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是一個全過程性的管理體系,單純地、機械地依賴一定的管理方法是絕對不夠的。它要求項目管理者,研究項目發展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要有側重點地管理好風險,分清輕重緩急,研究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使其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關鍵詞: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影響因素
1.加強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意義
作為工程價格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企業工程造價管理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工程造價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根據合同條款,而取得的合法、合理消耗補償與必要利潤而進行的各種管理行為,在項目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施工企業所獲取的工程任務的機會是通過招投標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得到的,而一旦中標,參與競標的價格就會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價格,同時也成為施工企業進行施工活動和資金分配的標準,不能突破。在此造價的控制下,施工企業必須合理控制消耗才有可能實現預期的利潤。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施工企業對項目控制造價的管理會對后續任務的承接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所以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對于建筑施工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
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包括幾個方面:(1)復雜性工程造價風險作為風險的一種,具有風險的復雜性。因為導致工程造價存在風險的因素十分復雜,所以工程造價具有多層次性和多樣性的風險。其中,風險的多樣性表現在:大型開發項目由于涉及范圍廣、規模大、周期長等因素不得不面對大量種類多樣的風險。而風險的多層次性則表現在:各種風險因素之間有著紛繁復雜的相互關系,同時,復雜的風險因素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2)被動性。發生大量風險是必然結果,而發生某一具體的風險則是偶然的現象。大量的風險因素和各種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某一具體風險的發生,因此發生某一具體風險事故是一種隨機現象,是偶然的、雜亂無章的結果。因此,工程造價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動性。(3)可變性。在整個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各種工程造價風險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可能發生改變,因此工程造價風險具有可變性。實施項目后,在項目的每個環節都可能有新的風險產生。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對發生的風險進行處理,從而控制甚至消除某些風險。
3.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
3.1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還未能對工程造價所存在的風險給予足夠的認識,嚴重阻礙了風險管理。許多建筑施工企業未能充分將可能存在的風險考慮進去,在投標報價中沒有通過系統的風險評估與計算,只是象征性的計取一定比例的風險系數,這樣做很有可能造成對風險的預估不足,風險費用過低。而在日后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如果施工企業不能承擔所增加的風險造價,則會嚴重影響結算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具體來說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施工企業將風險造價通過索賠的形式向業主索要補償;第二,業主已經通過合同的形式將部分風險轉嫁給施工企業,對結算中可能增加的風險補償費用預估不足,造成投資超預算的結果。
3.2建筑市場不成熟
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建筑市場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發包與承包方的合同意識不足,誠信有所欠缺,整體行業的行為規范尚不完善。一方面體現在,投資商的過分壓價、回扣、墊資行為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承包方嚴重存在轉包、資質掛靠、偷工減料等問題,而且拖欠施工人員工資,拖欠施工材料供應商貨款的行為也屢禁不止。
3.3工程保險尚在發展中階段
在我國,保險公司在工程保險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實際保險操作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復雜性,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保險公司在與建筑相關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對于建筑工程領域風險與對應的保險解決方式的專業問題解決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的提供專業的保險服務,解決問題。以至于,除非是合同中明確約定必須承保時,施工單位才會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否則對保險的購買沒有任何興趣,對于保險公司對工程風險帶來的擔保效益無法預見,認為購買工程保險是一種浪費。
3.4風險識別和風險處理手段落后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才逐步引入風險管理理論,同時在一些大型的重點項目中進行運用。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均具備專門的風險研究報告,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幾乎都不具備這種設立風險管理手冊的意識。施工企業的管理者缺乏風險識別能力,不能準確預估潛在的風險,缺乏前瞻性和判斷力,而且我國工程項目造價的風險處理手段單一,難以面對越來越多樣化的風險。
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方
4.加強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4.1加強造價咨詢行業監管,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
①完善行業發展規劃,引導造價咨詢向全過程咨詢服務發展。
②建立和完善工程造價咨詢行業自律機制。
③建立工程造價咨詢業及人員信用檔案制度,完善社會監督管理制度。
4.2建立競標評估體系,回避風險
建立競標評估體系是施工企業從源頭上回避風險的重要舉措。一是評估施工固定成本,二是評估可變成本,三是制定合理的利潤或者保本費用,作為確定報價的基礎。企業在深入調研和招標文件的前提下,必須對施工成本以及目前的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勞動力成本加大、施工機械租賃費增長等因素進行評估,還要考慮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付款、墊資經營的預期總資產報酬率降低的因素。
4.3嚴把合同訂立關,合理約定風險范圍
一是盡量采用示范文本,以防止一些顯失公平的條款。增強法律意識,對合同的嚴密性、規范性、合同條款的邏輯性認真加以研究,中標后合同訂立階段要斟字酌句,認真研究專用條款,注意各有關文件的優先解釋順序。二是加強合同管理意識,凡是招標文件中發現的可能導致的風險問題,如外部條件不足產生的風險,究竟應由誰來負責;業主供應材料設備或指定分包商的計價方式的約定等,應在合同中明確而未曾明確的,可通過補充合同協商來解決,力求按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與業主分清責任,從而達到降低合同條款風險的目的。三是合同雙方分擔風險應明確約定。特別對于采用總價合同,工期又比較長的工程,必須定量地約定風險范圍。
4.4加強施工項目管理
施工企業應加強施工項目管理,在工程質量、工程款的支付、工程索賠管理及工程驗收上加強風險防范。因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合同價偏低時,不能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否則引發的法律糾紛對施工企業是十分不利的。工程款不能及時到位,施工企業可按合同采取暫停施工并書面通知業主支付工程款,或者繼續施工但要以書面形式通知業主逾期支付工程款的后果,書面的形式同時也是以后處理糾紛的證據。
4.5全面推行工程分包,轉嫁風險
工程分包在施工企業客觀存在,但僅限于“干不過來”的時候和特殊專業工程。應對工程造價風險要求施工企業全面推行工程分包,包括土建、安裝的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促使企業發展為“管理型”施工商,強化施工企業的管理服務監督功能。把中標的工程價按項目分解后進行分包,把建設方要求的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結算比例等分解后落實到分包單位。
5.結語
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對工程造價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與管理,從而達到工程建設投資方和承包商以及社會效益的多贏局面,這不僅僅為工程建設投資方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也能夠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落成,對于我國工程建設也能夠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勁,蔣健華.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全過程控制與管理[J].山西建筑,2008,(16).
[2]李增霞,胡軍強.淺談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方法與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