革命[R].2011-1-17.
[2]許俊青,陸惠民.基于BIM 的建筑供應鏈信息流模型的應用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l,25(2):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