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的建筑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工程造價,還可以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本文筆者對市區住宅使用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根據現在人們對住宅的要求,闡述了住宅建筑設計性能價格比、提高住宅設備的配置水平、健康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建筑的造型等五個方面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住宅;建筑設計;發展趨勢
前言
現代住宅居住的舒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絕于戶型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因此,要實現提高居住條件,改善居住質量與環境等目標,住宅建筑設計必須要有突出超前性的理念與設計思維和方法,以來滿足人們不斷提出不同層次的新需求。從而使現代住宅不僅是人們生活起居的場所,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種載體。這將成為現代住宅未來建筑設計的主方向。
一、住宅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合理因素
(一)住宅套型將更趨合理
根據我國家庭人口結構的現狀,參照發達國家的套型和戶均建筑面積指標(如美國為167m2),新世紀我國住宅套型將以三室二廳二衛為主(建筑面積為100~140m2)。同時應輔以一定比例的二室二廳一衛套型的住宅(建筑面積為80~90m2)。在大中城市,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深化,一室一廳一衛的小型戶存在一定的消費市場。小型戶適合于單身的年輕人或退休的老年人。作為一個過渡性的家,該套型尤其適合于時間寶貴、具有鮮明個性并正在追求事業發展的商界新銳、科技園的IT產業人士、大學學生及單身年輕教師等。
(二)住宅功能分區將更趨合理
通常一套住宅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公共活動區、私密休息區和輔助區。亦可稱之為動區(指公共活動區和輔助區)和靜區(指私密休息區)。一般宜將動區設置在入戶門附近,靜區的布置應比較深入。一個合理的設計,不僅應使動、靜分區及布置合理,而且應使交通路線簡捷,相互干擾少。
中廳大臥是未來住宅室內分區的一個發展方向。尤其起居廳是組織現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所以起居廳應有足夠的面積,在空間尺度上必須達到基本的視覺和心理舒適度。但是部分人認為起居廳的面積越大越好,直至造成實際工程中出現面積為70 m2左右的起居廳、狹長的暗廳等不合理的情況。參照發達國家的面積指標,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對于三室二廳二衛及二室二廳一衛的住宅,起居廳合理的建筑面積為20~35 m2,面寬宜為3.9~4.8m、長寬比小于2的長方形,同時應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對于空間尺度寬敞、具備良好日照和通風的臥室的追求日益凸現,臥室的功能趨于多樣化。起居廳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弱化了,臥室、書房等房間的功能則被強化、細化。衛生間、廚房等處的輔助功能必須體現健康的概念,并確保良好的通風。
(三)全壽命住宅將受到歡迎
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范規定,結構的設計壽命一般為50年,也就是說住宅的使用期為50年,甚至50年以上。所以,在住宅的使用期內,戶主以及住戶的家庭人口結構極有可能發生變化。同時由于社會的進步、生活觀念的變化等,要求對住宅的功能空間進行再分配,要求設計出全壽命的住宅,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已不期而至,因此全壽命住宅設計時應考慮適應老年人的需要,例如在開始建設時,留足供輪椅進出的門洞及過道寬度等。
為提高住宅建筑的適應性,滿足全壽命住宅再次改造的要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必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住宅建筑中。全壽命住宅開發時,建筑布置可有兩種方案:一是一個單元一個大空間的超前設計,為將來戶型改造和戶內格局的變化創造優越條件;二是樓梯間、廚房、衛生間、分戶墻、外墻固定,而臥室客廳、餐廳從一個予留的大空間中根據住戶的實際情況、個人愛好及習慣進行二次布置。同樣該方案也可方便將來戶內格局的改造。
(四)全裝修住宅是住宅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上銷售給居民的住宅大多為毛坯房。戶主購得房后,再進行室內裝修。由于普通百姓沒有土木及裝修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這種粗放型的裝修方式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裝修費用較高;二是裝修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三是住戶間全壽命住宅布置、裝修不同步,裝修期長,相互干擾大;四是在裝修時,常有損壞結構的情況發生,這給住宅建筑的安全留下了隱患。鑒于上述情況,人們已開始厭煩這種粗放型的裝修方式。由此集約型的全裝修方式應運而生。全裝修方式是一種國際慣例,它分為硬裝修和軟裝修兩部分。硬裝修方式是指對吊頂、墻面、門窗套、地板等進行裝修,由開發商完成。軟裝修亦稱裝飾,是通過布藝、掛件等展示個性,避免千房一面,由住戶根據自己的財力、個性和愛好來完成。
(五)智能住宅、綠色住宅將越來越得到重視
住宅小區的智能化是利用現代4C(即計算機、通訊與網絡自控、IC卡)技術、通過有效的傳輸網絡,為住宅小區提供快捷高效的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設中應以人為本。根據居住對象的觀念、經濟能力和實際需求的不同,智能化住宅的開發可在兩個層次上進行:一是高級智能化住宅小區,其居住對象為外資企業及國營大、中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高級知識分子等中、高收入的家庭,每戶的智能化建設成本約為1萬元左右;二是普及型智能化住宅小區,其居住對象主要為廣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戶的智能化建設成本約在4000元左右。
(六)住宅建筑的細部設計應精益求精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除對面積與功能有要求外,已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精品住宅。細部設計的完美程度直接影響到住宅建筑的品質。調查發現,現代住宅在許多細部存在不合理的設計,主要有:
1.陽臺設計不合理。有的住宅陽臺過多,有的過少,陽臺封閉與設施配備沒有考慮生活陽臺與服務陽臺間的區別。為此建議,宜設計為雙陽臺(1個生活陽臺、1個服務陽臺),生活陽臺宜設計成開放式;服務陽臺宜與廚房或衛生間相連,并應考慮放置洗衣機、拖把池和方便晾曬衣服,同時也要考慮一定的視線遮擋,盡量不影響建筑整體效果。
2.廚房、衛生間設計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面積大小不合理及予留管線位置不合理。為此建議,廚房的面積宜在6m2左右,衛生間的面積宜在5m2左右(享受與休閑型的衛生間面積宜在6~7m2之間),廚房、衛生間的管線與設施布置應符合人體工程和操作流程的要求,且應與設備的規格尺寸相配套。
3.外墻與屋頂材料的熱工性能差。為此建議,選用外墻材料時,除強度外,尚需考慮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隔音性能等;至于屋頂可通過采用蓄水屋面、種植屋面或加強保溫隔熱設計來改善屋頂的熱工性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嚴格按《現行屋面工程技術規范》設計與選材來防止屋面滲漏。
二、當今住宅建筑設計發展趨勢。
(一)講求“性能價格比”
從福利房到商品房,沖破計劃模式,設計師不再受面積的束縛,而是開始本著“以人為本”這個基本著眼點,在住宅設計中越來越切實注重人的實際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為規律。
但是,隨著市場的某些炒作,住宅設計中的一些作法變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廳的面積達到60~70平方米,衛生間甚至達到18平方米,空間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面積的增加無疑會帶來其功能的改善,但無功能目標而盲目擴大面積,那就是“大而無當”.也就是沒有獲得相應的功能增置,就“性能價格比”而言。是不合適的。因而,未來的住宅應當特別強調功能的增量,即隨著面積的擴大。功能隨之升級,套內的功能不斷增加。
(二)講求“提高住宅設備的配置水平”
要獲得一個高舒適度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注重套型內部平面空間關系的組合和硬件設施的改善,還要全面考慮住宅的光環境、聲環境、熱環境和空氣質量環境的綜合條件及其設備的配置。
1 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衛生價值極高,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影響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臺理開發自然光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2 隔聲問題在我國的住宅設計中始終是―個薄弱環節,輕質材料在未來住宅中的廣泛使用,又會加重隔聲的難度。多年以來,由于對住宅樓地面的固體傳聲問題重視不夠,住宅內隔聲效果較差。在未來的住宅中。加強對樓板的隔聲疊層構造和面層處理,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3 熱環境是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對采暖和空調而言,又涉及節能、造價、維修、管理等諸多方面。目前,對各種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統的開發各具特色。可適用手不同的使用條件。
(三)講求關注“健康住宅”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區的設計不再簡單專注于規劃平面的合理布置,景觀小品的優美,建筑形式的新奇,而慢慢對居住更深層次的要求有了更多關注,健康住宅這個概念也就更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許多樓盤都紛紛打出了“健康”這一概念做為銷售的賣點。然前,健康住宅不只是個別房產商廣告中的一個描述,也不僅僅是種做一片綠地、一個水池就能做到。它其實是踏踏實實的一些要求。
健康住宅建設是指“用健康理念指導住宅建設,在滿足住宅建設基本要素的基礎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應多層次的健康需求,促進住宅建設可持續發展,營造出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四)講求“建筑節能設計”
近幾年住宅節能的重要意義已逐步受到建筑師重視,如何在住宅建筑設計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則是建筑師需要探討的課題。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重視節能住宅。節能住宅需要通過對建筑的合理設計、合理選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內自然溫度控制在人體舒適溫度范圍內,從而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適、環保的居住空間,降低建筑物的運行能耗。另外,從使用效果和居衛的淋浴費用和投資回收周期來看,太陽能熱水器也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在設計時將太陽能熱水器設備納入到建筑設計之中預留太陽能設置位置,特別是在廚房衛生間內。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能夠充分加以推廣應用,就可以大大節省常規能源,也是建筑節能的發展方向。
(五)講求“建筑的造型”
1 歸屬感。我們設計師應該悉心去傾聽業主在功能上的需要和審美上的需求,使設計為人創造一種家庭構架,使人在其間盡可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從而在精神上也找到一種歸屬感。家是屬于自己的房屋,這房屋不僅是生活起居之處。也是人們生命的文化形態和存在方式,尤其對個人而言,家是盛載愛情與親情的容器,是最能凝系人類情感的,無比溫暖的歸巢。設計師就是為人找到歸屬感,讓人美夢成真。
2 空間領域。當前,人們開始越來越密切地關注自己周圍生存空間的環境品質,室內設計作為一個與人們生活、個性密不可分的設計領域也已獲得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室內空間設計是反映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生活創造的舞臺。人的本質趨向于有選擇地對待現實,并按照自_己的思想、愿望來加以改造和調整。現實空間環境總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對室內空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現代室內空間設計就是運用藝術和技術的手段.依據人們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內空間環境。
三、結束語
總之,住宅的建筑設計應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誠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加之風俗、習慣等的不同,所以住宅的建筑設計,應充分與當地的實情相結合,設計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
參考文獻:
[1]麥浩明.現代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J].山西建筑,2003,(07)
[2]井大為.對現代住宅建筑設計發展趨勢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5,(02)
[3]王靜.上海浦東新區住宅功能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住宅科技,2005,(06)